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出现内讧,周总理大怒:你们这样能救出少帅?

帝哥说史 2024-03-03 13:28:5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联名给中共中央发电,希望中共方面能迅速派人到西安“共商大计”。12月13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最终决定派周恩来、博古和叶剑英组成代表团,前往西安工作。

12月16日,周恩来到达西安,此前他一直是蓄着胡须的,但来到西安后,由于接触的人很多,留着长须不便,他便忍痛把胡子剃掉了。

当天晚上,张学良设宴款待周恩来一行人,他见周恩来剃掉了胡子,有些惋惜地说:“太可惜了,都长那么长了。”

周恩来则笑着说:“从1931年我就开始留胡须,当时我就暗暗发誓,不抓住蒋介石就不剃掉胡子,现在蒋介石被你们活捉了,我也该将胡子剃掉了嘛!”

留胡子的周恩来

这时东北军有人插话:“原来周先生和副司令早就认识啊?”

周恩来哈哈大笑:“我们是老朋友了!”

宴会结束后,张学良和周恩来单独举行了长谈,张学良说:“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应该放蒋,并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

周恩来十分赞同张学良的对蒋方针,他说:“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大事,蒋介石虽然被扣留,但他的实力依然存在,事变有两种前途,一是说服蒋介石团结抗日,二是蒋介石拒绝谈判,那就公审他,宣布罪状,予以处置,但这样将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给日本亡华制造便利条件。应该力争好的前途,避免坏的前途。”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终于同意西安方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2月24日晚上,周恩来见到了蒋介石,他对蒋介石说:“蒋先生,我们10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以前苍老了。”

周恩来

蒋介石点点头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抓住话题、针锋相对地说:“只要蒋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

此时宋美龄插话说:“以后不要‘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西安斡旋,实在感激得很!”

最后蒋介石作了3点表示:

1.今后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

2.由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

3.蒋介石回南京后,周恩来可以直接去谈判。

至此“西安事变”基本宣告和平解决,张学良决定在12月25日亲自乘飞机送蒋介石回南京。东北军的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蒋介石只是作了一个口头承诺,就这么把他放走,万一以后他不认账怎么办?有人还主张南京方面的军队必须撤出潼关以东,解除对西安的军事威胁后,才能释放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但张学良认为自己和蒋介石的私交很深,对蒋介石的阴险估计不足,他担心夜长梦多,于是在12月25日下午3点带着蒋介石夫妇乘车直奔飞机场。因为张学良害怕部下们知道后会发生意外,所以他的行动非常秘密,连周恩来也没有通知。

直到张学良陪着蒋介石离开领地后,卫队营营长孙铭九才得到卫士的报告,他马上将此事报告给了周恩来。等周恩来赶到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了,周恩来不禁长叹:“汉卿是看《连环套》中了迷,他这是摆队送天霸啊!”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果然背信弃义,不仅囚禁了张学良,还调令五路大军共37个师向西安推进,企图以武力让西安方面屈服。

面对这一变故,杨虎城和周恩来一方面发出通电,遣责蒋介石出尔反尔,违背在西安时的承诺,扣押张学良,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内战;一方面下令东北军与17路军针对中央军进行布防,严阵以待。此外经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下令把红军的2个军团、1个军开入关中,协同东北军和17路军一起防御中央军的进攻。

杨虎城

蒋介石见军事进攻占不到便宜,在1937年1月9日派人到西安,提出和平解决的甲、乙两个方案:甲案是东北军调往甘肃,17路军不动,归杨虎城指挥,红军回陕北,中央军进驻潼关至宝鸡铁路沿线各县;乙案是东北军调往河南、安徽,17路军调去甘肃,红军回陕北,中央军进驻潼关至宝鸡铁路沿线各县。

杨虎城和东北军的将领商量以后,认为甲案更加有利,决定接受甲案。但东北军的少壮派军官对此坚决表示反对,他们都是张学良一手提拔栽培的营、团长,对张学良怀有朴素的感情,主张当务之急,就是救张学良出险。

1月27日晚上,少壮派军官的几个头目找到周恩来,坚持要求以救回张学良为第一要义。周恩来表示理解少壮派军官的心情,但还是告诫他们说:“一旦与中央军开战,蒋介石更不会放汉卿回来了。并且如果东北军内部兄弟阋墙,对汉卿、对东北军、对团结抗日,都是绝无好处的。”

不料这几个头目仍然听不进去,他们甚至要求红军出兵,还痛哭流涕地对周恩来说:“红军即使不帮我们,我们也打,难道你们愿意看着我们被蒋介石消灭吗?”

1月30日晚上,杨虎城、周恩来召集西安三方首脑会议,以统一各方对南京的态度,最终会议决定和平解决此次军事争端。第二天,东北军的两位军长何柱国、王以哲向所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杨虎城则派人去潼关,与中央军方面谈判有关和平撤军的细节。

王以哲

少壮派军官对此次会议作出的决定大为不满,他们在2月1日晚上聚集在孙铭九家,经过一顿发泄后,决定杀掉何柱国和王以哲。

2月2日,在孙铭九的布置下,卫队连长于文俊带人直接闯进了王以哲家里。当时王以哲因患感冒,正在卧床休息,于文俊来到卧室后,对着王以哲连开数枪,毫无防备的王以哲连中数弹,当即死亡。而何柱国因为当天不在家,才幸免于难。此次暗杀事件史称“二二”事件。

王以哲被杀的消息在东北军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元老派不仅决定调部队回西安讨伐少壮派,还声称要砍了凶手的头,挖了凶手的心,以祭奠王以哲。

少壮派军官在成为众矢之的后,才知道闯了大祸,孙铭九只好跑到周恩来那里,向他求救。周恩来当时正在气头上,他厉声追问孙铭九:“杀王以哲将军,究竟是谁策划的?”

孙铭九小声回答:“是我和应德田,还有何镜华和苗剑秋等人……”

孙铭九

周恩来听后大怒:“你们这是要干什么?你们以为这样做,就能救少帅回来吗?不,这恰恰是害了少帅!”

孙铭九哀求道:“我们闯了大祸,恳请周先生周旋,拉我们一把。”

周恩来经过考虑,认为孙铭九等人在“西安事变”中有功,而且他们错杀王以哲的动机也是为了营救张学良,不应该让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于是决定将他们送往红区,在那里深刻反省检讨。经过周恩来的斡旋,元老派失去了打击的目标,也就避免了东北军内部自相残杀。

后来东北军元老于学忠去探望被囚禁的张学良时,向他报告了“二二”事件的经过,张学良听后感叹不已:“太感谢周先生了,我为国家牺牲了一切,但庆幸交了一个朋友!”

1 阅读:350

帝哥说史

简介: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