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减“负”,健康成长——《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解读

重庆科教 2024-05-16 14:37:49

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

根据UNICEF2019年的报告:全球5-9岁儿童6.38亿,其中超重人数达到1.31亿。全球10-19岁儿童青少年10亿,其中超重人数达到2.07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6 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 3.6%,6~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 7.9%。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出台《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对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相关的原发性肥胖,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提出多学科优势互补的肥胖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让儿童青少年管住嘴,迈开腿,在合理减重的路上稳步前行。

胖不胖,算一算

学龄前儿童参照《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2022)中的年龄或者身高标准体重进行判断。6-18岁则按《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中的体质指数(BMI)进行衡量。(BMI=体重(Kg)/[身高(m)]²)

如何减,看下图

一、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减重过程中,建议膳食能量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 20%左右(俗称吃八分饱)。优先选择能量较低、微量营养素密度较高和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例如:粗细搭配的杂米饭、杂粮面;生菜等叶菜、瓜茄、鲜豆类蔬菜;柚子、蓝莓、草莓、苹果、樱桃等浆果、核果、瓜果类水果;里脊、腱子肉、胸脯肉、去皮腿肉、蒸煮蛋类、脱脂及低脂乳制品等。减少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

二、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顺应四时,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调养原则。例如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不可贪凉饮冷,避免损伤阳气。秋天易燥,要少食辛辣,适量多吃酸甘多汁的食物,如莲藕、苹果、梨、枇杷等。因地制宜如西北高原地区,多见寒冷干燥气候,饮食上宜多选择温阳散寒的牛羊肉等食物。

三、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

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用餐时长适宜,早餐约 20 分钟,午餐或晚餐约30分钟,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用清洁卫生的白水,少量多次。

四、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每天2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 20~60 分钟,并养成长期运动习惯。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每周至少进行 3~4 次、每次 20~60 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包括每周至少 3 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跳远、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

五、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营养教育,避免肥胖歧视。

六、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肥胖儿童青少年要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重管理,每周测量1次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对于疾病原因导致的肥胖,需要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单纯性肥胖不建议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若重度肥胖或伴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可以进行多学科协作下的临床治疗。

0 阅读:2

重庆科教

简介: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地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