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成为“世界造船厂”,美国持续衰败,台海冲突前景一目了然

邵永灵 2024-02-18 10:10:41

台海冲突孰胜?美媒《华尔街日报》从造船业角度做了分析,认为大陆蒸蒸日上的造船业已经让其成为了“世界造船厂”。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表示:中国已经成了全球第一造船大国,仅仅在2023年,全球一半以上的商业造船都来自中国。

中国庞大、高效的造船业令外界感叹,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造船厂

而西方呢?这些曾经的海上强国,有着悠久造船历史的国家却处于衰落阶段,美国的造船业已经完全衰败。目前被认为是世界新航母早期开辟中心的欧洲,在造船业领域对世界的贡献值仅仅只有5%,而美国的贡献值几乎为零。

美媒《华尔街日报》甚至还表示:与中国造船业的深不可测相比,现在美国的造船厂已经严重衰落,连和平时期的需求都难以满足。

看到这一点,《华尔街日报》表示:庞大的造船业为中国打一场持久战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美国呢?如果未来要介入台海冲突的话,夕阳西下的造船业恐怕难以让美国海军招架得住解放军的海上攻击。中美两国都有足够的手段摧毁对方的舰船,但摧毁之后,修复舰船并重新投入战斗,美军恐怕要远远落后了。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这篇评估文章,台湾《中国时报》发出了“台海冲突孰胜?”的疑问。下面就来通过中美造船业的落差来分析一下未来台海作战的前景。

(一)中美造船业差距越来越大,中国正成为“世界造船厂”,美国造船厂走向持续衰败

如果美军战时介入台海的话,战事会向何处发展,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这一点没人知道,各方得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尽管台湾岛内对美军的直接介入充满了期望,认为战时美军一旦介入,就能够和台军合力“击败”解放军,但美国方面得出的答案可并非如此。美国国内针对台海冲突做了很多轮兵推,各方都得出了较为不同的答案。按照马英九的说法,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做了多轮兵推,但最终的结果都是美军惨败,美国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做的兵推结果则是美军“惨胜”。

一旦美军介入台海,中美之间围绕台海局势爆发海战,谁会赢呢?

总之各方的答案略微不同,但综合各方的兵推结果看,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共识:美军如果要介入台海的话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针对谁会赢得未来台海冲突的问题,近日《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从中美造船业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参考依据。下面就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是如何描述的。

《华尔街时报》开头是这么说的:中国通过“世界工厂”的角色成功崛起为世界大国,眼下中国正在通过另一项令人瞩目的工业壮举扩大这种力量,那就是成为“世界造船厂”。

随后《华尔街日报》写道:在2023年,全球商业造船产出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目前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遥遥领先。随后美国《华尔街日报》酸西方:西方曾经生产了大量船只,但当年助力帝国兴盛、扩大贸易和赢得战争的造船厂已经衰落了。欧洲的产出仅占全球的5%,而美国几乎毫无贡献。除了中国,其余大部分船只贡献来自韩国和日本。

从《华尔街日报》的这段描述看,西方的造船业正处于极度衰落的边缘。说来也很奇怪,西方的造船业可是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占据世界造船业中心已经长达数个世纪。得益于西方发达造船业的支持,欧洲成功开辟了一条新航路。荷兰因为高度发达的造船业一度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并在全球横行了近1个世纪。随后英国凭借发达的造船业和工业击败荷兰,并在随后的几次争霸战争中拿下世界霸权。

随后凭借本国高度的造船业,英国建立了一支庞大、能够全球到达的海军舰队,一度让英国的霸权维持到二战。二战期间,美国的造船业蓬勃发展,庞大的海军舰队在大西洋击败了德国潜艇部队,在太平洋击败了日本联合舰队。即使在二战后,美国的造船业依旧位居世界首位,这一点从美国拥有的航母数量就可看出。

荷兰的体量虽小,但曾经也凭借本国发达的造船业横行了全球近1个世纪

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在造船业方面都有自己的历史荣光,而且作为全球霸权国家,他们十分笃信马汉的“海权论”,为此常年维持一支能够全球到达的海上舰队,现在怎么突然衰败了,而且与中国造船业差距如此巨大?

