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被贾宝玉娈童丑事连累最深的,是那个最懂事最孝顺的暖男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3-14 10:36:18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顽童大闹学堂,原因是贾宝玉贪慕与秦钟相处,结伴去了贾家学堂,名为学习,却又与香怜玉爱两个薛蟠龙阳之癖纳为禁脔的小学生勾勾搭搭,哪里学到什么好的?

不想因同学金荣妒忌,想要威胁分一杯羹闹了起来。一场顽童大闹背后,是贾府学堂龙阳丑事的曝光。

然而,谁也不想到,明明贾宝玉做错了,竟然贾兰反受其咎,承担了读书人的误解。

因贾兰阻止贾菌一起胡闹,竟被众口铄金的指责其生性冷漠,进而讨伐之。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当然,贾兰被指责并不是某个定论,而是近些年不断听闻的一个观点。大概就是贾兰在此的表现,能够推断出他与母亲李纨冷面冷心,未来对贾府抄家后的众人,尤其是对堂妹巧姐见死不救……

这种说法大行其道,虽然应该尊重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但君笺雅侃红楼还是认为有些过了,讽刺的与贾宝玉在学堂不好好用功读书,却胡思乱想的结果互为佐证。

(第九回)这贾兰贾菌亦系荣府近派的重孙,这贾菌少孤,其母疼爱非常,书房中与贾兰最好,所以二人同坐。谁知这贾菌年纪虽小,志气最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他在位上,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打错了落在自己面前,将个磁砚水壶儿打粉碎,溅了一书墨水。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骂着,也便抓起砚砖来要飞。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砖,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

茗烟仗势欺人,不把金荣放在眼里。以奴才之身,骂到主子亲戚身上,典型是狐假虎威不怕事大。

如果贾宝玉此时要吩咐一声,给我往死里打,岂不就是薛蟠纵豪奴打死冯渊的翻版?

贾宝玉固然不像薛蟠那样无法无天,可这件事到底不应该闹,更不能越闹越大。

尤其是贾菌,作为荣国公玄孙,贾宝玉堂兄弟的儿子,他帮亲不帮理的淘气参与,容易让事情越闹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万一这些人失手真闹出人命,必然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要如何是好?

此时真应该鼓励一哄而上么?

明明是一桩见不得人的龙阳丑事,真应该一起跟着闹起来,连自己都“脏了”么?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贾兰拉住贾菌不叫他参与,既不是不怕事,也不是冷漠,恰恰是他懂事。

贾菌没听贾兰的,结果大家一哄而上,导致秦钟也被打伤。要不是李贵明理,及时出来喝止,还不一定闹成什么样。

这件事起因是贾宝玉和秦钟他们眉来眼去的丑事,本来就与贾兰和贾菌无关。他两个好好读书,为什么要掺和进去惹一身腥臊?

如果说贾宝玉好好的被人霸凌欺负了,贾兰作为侄儿袖手旁观才叫无情冷漠。

可贾宝玉既做了丑事,又有八个小厮,好几个长随跟着,只有他欺负人没有受欺负的道理。凭什么贾兰要参与?

如果贾宝玉要洁身自好,谁敢欺负他?

难不成叔叔做了坏事,贾兰还要不辨是非随着胡闹?这岂不就是“富贵而淫,蛇鼠一窝”么?

正是贾兰明辨是非,他才能够行得正走的正,既不让母亲担心,也不被爷爷苛责。

贾宝玉在贾府是混世魔王,被万千宠爱。贾兰与贾菌却是两个孤儿寡母的孩子。他们如果在学堂不上学,随着叔叔贾宝玉卷入龙阳丑事,让母亲如何抬头,更让母亲如何伤心?

贾兰的不参与,叫识大体顾大局,真正的体贴入微。不但考虑自己,更照顾了贾菌,还顾及到两位寡妇母亲李纨和娄氏的不容易,这样的孩子真正是个“暖男”,哪里冷漠无情了。

尽管读书人对一件事,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但如何评判一件事的对错其实并不难。

就以顽童闹学堂这件事来说,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必然立场不同。但核心的关键不变,就是这件事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顽童闹学堂,只从这五个字就能给出两个不好来。

一,“顽童”不是学生,在学堂不好好学习就是顽童。既有金荣秦钟,也包括贾宝玉。但并不包括懂事的贾兰。

二,“闹学堂”,学生在学堂就要学习,不好好学习,把学堂弄的乌七八糟,更争风吃醋聚众斗殴,这不是大恶之事么?

明知是坏事还要参与,就叫沆瀣一气,同流合污。

贾菌年纪小性格顽皮,算不上他真的有错。但贾兰能够明辨是非,懂得分寸,知道进退影响才实属难得。只能说李纨教子有方。

如果贾宝玉能够像侄子一样懂事,会与秦钟闹出来这样丑事么?

