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和王熙凤:被王家熏染的灵魂能好?她们败光贾府的行为谁懂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2-13 11:28:49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中人物形形色色,既有卧虎藏龙,活得通透,也有滥竽充数,虚有其表。

卧虎藏龙的人物,大多能够未雨绸缪,为自己的人生把握好方向,基本都会有不错的结果。但徒有虚名的人,则注定虎头蛇尾,得不到好结果。其中有这么三个人是代表。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一,焦大

焦大这人很容易让人可怜,也给人忠心耿耿的印象。

但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贾家要给焦大这种人弄,迟早得关门。就是说焦大不可靠。

焦大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救了宁国公。他也只对一个人忠心,就是宁国公。

随后贾府的历代主子,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焦大被人同情,大概是源于他七老八十还在工作。

但这件事背后其实大有商榷。

要知道贾府工作机会很有限,却养着上千口人。无数人等着工作机会不得,焦大却偏偏占着个工作机会不撒手。

贾珍需要焦大做什么?其实恨不得他早点退休,好吃好喝给他,别让他总在府里吃酒骂人惹气……问题是焦大不干,谁也不敢惹他。才任由他赖在岗位上尸位素餐。

宁国府苛待焦大了没有?肯定没有。不但好酒好肉的养着,连他喝多了破口大骂,都装听不见。不是贾珍尤氏肚量大,是真惹不起。

谁敢得罪祖宗的救命恩人,怕不是连御史都要坐不住弹劾。

就这样焦大还不满意,他年纪大了本就干不了啥。但不给他工作他骂人,给他没油水的工作也骂人,问题是给他要紧的工作他还干不了。

焦大年轻时候,整个宁国公和贾代化时期,是他最高光时期。

焦大自己说“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

就说这样的焦大,何曾受过欺负?谁敢让他干活,他又能干什么活?

那会儿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管家赖二在他跟前都得卑躬屈膝,如此嚣张时,他有想过今时今日被人憎鬼厌“狗不理”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宁国公、贾代化惯着焦大,到了贾敬、贾珍就都厌恶他。

他自己不中用,又不知道体统,也没有能力,必然要被边缘。

如果他能知情识趣的退休,向赖嬷嬷一样隔三差五进来请个安,都不用歌功颂德,就肯定能好好给他养老。

贾府也一贯厚待有功的奴才,论功劳谁比得过焦大呢?

那会他有吃有喝,有体面有功劳,岂不是善始善终。

可他偌大年纪,尸位素餐,偏偏就占着位置不退休,不干活,不体面,不忠顺……更可怕的是他因闹得不像,被贾蓉斥责,竟然威胁要对主子“红刀子进白刀子出”,这不是反了么。

曹雪芹有意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写反,就在暗示这个老功臣要“谋反”,以下犯上,存心噬主。

而焦大身上无疑被赋予了贾府的兴亡真相。

焦大立功,犹如宁荣二公建功立业。

焦大骄奢,犹如贾府后人骄狂自大。

焦大悖逆,犹如贾府不忠不顺谋逆。

最终焦大肯定被“缴械”,就像贾府被全面抄家。

宁荣二公所有明里背里扶植的势力,被全部连根拔起,彻底消灭贾府的有生力量,才不能对皇帝产生威胁。

焦大是功臣却不是忠臣,起码不忠于现在的主子。他的一生有大功,却骄奢淫逸,骄狂自大,破坏性极大。

待到他要对主子动刀子时,已经成为贾府的罪人。就像贾府成为皇帝和朝廷罪人一样。

二,贾元春

焦大诠释的是贾府由忠臣转逆臣的立场。

贾元春则将贾府与皇帝之间最后一点“信任”切断,彻底断送了贾家。

元春被送入宫中,是贾家与这一代皇帝修复拉近关系的举措。

奈何新皇帝对贾府已经不信任。元春进宫数年毫无消息,代表皇帝对贾府的疏远。

皇帝更趁机夺了贾府把持三代的京营,将代言人王子腾调离京城。贾府自此被踢出权力中心,就像焦大一样彻底不受待见。

贾府心有怨怼,与不得圣旨公然出自秦可卿葬礼的北静王等四王八公老臣结党,与皇帝分庭抗礼。

皇帝迫不得已只得晋升贾元春为贤德妃,安抚贾府不满。

按说此时是贾府与皇帝修复关系的机会。

贾元春之前只是低级嫔妃,有力使不上也罢了。等她身居贤德妃,已是贵妃之尊,便有了能够为贾府与皇帝之间牵线的影响力。

她的判词“虎兕相逢”出自《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教育弟子冉有和季路,作为有谋逆之心的季氏家臣,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明辨是非,不使得季氏与鲁国君主闹到分崩离析的局面。