关于这一点,外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美国造船业的衰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去年6月,美舰在窜航台湾海峡时,中国军舰曾直接从其前方进行横切。根据后来美国海军公布的画面看,中方的军舰都是崭新的,美舰却都是铁锈,这一幕给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一对比进一步凸显出了美国造船业的衰败。

而反观中国的造船业,则是另一幅场景,外界在形容中国造舰时总是用“下饺子”一词形容,而且从中国航母、两栖攻击舰的建造、服役时间差的角度,也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位美国专家的话称:中国造船业规模真的几乎深不可测,让美国造船业相形见绌的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在描述中国造船业时,《华尔街日报》在文章中这么表述:庞大的造船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对中国而言,它是从内向型大陆国家向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现在造船业已经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

事实上,对一个海洋强国而言,造船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一个国家若要走向世界,离不开发达造船业的支撑,曾经荷兰的国家体量如此之小,不依旧凭借本国发达的造船业在世界横行了长达1个世纪。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到处打仗,维持他的海上霸权,就是靠着本国造船厂所打造的舰队做全球兵力投送。

与美国相比,中国造船业蒸蒸日上,造舰就像“下饺子”一样

《华尔街日报》继续在文章中表示:中国大型造船厂在蓬勃发展,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造船订单,还有来自中国海军庞大的战舰订单。这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既包括用于中国海上作战所使用的灰色船体,也包括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各地客户所建造的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这些客户中就包括西方和台湾地区的航运公司。两年前,法国航运巨头达飞海运集团从中国造船厂订购了22艘船,台湾地区的航运公司长荣海运也签署了大额订单合同。2023年,达飞海运集团又签署了购买16艘集装箱船的合同,资金额度达30亿美元。由于常年拥有大量的订单,中国造船业已经打造了很完备的造船供应链。

如果从这一点分析的话,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中国的造船业的订单越多,造船厂及相关的附属企业就会发展得越快,海上造船供应链就会越完善,反过来,完备的造船业会让造船厂拿到更多的订单。所以这就形成一个循环,从而助力中国蒸蒸日上的造船业。

《华尔街日报》继续写道:美国曾经蓬勃发展的造船业已经萎缩,不再生产数量可观的商业远洋船舶。美国仅存的几家造船厂只有一个客户,那就是美国海军。但这些造船厂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包括工人短缺、供应商稀少和成本超支等。

(二)未来美国海军规模会与中国海军规模差距更大

看到这一差距,美国真的是有些紧张了。《华尔街日报》在文章中表示:造船业的兴衰与未来的战事前景息息相关。目前中国海军的舰艇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海军,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战舰数量将增至435艘,这将会进一步缩小中美两国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而且中国在造舰方面并不仅仅关注数量,更关注质量,很多装备精良的大型战舰也在解放军的造舰计划之中。

如果谈起造舰计划以及未来海军规模的话,2022年美国一家智库曾透过最新的战略模型做了一个预测:在未来不到10年之内,解放军将拥有足够的资源来打造5艘航空母舰、60多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一支新的潜艇舰队。

外界普遍认为,目前中国海军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军,未来的数量差距可能会更大

而美国呢?未来几年内,最好的情况是美国海军现有的规模将保持不变,但也可能从目前的292艘舰艇变得更少,因为从当前造舰趋势看,未来数年,美国海军退役舰艇的数量超过服役舰艇数量的可能性很大,而为美国海军提供帮助的后勤保障和海上补给船队也在老化。

对于中美海军舰队的对比,西方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海军的作战经验更丰富,而且航母和两栖攻击舰数量更多,作战平台更先进。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军专家认为:在未来的海上作战中,舰队规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且是越大越好。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文章中还做了这么一个预测:如果未来发生旷日持久的冲突,中国的造船厂能够让中国海军拥有更为明显优势,和平时期中国的造舰速度如此之快,如果到了战时,转换成战时生产的话,造舰速度只怕会更快,因为此时中国造船厂的供应链会全部集中在建造军舰的计划上。层出不穷的军舰会替换损失掉的船只,快速补充战场空虚。

而美国海军呢?显然不具备这一优势。在当前的和平时期,美国造船厂已经难以应付日常的造舰维护需求,一些潜艇因维修推迟而被迫停驶,新潜艇的建造进程也落后于计划时间。2023年五角大楼的一名官员曾表示:美国海军期待每年能够从国内造船厂获得2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但目前的接收率仅仅是1.4艘。

