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一生中的四位女人,最爱的真的是宋美龄吗?

最先锋 2024-04-02 16:02:35

蒋介石,是一个——既痴心又负心的情人、既胆大又胆怯的领袖、既严厉又温柔的父亲。

蒋介石的情史堪称丰富多彩。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毛福梅,后有侧室姚冶诚、陈洁如,但最终情定宋美龄。从他和4个妻妾之间的书信往来,外人可以窥见他感情世界的诸多隐秘。

对毛福梅,只有一封离异书

1901年,14岁的蒋介石与邻村女子毛福梅,在老家浙江省奉化县溪口结为夫妻。

毛福梅在一个传统观念的家庭中长大,她的父母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因此她被教导要裹小脚,并且没有受过读书写字的教育,更是比蒋介石年长五岁。

当时,蒋介石已经接受了九年的教育,这使得两人在年龄、思想和情感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蒋介石与毛福梅的婚礼上还闹了一个大大的笑话。

在那个喜庆的日子里,新娘的花轿缓缓抵达门前,喜炮齐鸣,婚礼的仪式按部就班地进行。

然而,就在拜堂礼刚刚结束,新郎蒋介石却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举动:他突然间撒腿就跑,加入了村中顽童的行列,一起去抢夺爆竹蒂头。

这一幕不仅让婚礼现场陷入尴尬,更在当地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在当时的奉化溪口,流传着一句俗语:“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

蒋介石的母亲看到儿子如此不争气,脸色立刻变得苍白。那天晚上,她让人将蒋介石半拉半拽地安置在新婚床上,但他却闭眼沉睡,整夜都没有醒来。

根据当地的传统习俗,新婚夫妇在结婚后的第一个正月初二,新郎必须前往岳父家中拜年。然而,蒋介石在前往岳父家的途中,却与一个卖狗皮膏药的人一同去“串花灯”,直到太阳即将落山还未到达岳父家。

这两件事情让毛福梅内心感到极度不悦,虽然她不敢当面责备,但她的怨恨情绪却与日俱增。蒋介石原本心中就有他人,因此两人的感情始终无法和谐。

即使1910年儿子蒋经国出世,也没能使他们的感情改善。蒋经国3岁那年,蒋介石从上海带回了一个妾。从那时起,他和毛福梅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了。

直到1927年,蒋介石才正式完成了与毛福梅的离婚手续,这是因为当时他计划迎娶宋美龄。宋家对此提出了两个条件:首先,蒋介石必须加入基督教;其次,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他不能同时拥有两位妻子,因此必须与原配毛福梅离婚。

侍妾姚冶诚

蒋介石情史上的第二个女人是姚冶诚。姚冶诚是江苏吴县人,与蒋介石同岁。

辛亥革命成功后,蒋介石应国民党革命元勋陈其美之召回到上海,并常随陈出入风月场所,由此与姚冶诚相识。

姚冶诚也很乖巧,对蒋介石的母亲十分孝顺,婆媳三人相处得还算融洽。1919年,蒋介石把养子、年仅3岁的蒋纬国,送回奉化,交给姚冶诚抚养。

但没过多久,姚冶诚和蒋介石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蒋介石一恨姚冶诚嗜赌成性。他在日记中记述道:

“冶诚嗜赌不休,恶甚,恼甚!”

“近日冶诚嗜赌而不侍我疾,且出言悖谬,行动乖违,心甚忿恨之。”

“冶诚咒外人,终非大家闺范,心滋不悦。”

年幼的蒋纬国是维持蒋介石与姚冶诚关系的重要纽带。在1921年11月至1922年6月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蒋介石写给姚冶诚的7封信中,有4封信都不忘提及他对“纬儿”(蒋纬国)的牵挂。

蒋介石与姚怡诚分手后,蒋介石在苏州为姚怡诚建造了一座宅邸,即南园的旧址。姚怡诚在南园居住期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在1949年,她随蒋介石逃往台湾,并在那里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直至生命的终结。蒋纬国原本希望为母亲姚冶诚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但由于蒋介石考虑到宋美龄的感受,他拒绝了蒋纬国的这一要求。

