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吴潜笑问苍天为何如此多不公事——《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无语者爱文化 2024-04-17 15:17:56

吴潜,南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两度拜相,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忠正之士。

然而他所处的宋理宗时期,前有史弥远把持朝政,后有贾似道权奸误国,虽然他是朝廷重臣,但也不能直抒胸臆,满腔抱负得不到施展,只有在友人不得志离去的送别词里,才能隐约婉转的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首词题目中的“李御带珙”是指吴潜的朋友李珙,而“御带”又被称为“带御器械”,是宋代武将兼任其他职务的一个称号。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这首词以问句的形式贯穿全篇,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庸表示了强烈的愤慨。

词以问句始,以问句终,中间更是以问句道出全词的主旨。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

红玉阶,这是宫殿前红色的台阶,这里借指朝堂。作者一开始便问友人,好端端地在朝廷做官,因为什么事情而要辞官不做呢?

一句“问何事”,语气显得非常沉重,但是在词的下文中却没有回答,可以想象出李珙辞官而去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接下来作者设想友人归隐后的潇洒生活。

无官一身轻,友人以后可以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那是多么自在和轻快,可这是有才能、有抱负的爱国人士向往的生活吗?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李珙空有报国之心而不能实现,虽有治国良策却无人听从,只能辞官归隐,这不仅是作者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理解,也是作者自我心声的吐露。

作者吴潜也是“抗金”的“主战派”,却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压,由此可见他与友人的遭遇是相同的,因而有着共同的心声。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晋代吴江人张翰在远离家乡三千里的洛阳做官,他看到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便辞官返乡,后人在吴江桥头修建了一所“鲈香亭”,而离它不远就是“垂虹亭”。

李珙离开京城往西必然经过这里,作者叮嘱他路过“垂虹亭”时,不妨停下小船,去品尝一下美味的鲈鱼。

李珙和张翰辞官的原因是不同的,但是归隐是相同的,所以引用典故是非常准确的。一个“堪”字,既写出了故作潇洒的大气,还隐晦的替友人表达了心里的多少不得意。

词的上片写了友人归隐之意及其原因,词的下片则写送友人的情景和作者自己的感慨。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

作者对友人的离去是欲送还留的矛盾心情,友人即将远行,不知何日才能重逢,所以作者甘愿一醉,让友人多停留一段时间。

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友人终究是要走的,所以作者只有高歌一曲,把彼此深知的心事蕴藏在激越的歌声里,目送着友人离去。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说是要远行,可是放眼天下,江南江北,何处能容留一颗失意的心呢?更何况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对于一个有志向的爱国人士,何处才是友人的归宿呢?

作者对友人的归隐生活充满了忧虑。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国家现在内忧外患,有很多大事没有解决,而大好的年华却在这无结果中慢慢消逝。

作者借友人归隐的事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国难当头,朝廷本该多多任用贤才,但像李珙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被迫辞官,漂泊江湖,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

在这里,作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天下的事情为何如此荒唐?是非为何如此颠倒?种种愤慨和无奈郁积在作者心中,他怒极而笑,笑问苍天,这究竟是为什么?而恒古不变的青天默默无语,只是冷眼看待世间的一切。

词的最后,委婉地表明了作者的心思无人理解,陷入了深深的悲愤之中。

这首词慷慨激昂,却也婉转迂回,因为作者吴潜当时还在朝廷做官,所以言论方面还是要有所避讳的,表面上是写朋友的遭遇,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真实的写照。

在那个时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爱国人士的普遍命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