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伯在楼道发现从未见过的“怪鸡”,没想到竟大有来头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2024-04-01 12:08:22

信息来源于潮新闻、建德公安。

杭州大伯在楼道发现从未见过的“怪鸡”

上午10点多,家住杭州省建德市新安江街道的蓝大伯准备出门了。

刚锁好门,蓝大伯就远远就看到楼道里趴着一只……应该是“鸡”?毕竟脸是红色的,体型也相仿。本来没想管,估计就是哪个缺德邻居搞的,但刚好这“鸡”就在途经之路上,蓝大伯忍不住走过去观察了一下,结果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这肯定不是鸡了!算上超长的尾羽,这“怪鸡”大概70厘米长,面部是红色的,很像鸡;但其他的器官看起来又很纤细,更像是鸟,其体色是棕褐色;它的身旁有些微血迹,估计是翅膀受伤了。

蓝大伯是爱看新闻的人,他虽然认不出这鸟的品种,但觉得这肯定是某种保护鸟类,于是马上向建德市公安局新安江派出所报警。

民警赶赴现场后先是感谢了蓝大伯的热心,然后就将怪鸟小心翼翼地用纸箱装回了派出所。随即他们又联系了林业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部门的工作人员,经过专业人士的鉴定,确定此怪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

其受伤并不严重,估计是在飞行过程中撞到了什么东西,摔到了楼道里在缓一缓。经过救助,目前它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被民警会同林业工作人员一起野放了。

白鹇的形态特征

有没有很眼熟的感觉?明明没亲眼见过这鸟,但就是很熟悉?熟悉就对了!尤其是看到它翅膀下羽毛上微缀的黑色虫蠹状斑,就是那些黑白相间羽毛,是不是很像是我们看过的讲明清时期的电视剧里的官服的图案样式?

白鹇是清朝五品文官朝服补子的图案,它上面的四品从高往下分别是仙鹤、锦鸡、孔雀、云雁。通过前面4种鸟类的知名度,你就可以推测出古人对其还是很推崇的。我国的少数民族哈尼族也将白鹇视为吉祥物;你可能不知道,白鹇还是中国广东省省鸟。

你可能会想,这鸟没多少白色的羽毛啊,咋叫这个名字呢?其实这次发现的是雌性的白鹇,雄性的白鹇就很符合这个名号了。

白鹇的面部是裸露的,没什么毛,显示出赤红色;鸟喙也是白色的;雄性白鹇的上体和两翅的羽毛皆为白色,从后颈或上背开始,就会有很多“V”字形的黑纹遍布在白色的羽毛上,显得很有条理,特别有中国古画的质感;其蓝黑色的羽冠,并披于头后,很像大背头发型。

雌性的白鹇个头要小于雄性,它们的配色就很不一样了。其上体和两翅的羽毛是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的,上面就没有什么“V”字形的黑纹了;但其翅膀下的两侧身体和外侧的尾羽还是白底搭配黑纹的,只是白色的比例比雄性的少很多;雌性的羽冠也是蓝黑色披于头后的,但比较服帖也没那么长。

生活习性

白鹇在我国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等地。它们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季风常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不过在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地区也会生活在2700以下的区域,总之这些栖息地一定要森林茂密。

白鹇非常的警觉,它们会时刻伸长脖颈,四下张望查看周围的情况。以成对或者家族群的形式活动,偶尔能组成3-6只的小群,不过到了冬季,因为食物紧缺又得留意捕食者,它们也会组成20只左右的大群。

虽然会飞,但它们一般都是走路行动,除非是晚上要上到6-8米的树上休息和真的被逼急了才会飞。天亮后,它们就会外出觅食,但也只在巢域内固定活动,寻找各类食物。它们的菜单很多,包含各类水果植物的嫩叶、幼芽、花、茎、浆果、种子,以及根和苔藓等,偶尔也会吃昆虫等无脊椎动物。

后记

白鹇面临的威胁还是老生常谈的栖息地破坏和偷猎,基本上大部分的动物都受到了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这些方面只能等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来解决了,而我们普通人要做的首先是不去吃野味,不去伤害野生动物;其次是记住这些动物,有认知度才能推进保护工作。

2 阅读:1728
评论列表
  • 2024-04-02 01:14

    不附带做法 差评[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