根据蒋纬国在自传中的记载,他最终只能悄悄地将姚冶诚安葬在台中市宜宁中学的墓地,并在墓碑上题了“辛劳八十年,养育半世纪”的铭文。

一见钟情陈洁如

在1921年,蒋介石遇到了陈洁如。关于陈洁如,历史上有许多传闻。据说她是最受蒋介石宠爱的女人,她与蒋介石之间的故事充满了是非恩怨,就像一个谜团,让人难以捉摸。

当时陈洁如年仅15岁,她身材高挑匀称,丰满而优雅,虽然不能说她的面容特别美丽,但她的五官端正,全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与蒋介石的第一次见面,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蒋介石为陈洁如的女性魅力所倾倒,挖空心思找机会跟她搭话,并经常去陈家走动,表示要娶陈洁如。陈洁如父亲病故,蒋介石帮助料理丧事,表现得十分殷勤,终于博得陈洁如母亲的好感。

当时蒋介石34岁,而陈洁如只有15岁,大儿子蒋经国只比陈洁如小4岁。

两人于1921年12月5日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蒋介石激动地告诉陈洁如,他平生有三个愿望,其中之一就是与她结婚。

在1923年初,蒋介石担任了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的职务。同年8月,蒋介石访问苏联,而陈洁如并不愿意随行,这让蒋介石深受相思之苦。

在这期间,他常常通过书信来表达对陈洁如的思念。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在那几年的日记中,他经常表露出对陈洁如的深切思念,哪怕只是短暂的分离,也足以让他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

然而,蒋介石和陈洁如的甜蜜时光并未持久。蒋介石不仅懂得恋爱,他更是一位充满野心的政治家。相比之下,陈洁如缺乏高贵的出身和显赫的家世,这对于蒋介石未来的政治生涯并无助益。

为了迎娶宋美龄,蒋介石安排了21岁的陈洁如远赴美国。在异国他乡,知书达理的陈洁如刻苦学习英语,并最终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

学成回国后,她选择在上海隐居,后来又迁往香港定居。1971年,陈洁如因中风去世,享年65岁。她的骨灰被送往美国安葬,正如她生前一样,在寂寞中来,亦在寂寞中去。

宋美龄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夫妻关系出于真感情,而非如外界猜测的政治婚姻,在与宋美龄结婚后,蒋的用情就十分专一,而宋美龄也多次表现出同生共死夫妻感情。

1922年他生病的时候,因为姚冶诚没有照顾他,他就在日记中大骂她不贤良。而宋美龄在蒋介石生病中的表现,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她完全放下大小姐的骄矜与柔弱,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1930年7月19日的记载显示,蒋介石与宋子文之间存在矛盾。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期间,在中原大战中拒绝为蒋介石筹措军费。当时,蒋介石在前线对粮草的需求极为迫切。如果没有及时且足够的资金支持,蒋介石在军阀战争中可能会失利,不仅会失去已有的权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宋美龄得知此事后,恳求其兄长宋子文设法为蒋介石筹款。然而,宋子文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非常坚定,他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不愿见到战争拖垮经济。因此,他固执地拒绝了宋美龄的请求。

在求助无果的情况下,宋美龄决定变卖自己的房子和首饰,并拿出全部积蓄,甚至发誓如果蒋介石在前线殉难,她也将一同赴死。宋美龄的这一举动震撼了家人,宋子文也因此改变了态度,决定向蒋介石的军队发放款项。宋美龄的坚持不仅挽救了军阀混战中的蒋介石及其军队,也深深感动了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中有关于宋美龄的大篇幅记载。从婚后不久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宋美龄的才情、胆略与智慧非常欣赏、敬重。某些文字中甚至透露出,他对宋美龄超乎一般地依恋。

“自我有智识以来,凡欲出门之时,必恋恋不肯舍弃我母,到16岁时,必待我母严责痛击而后出门,及至二十余岁犹如此也。此天性使然,不能遽改。近三年来凡欲出门时,此心沉闷惨淡,必不愿与妻乐别者,岂少年恋母之性犹未脱耶,余诚不知所以然也。”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是蒋介石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经历。在这次危机中,宋美龄亲自前往西安救助他。当蒋介石见到宋美龄的那一刻,他情不自禁地号啕大哭。

在他的日记中,蒋介石对此毫不掩饰,表达了他对宋美龄在危急关头展现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的深深感激,这份感激伴随了他的一生。

我的毛病就是好色

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

“香港乃花花世界,余能否经受考验,就看今天!”

结果,当天晚上他还是上了妓院,并在日记上写说:“我的毛病就是好色也!”

0 阅读:0

最先锋

简介:话社会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