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笑谈拜佛,佛教虚实难辨?信众究竟该何去何从?

台台君说史 2024-04-30 08:13:24

科打诨说历史,有趣有料有态度。欢迎来到台台君说史。

本期我们先讲一个历史小故事。

在清朝雍正时期,有这么一件事。雍正路过一座寺庙,看到一尊佛像,就进去拜了拜。

雍正拜了,可里面有一个下属却没有拜佛,雍正于是便问他为何不拜。

那个下属就说:“皇上是真佛,奴才只拜真佛,不拜假佛。”雍正听后笑着说:“你以为人们拜的是香案上的那尊佛像吗?不是的,他们拜的其实是自己,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啊。”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仔细想想雍正说的话,似乎还真有些道理。

你看,从佛教在古印度诞生,到现在的中国,佛像随着人们的想法不断变化。最初佛像的模样渐渐变得和原来完全不同。

与其说佛像在变,不如说是人们想把它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不就是求己吗?

最明显的就是,原本是男相的观音菩萨,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变成了女相。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还有一点值得深入探讨,佛教有一部很有名的经典,叫《金刚经》,它主张“破相”。

什么是“破相”呢?就是看穿表象,看穿虚妄的意思。“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就是对“破相”的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也是从时间上的“破相”。

既然佛教主张一切皆虚妄,那为什么从古代到现代,寺庙里反而有众多不同表象的佛像呢,有怒目的金刚,有侧卧的睡佛等等。

也就是说,佛经让人们看穿虚妄,而寺庙里却有各种佛像,让人烧香拜佛。这难道不矛盾吗?

在台台君看来,这其实也是佛教传播的一种方式。早期佛学还只是个体修行时或许还没有这些困扰,可学的人多了,佛学自然而然也就向着宗教演化,宗教的本质其实就是传播嘛。

所以,虽然佛教教人看穿虚妄,但人的认知需要有一个对象。

就像我们接受的教育,教材本身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材里的内容。但如果没有教材,内容又怎么能传播呢?

这个道理在佛教中也同样适用。对于大多对佛教感兴趣的信众来说,佛寺、佛像就像是教材一样的媒介,承载着他们的信仰。

因此,佛法如大海,唯有信仰能进入,唯有智慧能度化。

作为一个宗教,总是要先让你相信,至于怎么相信,不就是通过烧香拜佛来表达自己的虔诚嘛。

如果你根本不信,那我再怎么告诉你看穿虚妄又有什么意义呢?你看,这是不是也挺无奈的呀。

其实信众烧香拜佛也各有不同,有的人烧的是真实的香,拜的是心中真实的佛;有的人烧的是心中的香,拜的是心中幻化的佛;而有的人烧的是无相的香,拜的自然也就是无相的佛。

各位看客老爷,您觉得呢?

1 阅读:32
评论列表

台台君说史

简介:以史为镜,以史观人,史以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