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了“天朝上国”的面子,百姓们忍饥受冻算得了什么?

文史砖家 2024-05-04 15:47:03

文|格瓦拉同志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好大喜功、酷爱炫耀的皇帝,加之继承了老爹隋文帝留下的丰厚“家底”,所以在即位之初便豪情满怀,希望将“天朝上国”的美名散播到全世界,重现“君临天下,万邦来朝”的盛况。为此,隋炀帝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不惜血本招徕周边国家来华朝贡通商,并用极尽奢华的方式来招待他们,以显示“天朝上国”的强盛、富庶。

梁元帝萧绎所绘《职贡图》

在隋炀帝“金钱外交”的攻势下,效果果然很明显。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响应隋炀帝的号召,四境各国的君主或酋长们不远千里,陆续抵达东都洛阳朝拜,随行的还有大批携带各种奇珍异品,准备和中国做生意的外商(注:隋朝都城虽然在长安,但隋炀帝却经常住在洛阳行宫)。等到各国君主或酋长聚齐后,隋炀帝下令举行盛大的国宴,并在元宵节于端门大街表演“百戏”。

“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是对民间诸技的总称,包括杂技、角抵、魔术、歌舞等等,尤其以杂技为主。因为种类庞大、演员数量众多,“百戏”表演往往需要很大的场地,但在隋炀帝看来这根本就算事儿。据正史记载,洛阳用于“百戏”表演的场地异常宽阔,周围有五千步长,其中演奏乐器的乐工竟多达1.8万人,演奏的乐声在几十里以外都能听到。

汉朝的“乐舞百戏图”

由于“百戏”表演并非只有一场,而是每天从黄昏开始,一直到翌日清晨才结束,再加上不少的临时“加戏”,所以这场“百戏”表演持续了足足半个月时间才结束。每天晚上,“百戏”场上都是灯火通明、观者如堵,热闹得不得了。如此大规模的演出活动,花费的真金白银着实不赀,按照史书的说法是“所费巨万”,意思是数量极多,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

各国君主或酋长看完盛大的演出后,在隋炀帝面前交口称赞,巴不得永远居住在中原,甘做隋朝的臣民。被各国君主或酋长狂拍一通“马屁”后,隋炀帝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于是下令常态化“百戏”表演,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至于“百戏”表演所需要的庞大花费,反正“天朝”有的是钱,根本不用费心。

隋炀帝画像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隋纪五》。

“百戏”表演结束后,隋炀帝又恩准各国君主或酋长的请求,下令开放丰都市场(又称东市)进行中外贸易。在开市前,为了让外商见证“天朝”的富庶繁华、文明昌盛,隋炀帝下令彻底整治市容,除了全面清理各类“低端人口”外,还要求各家店铺的屋檐式样必须整齐划一,店内全都挂设帷帐,并且还要在店堂中摆满各种珍稀货物,以显示“天朝”的物产丰盈。

隋唐时期洛阳城布局图

如果说上述措施尚可理解,隋炀帝接下来的两步 “操作”却让人大感意外。其一,隋炀帝规定,凡出入市场的隋朝商人必须要穿着华丽的服饰,货摊要装饰的异常精美,即使是街头卖菜的商贩,也必须用龙须席铺地,以显示“天朝”的富裕文明。与此同时,隋炀帝还规定,街道两边的树木必须丝绸缠绕起来,好让外商亲眼见证隋朝的富庶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其二,隋炀帝下令,但凡有外商经过酒肆饭馆的,店主人一定要热情地邀请他们入店就餐,任其大吃大喝却不能收取一文钱。如果有外商坚持付钱,店老板必须统一口径地回复到:“中国富饶无比、文明好客,凡外商朋友到此就餐,我们是不会收取一文钱的,并且欢迎你们常来就餐。”

在中国进行交易的胡商

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隋纪五》。

隋炀帝如此盛情招待,令外商们大开眼界,纷纷赞叹“天朝上国”果然是人间天堂。不过,有个别胡商看出“猫腻”,便对汉们商讲:“中国确实繁华富庶,可我们一路走来,却也见到不少衣不遮体的穷苦人。我们纳闷的是,贵国用大量的丝绸缠树,却为何不把它们做成衣服,用来救济穷苦人呢?”汉商们听到胡商的话后,自知被对方看穿了真相,全都支支吾吾,羞愧的无言以对。

胡商对隋朝用丝绸缠树大感困惑

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隋纪五》。

其实,外商说的那番话,汉商们当然清楚,皇帝恐怕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在隋炀帝看来,展现“天朝上国”富庶繁华、文明好客的形象很重要,因为可以换来“万国来朝”的盛况,让“天朝上国”大大地赚足面子,而他的名声自然也能够远播异域,令世界各国敬仰、羡慕。相比之下,那些忍饥受冻的百姓又算得了什么?他们不过是为了挣足“天朝上国”颜面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而已。

隋末唐初群雄割据图

隋炀帝本想借极尽奢华款待外国人的方式,向四方夸耀“天朝上国”的富庶繁华,没成想却弄巧成拙,闹出天大笑话。然而,隋炀帝却并没有就此醒悟,而是继续沉迷于“万国归心”的梦幻中,数年后便因高句丽拒绝朝贡,而走上三征高句丽的不归路。三征高句丽给隋朝带来毁灭性打击,没几年时间便让隋炀帝尝到国破身死的滋味,而这一切,全是他骄狂自大、胡乱作为带来的必然结果。

参考书目

1.魏征【唐】:《隋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

2.李延寿【唐】:《北史》, 中华书局1974年版。

3.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0 阅读:2

文史砖家

简介:帮助你打开脑洞,换个姿势读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