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第二大败仗:伤亡超180师失利的三倍,为何却罕为人知?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5-16 08:32:59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1953年7月发起的金城战役堪称打得最痛快的一仗,整个战役共歼敌5.3万余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

但可能没有几个人会注意到,之所以用到“收复”这个词语,是因为就在一年多之前,这些土地本来就是在志愿军控制下的。

之所以丢掉了这么一大片阵地,是因为1951年9月我军在金城以南防御战中的一次严重失利。

熟悉抗美援朝战争史的人都知道,第五次战役堪称是次败仗,而这次败仗中损失最惨烈的就是60军180师的重大损失。

但是180师的损失并没有想象中严重,第五次战役中全师参战的不到一万人,被包围前还剩8000多人,跑出来了4000多人,实际伤亡被俘的才3000多人,也谈不上“成建制损失”。

180师长郑其贵还是带着一大半人跑了出来

在兵团指挥失当,敌军包抄迅速的情况下,从5月29日到6月中旬,180师的部分人员分批突出重围,已经算是难能可贵。

180师的失利之所以被后人一再提起,主要是因为其就像第五次战役的一个集中缩影:进攻部署失当,又不了解敌情,在敌人突然发起反扑后指挥混乱。

尽管如此,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主力部队依然安全地撤了出来,令“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懊恼地承认:“敌人再次以空间换取了时间,并且在其大批部队和补给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得以安然逃脱。”

和第五次战役中180师的失败相比,1951年10月的金城以南防御战役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堪称丧师失地,付出了巨大代价却依然没能守住阵地。

也正因此,金城以南防御战役在许多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史的著作中很少被提及,即便有也是轻描淡写的寥寥几笔,但奇葩的是,书里明明写了我军取得“重大胜利”,结果却是大量阵地被迫放弃。

当年的杨成武

1951年5月底,彭德怀为了加强第一线的阻击力量,建议中央军委调第20兵团入朝,6月初,以杨成武为司令员、张南生为政委的第20兵团67军、68军抵达朝鲜战场。

67军入朝时,李湘任代军长,55年开国中将旷伏兆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99,第200,第201共三个师。

与此同时,中、朝两国与“联合国军”开始进行停战谈判,但由于双方分歧巨大,双方经过半个月的10次会议才勉强达成了一些基本条款,且美方又不愿意遵守这些条款。

到了8月23日,由于美方一再挑衅滋事,且一再要求按照其在朝鲜战场的海空军优势给予其在“三八线”以北的土地补偿,遭到了中朝方面的断然拒绝,停战谈判被迫中止。

既然谈不下去,那就只能再打了,此时美国政府认为“联合国军”仍有充分的力量对中朝联军实施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其接受“联合国军”一方的停战条件,因此授权李奇微继续放手实施空中和地面的作战行动。

李奇微、范弗里特等人讨论战局

根据美国政府的这一指示,李奇微在6月上旬制定了一份新的作战计划,准备让第8集团军从9月1日恢复进攻,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

8月18日左右,“联合国军”在大约80公里的正面上向中朝军队发动了“夏季攻势”,8月30日,美军第7师以约一个团的兵力,向志愿军27军防守的黑云吐岭东西面发起局部进攻。

这次美军没有预计到志愿军火力的加强,特别是“喀秋莎”火箭炮营的秘密入朝,因此在进攻之初遭到了惨重损失。

大量美军步兵和装备刚刚集结完毕,还没开始进攻就被“喀秋莎”突如其来的弹雨覆盖,这让惊恐万状的美军步兵还以为“中国人使用了原子弹”。

实际上,黑云吐岭阵地应该是从8月31日美军发起进攻后不久就丢了,9月1日晚上被我军夺回,经过数次争夺,到9月3日又落入敌手。

时任67军军长李湘

9月1日,志愿军67军开始进入阵地接替27军的防务,黑云吐岭的丢失以及东侧818.9高地、780.1高地在9月中旬陆续丢失,使得67军的防守任务比27军艰难得多。

此时67军的防线从日后闻名世界的五圣山开始,经过同样著名的上甘岭537.7高地,经432.8、632.5、569.5等高地一直延伸到北汉江边的无名高地,正面宽约24公里。

其所防御的敌军包括美军第7师,第24师各一部,及南朝鲜第2师,第6师大部,配属14个炮兵营,2个坦克营和7个坦克连,以及处于绝对优势的航空兵部队。

从10月13日开始,美军发动“秋季攻势”,在东线对68军、67军阵地同时发动重点进攻,从凌晨3点开始,美军的炮火就向67军阵地连续狂轰滥炸了2个半小时。

在后方的杨成武急忙打电话给李湘,询问前线情况怎么样。李湘回答:“敌人来势很猛,飞机,大炮和坦克全都出动了。前沿阵地的交通沟大部被炸掉了,许多工事也被敌人破坏,战士们一边战斗一边抢修。”

10月中旬的战场态势

据我方战史统计,“联合国军”这一天向67军发射了超过10万发炮弹,并出动100余架次飞机向我阵地投掷汽油弹。

当时,67军虽然已经开始按照准备打长期阵地战的指引构筑一些猫耳洞和掩体,但在“联合国军”突如其来的猛烈火力打击下损毁严重。

比如在第一天战斗最激烈的602.2和632.5高地即遭到敌军火力的“重点关照”,在“联合国军”往2个高地砸了将近5万发炮弹之后阵地基本被摧毁,防守两个高地的200师598团3个连大部牺牲,阵地失守。

