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守护叫“啄木鸟”

尚一网 2024-05-17 20:00:52

常德日报记者 邓淇月 通讯员 王勋 文/图

从办公室到单位食堂,虽然步行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陶浩还是点了份外卖。“得抓紧时间再把那几个互动环节练几遍,孩子们更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5月8日中午1点左右,匆匆扒了几口便餐后,陶浩又继续和同事沟通起下午去常德技师学院进行禁毒宣讲的细节。

陶浩是常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常德市强戒所”)“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案例、制作课件、设计课堂互动环节等。在所里,民警是尽职尽责的戒毒人民警察,走出所外,他们是热情的禁毒、普法志愿者。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是他们“天下无毒”的共同愿望。

1300余场讲座

禁毒宣讲永远在路上

“你知道吗,右美沙芬、含地芬诺酯复方制剂、纳呋拉啡、氯卡色林已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

“同学们要注意,这些包装好看的‘奶茶’可不是真的,这只是毒品的一种伪装……”

当天下午3时,陶浩和同事黄俊走进常德技师学院,为该校3900余名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禁毒知识宣讲课,呼吁高校学生筑牢拒毒防线。

“ 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团队来到常德技师学院进行宣讲

课堂上,他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大量丰富的图片、具体翔实的数据以及发人深省的现实案例,讲述了沾染毒品对人生的危害。“我宣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与毒品作坚决斗争!从我做起……”在操场上,孩子们将禁毒誓言喊得震天响。

除了将禁毒宣讲送进校园,近年来,该禁毒志愿者团队还紧紧围绕“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进行业”开展“六进”宣讲活动。他们坚持送学式、沉浸式、互动式宣讲,推动宣讲有章法、见深度,入人心、有温度,全覆盖、显热度,不断以高标准严要求鞭策自身,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为市民带来“质优量高”的禁毒普法宣讲活动。

为了扩大禁毒普法宣传辐射面,增强禁毒普法宣传影响力,他们每年分批次充电培训两次,每季度集中备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打磨出针对于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品课程10余堂。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形式,让他们接到越来越多的“宣讲邀请”。每月不定期面向事业单位、社区宣讲,每年两个开学季,结合“开学第一课”活动做好青少年禁毒宣讲工作,禁毒志愿者团队的民警们都“忙到飞起”……

截至今年5月,“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团队共开展禁毒预防、普法宣讲1300余场,覆盖受众近百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600余小时,使禁毒宣传真正进入了“千家万户”。

从5人到35人

以“藏青蓝”守护“无毒绿”

“你们是戒毒人民警察,管好那些吸毒的人就可以了,禁毒普法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常常被问这样的问题。

“我们看了太多因为缺少法律意识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悲剧的事实,由我们来开展禁毒宣讲、普法宣传,更有说服力。”

“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团队走进鼎城区谢家铺中学宣讲禁毒知识

2012年6月,常德市强戒所成立“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团队,以掌握专业知识的戒毒警察为主力,利用业余时间,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展禁毒普法志愿宣传服务活动。

为把好宣讲“质量关”,他们以“专业化”为立足点,对场所戒毒人员进行摸底调查,整理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的时间、种类、场景等相关因素的资料,提高宣讲的真实性。利用场所管理戒毒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源”这一优势,从戒毒人员的“第一视角”描述毒品的危害,增强宣讲的震撼力。

为提高宣讲“精准度”,他们注重“因人施教”,始终把提高精细化程度作为提升能力、服务宣讲的主抓手。根据受众的年龄结构、知识层面、理解程度等不同特点,将宣讲受众分为在校学生、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单位职工、戒毒人员及家属等,根据不同的宣讲对象进行分组,分别制作课件,既关注宣讲效果又突出禁毒形势的变化,不断打磨和完善课件。

志愿者团队民警带领桃源县枫树乡中心小学学生进行禁毒宣誓

为蹚出宣讲“新路子”,他们以“多样化”为新亮点,打造“开学第一课,禁毒宣讲进校园”活动,设计禁毒漫画,自创舞台剧《边缘》,拍摄禁毒微电影《星光》,在电台开展禁毒知识直播,不断延伸禁毒宣讲的社会触角。

12年来,这支队伍已从5人壮大到35人。其间,团队成员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进修、教学研讨和授课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队伍能力本领。他们时刻牢记初心,扛起社会担当,沐风栉雨奔走在沅澧大地上,只为了告诉广大人民群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