长江养老保险王海峰:养老是全生命周期的大课题

商讯社 2024-05-20 16:36:46

养老不只是“退休后怎么过”, 而是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课题。养老观念转对一站式综合服务产生更多需求,既包括积累期的养老测算、税收筹划、资产配置、风险保障, 也包括领取期的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内容。

文 / 王海峰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有研究预计,到2 035年实现远景目标之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规模将超过4.1亿,占总人口的28.4%左右, 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第一支柱保基本、第二支柱作补充、第三支柱提质量。去年出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落实实施一周年,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面貌。

一是迅速形成了一定覆盖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达到5000多万,占我国7亿多就业人口的7%左右。虽然与个人养老金广覆盖、大规模、稳增长目标仍有不小差距,但考虑到这是制度实行实施的第一年,政策效用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个不错的成绩。

二是为全面铺开打下了基础。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行业单位共同稳妥探索了制度的具体落地路径和措施,为制度全面推行探索了丰富经验, 更是十分难得。以美国IRA为例,从1974年到2023年近50多年时间里,他的规模近一半增长是发生在近十年。所以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个人养老金后期发力, 未来前景可期。

三是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制度实施的一年中,个人养老金既得到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领域的高度关注,更引起社会公众的热烈讨论,表明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这既是金融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为后续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个人养老金仍需改进优化

养老金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需要用更加长期的眼光来看待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但面对紧迫的老龄化形势和与预期目标的较大差距,亟需抓住时间窗口,进一步改进优化工作举措,从政策支持和市场供给层面,源源不断调动参与积极性,切实夯实第三支柱发展基础。

一是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不久前,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被提出,也是首次被列入国家金融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各省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支持第三支柱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举措。制度出台之初打好的是“地基”,试点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扩大办理机构入口、提高税优限额、丰富税优模式、建立自动加入机制、设置默认投资选择、优化提取条件等方式,妥善解决参与率和缴费率不足问题,为个人养老金这座“高楼大厦”提供支撑,形成持续缴存、持续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的趋势。

二是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消费者在选择养老金融产品时,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会成为关键的考虑因素。试点以来推出的70 0多款个人养老金产品中,银行储蓄和理财产品占了半壁江山,受长期以来较为强烈的储蓄习惯影响,各类调查数据显示居民也更偏好购买这两类产品。

但在市场利率长期下行、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储蓄类投资选择会一定程度影响投资收益水平,亟需具有养老金管理经验的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创新开发更多提供中长期稳健收益的养老金融产品。

三是进一步健全服务生态。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少子化”现象加剧,单靠子女赡养的养老观念已经逐渐转变,且逐步呈现养老规划“年轻化” 的趋势。

养老不再只是“退休后怎么过”的问题,而是覆盖从参加工作开始到退休后整整50到60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课题。养老观念转变对一站式综合服务产生更多需求,既包括积累期的养老测算、税收筹划、资产配置、风险保障,也包括领取期的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内容。只有构建更加系统周密的服务生态,并与个人养老金相衔接,才能不断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

发挥机构专业价值

个人养老金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和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保险业具备管理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丰富经验和能力,在风险保障、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构建“保险+投资+服务”的良好生态,持续发挥在资金管理、产品开发和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专业价值。

一是发挥养老金管理专业经验,当好可信可靠的投资者。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在投资管理模式上一脉相承的,始终追求绝对收益之上的相对收益。个人养老金更加强调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工具,打造满足不同风险收益目标、不同期限资产配置需求的投资策略体系。

长江养老等全面参与三支柱养老金管理的金融机构,在这一点上具备天然优势和实力,既能够发挥自身作为年金受托机构的大类资产配置优势, 还可以运用在基本养老基金、年金基金管理方面持续形成的体系化、可复制的养老金投研框架和投资逻辑,持续做好个人养老金的投资管理。

二是积极开发养老金融产品,成为闭环服务的创新者。个人对于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收入的不稳定性影响了群众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当前,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能够发挥“保底+保障”的双重优势,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特别是年轻人而言, 长达数十年的封闭期也一定程度损失了资产的流动性,如何最大化发挥保险业在资产配置、资产创设方面的优势,弥补产品流动性不足的劣势,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产品选择是亟待解决的难点。

未来,逐步探索将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作为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方向,并打通养老资金与健康养老产业之间的投融资桥梁。一方面,个人可以购买该类产品实现产品层次丰富的养老财富管理;另一方面机构还可将产品资金投向养老产业建设,并进一步为购买产品的个人提供养老健康服务机会。

三是打通养老金融产业链,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者。养老是个大领域,涉及资金、产业、服务等多个方面,保险行业具备以保险为核心,延申发展产业和服务的独特优势,可以成为大众全生命周期养老服务的提供者。

近年来,长江养老在第二支柱年金受托领域扮演了“监理、管家、顾问”的角色,服务了众多机构客户和广大员工。同时,太保集团提前布局健康管理、养老社区等资源,也为整合服务B端和C端客户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我们希望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年金和团险客户背后职工队伍的养老财富需求, 从机构端为个人养老金扩面提供助力,并搭建起专属企业事业单位客户员工的一站式养老金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平台中整合对接客户退休后的健康支出、医疗支出、社交娱乐支出等更多消费需求,帮助客户在平台上享受到大型综合保险集团的年金管理、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咨询、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全流程服务。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