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悲催的皇帝:死后百年被踢出太庙

吃不胖的甜品师 2022-06-10 14:38:39

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在北京驾崩,但是朱厚照驾崩后,却给大明王朝留下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那就是无人继承皇位!

按照封建王朝的惯例,皇位向来是父终子承,但是好巧不巧的是,这位倒霉皇帝,活了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子嗣。这下让朝中大臣慌了神了,一时间不知该让谁来继承皇位了。

后来大臣们一起商议,那没有儿子,让兄弟来继承吧,但是倒霉的是,朱厚照唯一的亲弟弟却幼年早夭。既然这样,大臣们便把目光转向了朱厚照的叔辈,儿子这一脉没人了,那老子这一辈总有人吧。可是更悲催的是朱厚照的老子明孝宗的兄弟们也是死走逃亡伤,除了死去的四弟兴王朱佑杬遗有一子外,其他的兄弟都早逝无子,因此,皇位只能以"兄终弟及"的原则,落到了朱佑杬的立次子朱厚熜头上,也就是后来的明世宗。

公元1521四月,朱厚熜在北京即位,并于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即位之初,嘉靖便励精图治,革除先朝弊政,朝政为之一新。但是在不久后,嘉靖便在给自己的父亲定尊号的问题上和朝中大臣闹翻,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最终嘉靖取得了胜利,将自己父亲的牌位放进了宗庙中。

但是按照当时的宗庙制度,宗庙之中只能供奉天子的九世祖先,而作为大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按理说嘉靖已经失去了进入太庙的资格了。好巧不巧的是,在他前面的建文帝和景泰帝并没有获得庙号,因此前面便空出了一个位子,这样加上嘉靖自己,刚好就凑够了九位。

可是嘉靖却想把自己老爹的牌位也放到太庙里,这样的话,位置便缺了一个,毕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进去一个就得踢出来一个,那么踢谁便成了一个大难题。

中国历代王朝的宗法制度讲究一个“亲尽则祧”,就是说如果与现任皇帝超出了一定血缘关系的皇帝牌位,那么是可以放在太庙偏殿里的,于是嘉靖便往与自己关系最远的皇帝找了。

大明的第一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肯定是不能动的,明成祖朱棣武功盖世,动了肯定也是要出问题的。最终,嘉靖把目光投向了朱棣的儿子,在位仅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就这样,可怜的仁宗在死后百年后,被嘉靖将牌位从太庙正殿中移了出去。

虽然朱高炽在位短短十个月不到的时间,但是朱高炽在历史上的评价却是极高的。这位史书上记载胖到不能生活自理的皇帝,是历史上鲜有的明君,连庙号都被定为了仁宗,可见其在位期间的功绩。

在位短短十个月,明仁宗朱高炽做的几件事让大明朝焕然一新。

一:改组内阁。

在经历了胡惟庸案后,明太祖朱元璋便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由皇帝亲自统领,这样一来皇帝便要事必躬亲,工作任务十分地繁重。对于朱元璋这样的工作狂而言,这些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后世之君而言,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让人难以吃消。于是明孝宗在自己老爹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的基础上,赋予了内阁更多的权利,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二:拨乱反正。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后,对建文帝的旧部进行了残酷的打压,许多建文旧臣被朱棣关押或者发配至边疆,朱高炽登基后,对以往的建文旧臣们进行了赦免,使得他们的生活回到了正轨。

三:精简官吏。

朱高炽在位期间,对官僚机构进行了精简,把许多不需要的机构撤销,不需要的官员解职,并废除了一系列的残酷刑罚,减免赋税,使得百姓能够修生养息。

四:完善科举。

由于北方连年征战,民生凋敝,因此北方的读书人在科举上比较吃亏,因此朱高炽便将科举取士比例规定为“南六十、北四十”,使得北方读书人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仕途,而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短短在位不到十个月时间的明仁宗朱高炽,承接了永乐盛世,也为后世奠定了“仁宣之治”的基础,但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却被嘉靖将牌位移出太庙,不禁令人唏嘘。

4 阅读:10858
评论列表
  • 2022-06-10 22:51

    嘉靖真人干的缺德事

  • 2022-06-20 22:42

    仁宗洪熙皇帝可是是嘉靖的直系祖宗哟!是他爷爷的宪宗的曾祖父。太祖—建文—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泰—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僖宗、崇祯,有六位是兄弟。

    龙伟 回复:
    崇祯就是思宗!
  • 2022-06-14 01:15

    狄胖胖:元芳,给我剁了他!

  • Yx 3
    2022-06-11 16:38

    嘉靖后明朝还有五帝,其中正常入太庙的有四帝,难道这几位入庙都不用踢人吗?[得瑟]

    Yx 回复:
    嗯,不管是七帝还是九帝,不管是九个还是九世,反正泰昌入庙后如果宣德还在,那就不符合周礼了[得瑟]
    迪亚波罗 回复: Yx
    嘉靖入庙就应该把宣德顶了,到泰昌顶下一堆人了。
  • 2022-06-12 22:36

    [得瑟]但凡捧文官的评价都高

吃不胖的甜品师

简介:以史为鉴,丹青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