看到这一点,也难怪美国会在今年1月份提出让日本的造船厂来定期维护和修补美国的战舰。一般而言,海军舰船的维护都是在本国进行,毕竟这是非常敏感的战略资产。但美国却为此找上了日本,看来美国海军已经预感到自己的造船业是不行了,需要日本接盘。

美国造船业严重萎缩,造船厂正处于一个衰落阶段,美国海军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三)中美两国的造船业差距已经预告了未来台海冲突的结果

面对美国不断衰败的造船业,《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战略人士的话称:这种情况很令人担忧,俄乌冲突已经暴露了美国国防工业所面临的大问题:产能已经远远跟不上乌军的实际作战需要,这一点从155毫米炮弹的供应就可看出。而反观俄罗斯呢?仅仅凭借本国的军工生产就足以碾压整个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的炮弹数量。谁也无法预测未来的战争能打多长时间,就像俄乌冲突一样,战事刚爆发时,外界普遍认为俄军会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事,但最终打成了持久战。而无论是闪电战还是持久战,都需要工业在背后支撑。但从美国国内的表现看,显然没有为可能会因为台海局势而与中国爆发的战事做好准备。

随后美国《华尔街日报》把目光瞄向了台海,它写道:如果台海未来爆发冲突,美军若想介入,需要做这么一个衡量:自己的舰队规模能比得上中国海军呢?美国国内的造舰速度能比得上大陆的造舰速度吗?

如果美军介入台海冲突,双方可能会在西太平洋展开一场激烈的海战。解放军的目标是美军前来介入的舰队,通过反舰导弹、潜艇、舰载机、轰炸机等方式来尽可能多地摧毁美军舰艇,而美军的目标则是从大陆向不断向台湾到运输、投送兵力的运输船。总而言之,双方都会把目标瞄准对方的军力投送,并尽可能多地摧毁对方的舰艇。但鉴于中美两国的军事技术差距非常小,双方的潜艇、导弹都有能力摧毁对方的舰艇。

此时军舰规模和发达的造船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双方需要让在海战中受损的军舰重新被修复,也需要让新军舰能够进入战场填补战场真空。如此一来的话,造船业的作用可就非常关键,从美国的表现看,很难做到这一点,美国本土距离台海战场太远,美国国内的造船业太衰败,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作战任务,而大陆则没有这一妄图。台海战场就在眼前,而且发达的造船业能够让新军舰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战场作战,这对美国海军而言恐怕是一个灾难。

对于造船业在海战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美国的体会其实最深。在二战时期的大西洋海战中,德国海军使用了邓尼茨的“狼群”战术,即不再使用大型战列舰去和英美舰队做直接对决,而是打造成本更低的水下潜艇在大西洋上猎杀英美军舰,这一点听起来倒是很像“不对称”战术。

中国庞大的造船业令美国感到担忧,因为造船业在海战中扮演了关键作用

“狼群”战术在最初的作战中确实给盟军带来了大难题,但美军最终凭借本国发达的造船业最终打赢了这场大西洋海战。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说法,美国造船厂在转化为战时生产后为盟军生产舰艇的速度超过了德国U型潜艇击沉盟军舰艇的速度。最终在数量规模面前,德国的“狼群”战术败下阵来。

所以当看到中国蓬勃发展的造船业后,其实很多人对未来台海战场的胜负已经有了底。台湾《中国时报》在报道此事时直接用了这么一个题目:台海冲突孰胜?中国造船厂准备好长期作战,美国造船业持续萎缩。

0 阅读:394
评论列表
  • 2024-02-18 16:29

    美国又搞清楚了,又要围堵了,以后肯定欧洲和美国还有同盟国的船都由美国造,成本虽然高些,但能促进美国的制造业的发展。

  • 2024-02-18 12:50

    现代工业就是最大的战争潜力。

  • 2024-02-18 17:13

    美帝衰落的不仅仅是造船业,其经济基础也已病入膏肓,军事能力即将无法维护其全球霸权。

  • 2024-02-19 04:26

    中国的造船技术为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邵永灵

简介:军事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战略,军事战略,核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