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哈希姆王朝:曾和以色列交锋多年,1971年后为何与之握手言和

笑笑的穗子 2023-11-21 20:53:27

关于巴以建国的历史,有不少朋友纠结于一件事,英国作为殖民者,是否有权对巴勒斯坦分配的问题指手画脚。

我们可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英国作为殖民者,没有权力对巴勒斯坦指手画脚的话,那么他们也应该没有权力对阿拉伯世界的任何一个地区指手画脚。

这么一来的话,可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约旦哈希姆王朝了。为啥?因为哈希姆家族的王位,是英国人“赏”给他们的,要不根本不会有约旦这个国家,这是啥情况呢?

一、约旦是从巴勒斯坦强行分出来的一块地

1921年以前,巴勒斯坦地区包含了如今的巴勒斯坦和如今约旦的大部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了这里400多年时间。

因此从法理上来说,土耳其人对这里才真正拥有主权。至于当地的阿拉伯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等,只有居住权,也就是房产的产权,并没有那块地的主权,主权是土耳其人的。

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被英法联军给打崩了,英法自然把手伸向了阿拉伯地区。

那时候在英法的暗中支持下,阿拉伯各地都有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力量,比如说内志地区的沙特家族,汉志地区的哈希姆家族。这一行为现在俗称拱火递刀子,毕竟英法的行为,破坏了奥斯曼土耳其内部的稳定。

阿拉伯各大贵族,在英法的支持下,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那么你觉得英法有没有资格对这里指手画脚呢?

当时哈希姆家族的族长老侯赛因就不太愿意买英法列强的账,把自己的二儿子阿卜杜拉派去伊拉克当国王,三儿子费萨尔派去叙利亚当国王。打算以此统一整个阿拉伯地区。

可英法早就在1920年的圣雷莫会议上,就怎么处理奥斯曼土耳其遗产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英国的势力范围包含了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法国的势力范围包含了叙利亚。

结果老侯赛因却把儿子派去了叙利亚,这下法国人不干了,费萨尔只在叙利亚干了几个月就被法国人给赶跑了。法国的底线是,必须要有一块地中海沿岸的直属地盘。英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当时阿卜杜拉见三弟费萨尔被赶跑了,索性将伊拉克国王的位置给了三弟,自己则带着一帮人去叙利亚找法国算账。

这个时候英国人出面,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成了如今的巴勒斯坦和约旦,让阿卜杜拉在约旦地区成立外约旦酋长国,受到英国的保护,英国出资供王室开销。阿卜杜拉则认可了英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

至于巴勒斯坦,那也是英国的底线,他们也需要一块地中海沿岸地区作为直属领地,所以没有分给任何阿拉伯贵族,而是由自己派遣的总督直接管理。

所以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约旦的阿拉伯人其实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反倒是约旦的统治阶层哈希姆家族,是汉志地区跑来的“外来户”。而且这个外来户直接认可了英国人在巴勒斯坦的主权地位,你上哪儿说理去?

二、1971年之前,约旦和以色列一直针锋相对

英法在阿拉伯世界的统治地位,本来也没啥波澜,毕竟就凭阿拉伯人手里的那点家伙,根本就不是英法的对手。

然而在二战结束以后,英法的实力严重受损,这个时候美苏逐步成为了世界的霸主。阿拉伯人自然就有不同想法了。

于是乎,1946年一大批阿拉伯国家走向了独立,其中的代表就有外约旦和叙利亚。英军全部撤离约旦后,阿卜杜拉正式登基称王,改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

多个外字,总归心里膈应。因此阿卜杜拉国王,一直希望能够拿下约旦河西岸,建立一个完整的约旦哈希姆王国,最好能直接拿下整个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实现年轻时的梦想。

眼看着周围阿拉伯国家纷纷摆脱英法的控制,独立建国了。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也急了啊,一旦英国人撤了,那周围的阿拉伯国家铁定要吃了巴勒斯坦这块地盘啊。

为此犹太人也开始为了建国积极筹划,最终在1947年迫使英国人离开了巴勒斯坦,将巴勒斯坦的问题交给了联合国。联合国裁决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俩国家,一个是阿拉伯国,另一个是犹太国。

1948年5月,以色列就这么建立了。周围阿拉伯国家恨得牙痒啊,他们早就盯上巴勒斯坦这块地盘呢,又岂能容忍这里有国家存在?更何况是一个外族建立的国家?