秦钟跟着贾兰这样懂事的人,岂不也能端正态度,听取贾母的嘱托不与那些下流的人胡闹,岂不就不可能落得不久之后夭亡的结局!

贾宝玉的任性妄为,不但害了朋友秦钟,更让父母操碎了心。也侧面表明贾政,尤其王夫人教养孩子,远不如儿媳妇李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贾菌有贾兰这个好兄弟,二人日后携手互相促进。脂砚斋批语“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说的是贾家抄家后,贾兰与贾菌兄弟的飞黄腾达的出息。

贾兰金榜题名中了进士,日后高官厚禄。李纨母凭子贵得以凤冠霞帔。

贾菌也与贾兰一样兰桂齐芳,也为母亲娄氏争得荣耀,实属不易。

曹雪芹显然在正面描写贾兰阻止贾菌参与斗殴,来对比贾宝玉与秦钟的关系。

同样交朋友,贾兰与贾菌才是益友,贾宝玉与秦钟却是损友。难道不应该如此认识么?

若将贾兰的懂事认作无情,岂非曲解作者意思。反而助纣为虐、推波助澜才叫义气不曾?

更何况据此认为贾兰母子无情,对巧姐见死不救,也是毫无根据。

八十回后很多故事,前文都有伏笔。

贾家抄家,可以肯定是谋逆治罪。贾元春死了,堂兄贾珍与儿子贾蓉死了,贾家就像杨贵妃的杨家灰飞烟灭。

荣国府被拖累抄家,如果不是荣国公功勋庇佑,且荣国府确实没参与,可都是杀头大罪!

但死罪能容,活罪难免。贾宝玉都被下了大狱,嫡长孙贾兰怎么跑得了?

谋逆大罪,抄没家产又怎么可能对李纨网开一面?

如果李纨母子有钱,他们日后又如何“昨怜破袄寒”,艰难度日?

彼时,贾宝玉夫妇,李纨母子都应该被下大狱,只有巧姐年纪太小又是女孩,才没受牵连。先在铁槛寺被奸兄贾芹不容,又被狠舅王仁拒之门外,走投无路时遇到恰巧赶来的刘姥姥救助并收养。完全复制的是贾芸求职的遭遇。

别说李纨母子力所不及,就算他们都无罪,难不成贾宝玉和薛宝钗不更应该救助巧姐么?王熙凤可正是他二人的表姐。不比李纨更亲?巧姐要跟着,也得是跟着薛宝钗才是,哪里轮得到李纨?

何况贾府抄家,王仁可没抄家,巧姐投奔舅舅家才是正理,跟着李纨母子忍饥挨饿做什么?

综上,贾兰和李纨母子绝不是冷漠无情之辈,贾府抄家因没有一个探春或者贾母那样人归拢,族人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以至于人都散了自谋生路。

那个时代的人们,没有手机等即时通讯,有可能一转身就再也见不到。

巧姐的幸运是她与贾芸被舅舅拒之门外后,立马就见到了闻讯赶来的刘姥姥,并没吃什么苦,更没有被狠舅奸兄卖给妓院或者外番。

但李纨母子的日子可就难了。

巧姐只是罪臣之女,还是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姑娘,舅舅王仁就怕受连累不敢收养。贾兰当时已经十几岁又是贾政嫡长孙,他能投奔谁去?

李纨虽有娘家,可他们孤儿寡母正是罪臣之后,稍一不慎就会连累娘家,李家就算敢收,只怕李纨也不敢投奔。

他们母子“昨怜破袄寒”,那是棉袄都不能御寒的可怜经历,能活下去都不容易。

推测关键时候,还是得到李家父母和李婶娘等亲属暗中接济才挺过难关。

安稳下来后,李纨便开始含辛茹苦培养贾兰继续读书奋进。

要知道罪臣之后没有资格科举,要不是李纨坚持,贾兰肯定支持不下去。哪还有日后的金榜题名。

李纨“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作为林黛玉后,贾府天塌地陷的末日仅剩的一个“补天人”,正是李纨的矢志不渝,“竹篱茅舍自甘心”的含辛茹苦,才支撑了贾兰等到荣国府被赦免的日子,厚积薄发一举金榜题名。

李纨的“壮举”,就像因林逋《山园小梅》而名传千古的梅花一样,成就慈母义媳鼎盛名声,是为[晚韶华]。

尽管李纨盛名之后不久去世,但她求仁得仁,更替贾府补了崩塌的天,她无愧贾府的媳妇。九泉之下见列祖列宗,王夫人、王熙凤和薛宝钗如何比得她?

贾兰也成为继宁荣二公之后,贾府最出息的后人。与他一起的正是被他当初拉住的好兄弟贾菌。这才是真正好朋友。

至于那个闯祸的叔叔贾宝玉,此时已经出家而去。与叔叔胡闹的秦钟,更化作尘土。着实可叹,可惜。更证明交友需谨慎的道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5 阅读:256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