然而杨成武一开始收到的战报是:200师598团一天的激战就歼敌1000多名,几乎相当于该团投入防御兵力的总数。

在67军199师防御的13公里正面上,“联合国军”3个团一天向我军阵地发起十几次冲击,199师596团1连防守的569.5高地因为全连牺牲,阵地被敌人夺去。

我军的简易工事根本防不住敌人的重炮火力

13日黄昏时分,李湘给杨成武打电话说,67军自己伤亡了1400多人,毙伤敌军5000多人,但因569.5高地失守,由199师负责的金城川以南阵地陷于敌人的俯瞰和火力控制下,已不利于继续坚守。

当晚,199师根据兵团的命令开始撤至金城川以北地区组织防御,但199师的后撤并不积极,因此在14日天亮后遭到敌人的猛烈追击,陷于被动。

而从14日开始,美军第24师组织包括南朝鲜军在内的27个营的兵力继续向199师、200师阵地发起猛扑。

在199师597团防御的几个高地,其第2营大部伤亡,第3营只撤出来了30多人,阵地也全部失守了。

由于“联合国军”是有目标的重点进攻,而志愿军兵力分散,每一个高地都要分出一个连至一个排防守,兵力上仅为敌人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火力上更是被全面压制,在战斗中陷入十分不利的局面。

顽强战斗的志愿军将士

在杨成武的回忆录中,例如“一个团抗击敌四个团”、“一个营抗击敌一个团”、甚至“一个连抗击一个加强团”的记载屡见不鲜。

这天下午,67军副军长刘儒林给杨成武打电话,报告说不仅199师在金城川以南阵地损失惨重,在200师600团防守的正面5个高地也已经失守,敌人对200师598团阵地形成侧击之势。

杨成武有些恼火地说:“战况这么紧张,你们怎么不使用预备队?”

刘儒林说:“第一梯队的几个团已经把预备队都用进去了,我们打算天黑以后将599团的一个营和201师的一个营拉上去支援599团。”

现在的情况是,201师的几个团都被拆开支援199师和200师了,杨成武只能动用兵团的预备队203师。

支援南朝鲜第6师的美军坦克

在接连不断丢失阵地的坏消息中,也夹杂着一片大量歼敌的“好消息”,据统计,这一天我军又歼敌7000多人,前后共歼敌1.2万多人。

一个军2天歼敌1.2万,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以来非常少见的,但清醒的杨成武却觉得苗头不对。

因为根据战前的情报,美军和南朝鲜军部署在67军正面的部队并不多,也就4万多人,敌人都伤亡了30%,按道理说早就该失去进攻能力了,为什么攻势却不衰减呢?

10月15日清晨,美军又以四个多团的兵力,在100多辆坦克支援下向200师600团、199师596团、597团防守的阵地进攻。

同时,598团防御的月峰山阵地亦遭到敌2个营和40多辆坦克的进攻,但我军采取用机枪压制步兵,使坦克和步兵分离后集中火力打坦克的办法,终于遏制了敌人的进攻。

进攻中的美军第24师部队

这种打法属于典型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要在没有反坦克火力的情况下把坦克给炸掉,对我军爆破手的消耗量极大。

在13-15日3天的战斗中,67军、68军消耗较大,虽然号称歼灭敌军1.7万多人,但“联合国军”似乎并没有遭受重创的迹象。

反而是我军由于一线部队损失严重,加上没有收缩次要阵地兵力加强重点守备,二线工事和兵力部署薄弱,导致“联合国军”在占领一线阵地后很快向纵深突破。

10月17日,月峰山被美军占领,梨船洞地区同日也被放弃,到10月22日,“联合国军”突入我军防线6-9公里,占领了约132平方公里的阵地,占到整个“秋季攻势”中夺取阵地的近三成。

这就导致“联合国军”的坦克部队一度攻入金城城区,并且摧毁了一些房屋和仓库,1953年的金城战役,差不多就是把这一次战役丢掉的地方给打了回来。

1951年秋季攻势后“联合国军”直逼金城

而据我军战后公布的数据,67军和支援作战的68军共伤亡1.03万人,毙伤敌2.3万多人,11月8日,打得元气大伤的67军奉命将防务移交第12军,撤出金城前线休整达一年之久。

至于美军自己统计的伤亡那就没法信了,美军战史宣称自己的伤亡只有4497人,但这一仗打得美军2个师也被迫转入休整,其损失即便没有志愿军所统计的2.3万多人,起码也在万人以上。

当然,金城以南防御战役作为志愿军首次面对“联合国军”超饱和水平的火力轰炸,其积累的小规模坑道防御作战经验为日后的上甘岭战役提供了重要基础。

37 阅读:13373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2:36

    如果,我说如果,自愿军的装备和后勤保障,空中优势与美军相当,这场战争会是什么结果?

  • 2024-05-20 12:02

    那时没有完备的坑道工事,靠简易战壕,防炮洞,心遭大量杀伤,阵地丢失,也算为后来上甘岭胜利铺路吧?

  • 2024-05-21 01:13

    李湘军长中了毒气弹,是我军牺牲在朝鲜战场级别最好的将领

  • 2024-05-21 11:57

    180师失利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 2024-05-21 00:40

    写什么东西啊,前后矛盾。

  • 2024-05-22 13:57

    不知所云

  • 2024-05-22 11:06

    这是1951年4月底以后五次战役结束,转去战略防御开始阶段,我方阵线仍然不稳固,防御工事不坚固,坑道经验没有形成的结果,但是比起五次战役的损失,包括军队和土池的丧失,还是少多了。五次战役为了阻止敌人大规模北进,63军伤亡25000人呀。指挥的失误导致战役的损失。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