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频频缩水,谁之过?

帅真财经 2024-05-15 22:05:55

当毕业潮赶上裁员潮,不管你是985、211的学生还是普通的本科生,都难以避免成为大厂保命的炮灰。

大厂规模缩小,裁员成风,这一客观现实已经摆在每个人面前,让无数求职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更有人戏称,现在的“大厂”就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有苦说不出。

去年上半年,裁员风波一直就未曾停息。

据悉,阿里巴巴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共计减员1.1万人。这一数字令人咋舌。同样受到裁员风波影响的还有腾讯。作为互联网巨头,腾讯进行了近4000人的裁员。

3月26日,字节跳动旗下系统办公软件飞书宣布开启裁员,声称要“重新回到初创公司状态”。

实际上,在去年11月底,字节跳动就已宣布其游戏业务朝夕光年在研项目将全部解散,项目人员的结局也摆在了明面上——被动“毕业”。

对于各大厂来说,游戏板块一直都是赚钱的业务。但受疫情影响,字节的游戏板块并未达到预期。

在同行网易、米哈游强劲的市场表现力面前,字节只能被迫采取极端行动,狠心裁员。

4月23日,电动汽车制造商巨头特斯拉撤回所有应届毕业生的录取通知,在春招即将结束的时间点,这则消息打的众多应届毕业生措手不及。

相关消息的评论区下,网友直呼“这也太逆天了!”但仔细想想还真是,不裁新员工,难道裁老员工吗?裁老员工赔的可更多啊!

这些被裁的员工何去何从?

幸运的,可能会被同行“挖”走,另起炉灶;不走运的,就一直处在递简历——面试——递简历的痛苦循环中。

大厂变“小”,小在方方面面

当人们开始意识到,现在的大厂不同昔日时,大多都是从大厂裁员开始的。但实际上,在裁员之前,很多大厂就开始有了缩水的预兆。

最明显的,就是福利下降。关于这一点,基层员工其实感知的会比高层更加明显。

福利待遇下降,不仅影响到员工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预示着公司的经营状况可能出现了问题。

而福利下降的下一步,就是业务收缩。

去年,很多大厂都进行了人员、业务的大洗礼。

美团放弃全面转向聚合模式;小红书关闭自营电商平台小绿洲;京东关闭印尼和泰国站点腾讯精简XR业务线,变更硬件发展路径;字节跳动将Pico团队大幅裁撤,关停、出售部分游戏项目。

这些动作都是“大厂”适应市场变化、调整自身战略的无奈之举。“大厂”几乎是明确地发出了这样的信号:我们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了!

这也意味着,除非你有足够强劲的实力,否则,无论你在公司是“老人”还是“新人”,都免不了要承受“可能被裁员”的心理负担。

这些“大厂”也都如出一辙。

包括腾讯、阿里、华为、美团、爱奇艺等在内的各大企业都曾认为,降本增效将是未来数年,甚至超过十年的常态化动作。

人人挤破头都想进的大企业,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用不那么悲观的态度来看,“大厂”缩水的种种操作,倒有一股“壮士断腕”般的悲壮。但细究起来,企业内部的管理与战略决策,才是迫使这些“大厂”变“主小”的主因。

很多“大厂”存在的弊病,可能就是这么几点:对上谄媚,对下压榨,对下属PUA。

比亚迪的员工就曾表示,企业内部管理实在太混乱了!

同事水平参差不齐,干什么都没人带,很多工作都属于重复工作没有意义;京东某离职员工也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言,团队内外存在高管派系斗争行为,中层管理极度混乱。

很多“大厂”,因为企业规模大,管理分层多,导致一个决定层层下达后容易变味,执行起来效率不高不说,还容易养出“内贼”。

加上市场经济原因,很多曾经的龙头企业,如今也没那么赚钱了,营收与付出不成正比,企业的底子扛不住了,不得不走到解散团队、打包“毕业”这一步。

“大厂”变“小”,就一定能活下去吗?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尽管“大厂”在缩减业务,但这一定不是放弃市场的操作。

对于岌岌可危的某些企业而言,规模变小不一定就能稳住市场地位,但这是目前最快速有效的止损方式。

缩减规模,聚焦主要业务,对于如今的“大厂”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求生之策。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留出喘息的时间,去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稳固市场地位。

除此以外,缩减业务也给了“大厂”们匀出了更多的资金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但或许是对“大厂”失去了以往的信心,越来越多的职场人、甚至是尚未真正踏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开始重新审视着工作、健康、家庭、个人兴趣等之间的关系。求变被求稳取代,有人甚至感叹:“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在大厂福利的收缩下行期中,又有多少人还卷的动呢?

作者:张扶恩

2 阅读:163

帅真财经

简介:冷眼看商业,洞见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