贾元春如果明辨是非,就不会纵容贾府响应太上皇的旨意,操办省亲大观园。

元春不同意省亲,贾家就不可能操办。也就避免了贾府在太上皇与皇帝之间站队,导致君臣关系破裂。

就像五月榴花神潘淑不辨是非,在孙权晚年卷入皇权之争一样,最终落得被宫人缢死的结局。

贾元春与潘淑一样,不辨是非卷入太上皇与皇帝的皇权之争,才导致皇帝与贾家“虎兕相逢”,最终与杨贵妃一样,在一场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冲突中,被宫人缢死。贾家也与杨家一样惨遭灭亡。

所以,元春判词说她“二十年来辨是非”,实际是反话,就是指出元春二十多岁不辨是非,才会像潘淑一样胡闹。

“三春怎及初春景”,更指出元春心胸见识不如探春。才纵容贾府与皇帝关系破裂。只为满足她回家省亲的虚荣。

《恨无常》曲子的“恨”,应了判词图画中“香橼”心有不甘的特点。

她因心有不甘,才会在省亲回家时说什么“当日既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既埋怨娘家送她进宫,也埋怨皇帝让她不幸福。如此不明是非的混账话,证明她属实愚蠢。

更可笑贾元春的[恨无常]曲子说她死后,魂魄荡悠悠时,才想起来要嘱托父母:“故向爹娘梦里寻相告,天伦啊,需要退步抽身早……”

人已死才想起来告诉爹娘“退步抽身早”,还有什么用?贾府已经站到断头台时再后悔还有什么用?

同样是嘱托爹娘,贾探春在远嫁前,则说“自古穷通皆有定,聚散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告诉爹娘兴亡往复天注定,人力不可违,要早做打算,保重自己和自家才是要紧。

贾元春是后悔莫及,贾探春是未雨绸缪,就是姐妹二人的差距,也决定了两人的结局。

正因为元春省亲败光贾府家财,更彻底寒了皇帝的心。

元春用她愚蠢和狭窄的心胸,不能明辨是非的见识,一步步推着贾府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三,王熙凤

焦大是贾府骄狂自大的象征。

贾元春不辨是非害了自己和贾家。

而王熙凤的倒行逆施,则代表贾府自身的罪恶。

王熙凤的“凤”是男人的名字。但从武则天开始,“女帝称凤”。

曹雪芹写王熙凤,便有借借鉴女皇的意思。无论是她的心智、手段还是权力欲望。所以,秦可卿房中十几样陈分别影射金陵十二钗。属于王熙凤的,就是那面“武则天镜室里的宝镜”。

然而,王熙凤空有女皇之心,却无女皇之才。她的判词更与图画相背离。

判词图画是一只雌凤,判词却说她“凡鸟偏从末世来”。

王熙凤不是凤,只是一只雉鸡。哪怕她对权力的欲望和手段类似女皇武则天,才能却与之天差地别。

按说贾府末世,像王熙凤这样有能力的人,只要爱惜羽毛,就能够平稳度过。

可王熙凤当家后一味倒行逆施,在内行酷政,任人唯亲,高压管理,惹得怨声载道,众叛亲离。

对外她草菅人命,杀人害命,包揽诉讼,挪用公款放高利贷,让无数人家破人亡,无恶不作。

不积阴骘导致她“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被贾琏休妻后回到娘家又被家族抛弃,因血崩之症惨死收场。

王熙凤的恶,因为权力加身而被无限放大。

她并没有因为权力得到幸福,反而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

因没有继承人没有安全感,更加深了她对权势和钱财的迷恋。更不计手段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都知爱慕此生才”应该洁身自好,她却背道而驰,结果被反噬。

而王熙凤的罪行,便折射的是贾府的罪行。

原文尽管没有特别描写。但像包揽诉讼,卖官鬻爵,侵占田产,谋害他人侵吞财富这种事,贾家一直在背后不少做。

这些罪孽尽管不会对他们造成致命伤害,却会导致民怨沸腾,侵害朝廷利益。

贾家不法引起皇帝不满,便要将他们如“疮痈”一般挖去。

贾家面对皇帝打压,不反思自身错误,反而像焦大一样不忠不顺,生出反抗叛逆之心。

原本贾元春应该能够在皇帝与贾家之间起到一定作用。不想她心有不甘,贪慕省亲高光虚荣,彻底将贾府与皇帝之间的香火情斩断。

至此,贾家已经没有回头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为时已晚,才有了最后新账旧账一起算,惨被抄家彻底败亡的结局。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26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