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河南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

河南法制报 2024-04-25 16:21:06

4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河南“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此次发布会上,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牛晓丽介绍了2021年至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起诉情况。据悉,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要求,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省检察院编发《河南省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1-2023)》(以下简称《白皮书》)并和省法院联合编发了2023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受理批准逮捕涉“知识产权”案件1278件2606人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牛晓丽介绍,2021年至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1278件2606人,批准和决定逮捕753件1267人,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658件3860人,提起公诉1335件2957人。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监督案件81件,受理知识产权行政诉讼监督案件5件,办理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案件14件,办理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案件53件。

案件有五大特点:

一是罪名分布相对集中、侵权对象范围较广。以侵犯商标类和著作权类犯罪案件为主,侵权物品涉及日常生活消费的多方面,如食品、烟酒、服饰等。

二是犯罪网络化、链条化、产业化特点突出。互联网文学、音乐影视、游戏、动漫、软件等领域网络侵权盗版不断增多,侵权作品多以开设公众号、多平台侵权、捆绑销售等形式传播。共同犯罪案件增多,形成“线上+线下”犯罪产业链。

三是侵犯软件著作权已成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新形态。私服游戏、通讯科技、自动化经营、手机app等领域犯罪高发,延伸了犯罪链条。

四是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凝聚了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创造的智力成果,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跳槽员工带走商业秘密、骨干人员另立门户、内部职员外卖商业秘密等占据主要作案方式。

五是对地理标志、老字号、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的公益诉讼保护力度逐步加强。全省检察机关聚焦地理标志产品、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点领域,有序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办理了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案例,为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对应举措有四项:

一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四合一”综合履职,加强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工作。2023年4月,在全省推广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四合一”集中综合履职,将知识产权刑事追诉、行政违法、民事追责、公益保护同步进行,在办案中进行“一案四查”,努力实现“捕、诉、监、防、治”全链条一体化保护。目前,全省成立知产办38家,其中3个院的知产办被最高检确定为联系点。

二是坚持以办案为中心,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强化“两项监督”,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重点监督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线索应当移送而不移送、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长期“挂案”等违法情形,坚决防止和纠正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纠纷。深入推进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在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中的适用,推动企业全面加强合规管理。2021年以来,25件涉企知识产权案件适用企业合规,依法帮助企业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规范发展。全面推行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保障权利人诉讼权益,助力查明案件事实,促进矛盾化解。全省聘请67名专家兼任检察官助理,解决知识产权专业技术问题100余个。

四是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推动构建大保护格局。2022年7月,省检察院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共同召开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会议,并会签工作意见,同时,加强两法衔接,努力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双向衔接。

编发《白皮书》及发布典型案例

省检察院编写的《白皮书》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包括:一是河南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情况。二是工作机制。包括知识产权检察“四合一”集中统一履职机制、技术调查官辅助办案机制、与行政机关的协同保护机制和与法院的联动保障机制。三是经验做法。分别从权利人保护、多方协作、护航地理标志、集中管辖、规范企业合规等方面,选取了5篇被最高检转发的我省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做法,展示工作成效。四是典型案例。包括最高检发布的河南两起典型案例及今天发布的5起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发布的2023年的5起典型案例,涵盖“四大检察”业务,其中,刑事案件2件,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各1件;从侵犯类型看,涉及注册商标和商标标识保护的3件,涉及著作权保护的1件,涉及地理标志保护的1件;该批案例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注重深化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注重深化融入大保护格局,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河南法制报记者 吴倩)⑦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