为此,以色列建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联军就冲入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打了一仗,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这一战过后,埃及得到了加沙地区,外约旦得到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色列则得到了巴勒斯坦的其余地区,这三家直接把巴勒斯坦地区本属“阿拉伯国”的地盘给瓜分了。

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很高兴啊,毕竟手握约旦河两岸,再也不用顶着个“外”字了,为此直接在1950年将国名改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宣布将约旦河西岸纳入约旦国土。在他的计划里,下一个目标就是叙利亚,有时间我们另外再聊聊。

结果到了1951年,阿卜杜拉就在耶路撒冷被当地阿拉伯人给害了,为啥呢?原来阿卜杜拉在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前,就和以色列达成了停战协议,双方承认彼此对所占土地的控制权,不少阿拉伯极端分子认为,阿卜杜拉出卖了阿拉伯人的利益。

阿卜杜拉的孙子侯赛因继位以后,在1967年又和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以及巴解合谋,打算灭了以色列,支持巴解建立巴勒斯坦国。

我认为这是违心之举,但势在必行。因为巴解一旦建国,势必会跟约旦讨要约旦河西岸,侯赛因给是不给?不过如果不参加这次会战,那他们将被阿拉伯各国所孤立,小日子绝对过不好。

结果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联军一败涂地,仅仅6天就丢了一大堆地盘。埃及丢了西奈半岛和加沙,叙利亚丢了戈兰高地,约旦也丢了约旦河西岸。以色列的势力范围一下扩张了6.5万平方公里。

三、1971年以后,约旦和以色列为何能握手言和

第三次中东战争算是把阿拉伯人的老脸给丢尽了,这么多国家加起来,都没能打赢以色列,而且战争只持续了6天时间。

尤其是隔壁的约旦,他们距离以色列实在是太近了,随时都有丧城失地乃至灭国的危险。因此以后是否继续和以色列较劲,成了摆在侯赛因国王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道难题还没解开,新的难题就出现了。

由于巴勒斯坦和约旦是一衣带水的同胞地区,为此这一战过后,数十万巴勒斯坦难民在巴解的带领下,来到约旦生活。

约旦国王一开始还很高兴,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他们在这里时间长了,味道逐渐就变了。啥情况呢?

首先,他们在当地随便设卡,要求约旦人缴纳各种不同的费用,不给钱就是一顿揍,俨然成了当地的山大王。其次,他们把这里当成了对付以色列的基地,持续不断地向以色列发动恐袭,早晚会祸及约旦,大家可以参考后来的黎巴嫩。再者,他们多次设伏打算干掉侯赛因国王,取而代之成为约旦的新主人。

这下侯赛因不答应了,索性在1970年和巴解撕破脸,双方狠狠打了一仗,史称“黑九月事件”。

一开始巴解在叙利亚的帮助下还占上风,约旦国王差点就被赶下台了。关键时刻侯赛因选择向以色列求援,以色列出动战机将叙利亚援军一顿轰,这才缓解了约旦的压力。

此后侯赛因便将巴解狠狠收拾了一顿,巴解的4千多精锐在这场战役中丧生。有一种说法是巴解有5万多武装人员在约旦,整场战争结束后,只剩下了5千多人逃离了约旦。从此以后,巴解和约旦就结仇了,反倒是以色列和约旦的关系开始逐步缓和。

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后,第二个与以色列和解的阿拉伯国家

黑九月事件以后,实际上约旦不仅得罪了巴解,还得罪了其他拉伯国家。因此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时,约旦不仅没有参与阿拉伯联军,而且侯赛因国王还将埃及即将偷袭以色列的计划告诉了以色列的话事人梅厄夫人。

这也足以证明当时的约旦,其实已经不再站在阿拉伯国家这一边了。他们甚至公开宣布,哪天以军撤离约旦河西岸以后,就在这里建立一个从属于约旦的阿拉伯国家。这事儿差点没把巴解给气死,以至于双方折腾了10年之久,直到1982年约旦放弃该计划后才消停。

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缔结和约,双方终于走到了一起。1982年,以色列按照约定,全线撤离西奈半岛,双方算是正式恢复了正常邦交。埃及是第一个承认以色列,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

1988年,巴解与以色列和解后,建立了巴勒斯坦国。约旦自知已经没啥可能夺回约旦河西岸了,因此在1994年选择与以色列和平建交。

6 阅读:1180
评论列表
  • 2023-11-23 12:23

    放在历史来看,就是短短的一瞬间

  • 2023-12-06 08:59

    中东那个混乱的火药桶,很难用一两个是非对错说清所有问题

  • 2023-11-22 11:54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 2023-11-29 21:53

    历史的潮流激荡而下,一切还是实力说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