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联播|宽城,相当有实“栗”!

长城网 2024-05-17 11:00:15

老树新花,实“栗”满满!河北新闻联播报道,承德宽城的小板栗有大作为,绿了山川,富了百姓,还让这里成为板栗品类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小栗子凭啥这么了不起?

首先凭它深厚的“家底”。宽城满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三千年前就开始种板栗,现存百岁以上的栗树高达数万棵,其中最古老的两棵有700多岁高龄,每年还能产栗100公斤以上。这种规模的古栗树群,放眼全球都属罕见。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宽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又是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的砂质土,种出来的栗子粒大饱满、褐红油光,甜度高还耐储藏。自然的馈赠让“板栗之乡”美名当仁不让!

老树“开新花”,是栗树更是技术。为啥七百岁古树还能维持高产量?靠的是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梯田—板栗—作物—家禽,立体配置、复合种养,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山坡上,树坑鱼鳞状交叠排列,坑坑连通形成一条条壕沟,进而扩宽成小型梯田。这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整地方式,既能扩大板栗种植面积,还能防止水土流失。栗树下,种植玉米、大豆、中药材,根系浅不抢养分,还能固氮提肥;栽培栗蘑,浑身是宝,加工后市场价一斤能卖50元;散养鸡鸭,有了天然肥料,还不发愁虫害。靠着一整套自然生态的栽培系统,不上化肥,不打农药,栗子照样长得好,传统农艺焕发了现代光彩。

2023年,宽城板栗产量达到4.6万吨,总产值超过5亿元,是七成以上宽城农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漫山的板栗树,成为真正的“摇钱树”!

主播:郭宇翔

文案:王硕

后期:郭宇翔

海报:孙向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