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咋办?朱元璋仅改了一字巧妙解决

赫薰看事 2024-05-06 02:06:07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十一

编辑|十一

在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非常忌讳一些寓意不好的字眼出现,尤其是历代皇帝的名字,更是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普通的老百姓甚至连说的权利都没有。

可明朝的皇帝全部都姓“朱”,若是赶上民间老百姓杀猪做生意,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吃猪肉的话,就要格外注意,否则就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巧妙地改了一个字,轻松解决了这个窘境!

“朱”与“猪”同音

在我国历史上,历代皇帝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若是有人敢不尊重皇权的话,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可是明朝的皇帝都姓“朱”,这与老百姓生活中常说的“猪”同音,因此也愁坏了大家。

在古代那样一个食物比较稀缺的年代里,猪肉是人们改善生活时的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连明朝的开国皇帝明成祖也非常喜欢吃猪肉,可由于他姓氏与“猪”同音,因此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寻常老百姓,大家都不敢随意地直接说“猪”这个字。

可是猪肉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又太高了,所以这不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猪肉是那个时代里人们改善生活的一种方式,如果直接下令不许老百姓吃猪肉,自然也不合适,因为朱元璋本人也非常喜欢吃猪肉。

即便是后来当上了皇帝,他偶尔也会让朝中的御膳房给自己做一些红烧肉或者是猪肉做成的其他美食,身为一国之主,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凭什么要求老百姓做到呢。

尤其是在古代,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当被别人问起来在干嘛的时候,若是直接脱口而出“在杀猪”,这很有可能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罪。

因为明成祖朱元璋小时候经历过大饥荒,还当过和尚,之后硬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因此他生性多疑,对于很多事情和人都不信任,身居高位,自然会担心有人觊觎他的皇位,所以朱元璋非常忌讳这些,哪怕仅仅是一个谐音字,都有可能让他愤怒。

为此全国上下的老百姓对这个“猪”字都非常忌讳,大家很少在提起来这个字,如果有人和名字或者春联等上面的字和“朱”同音的话,大家也会立马将自己的进行更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一些在家里养猪的老百姓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家的猪会给家人带来不好的灾祸,因为稍有不慎,自己和家人的脑袋可能就保不住了,为何大家如此忌惮呢,是因为在朝中曾经传出来的“食猪门”事件,让大家十分恐慌。

“食猪门”事件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前,曾经出身在一个非常贫苦的家庭中,小时候他经常饿肚子,能吃上一顿饱饭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很好的事了,更别说是吃肉了,所以即便后来当上了皇帝,朱元璋还是很喜欢吃肉。

然而身为一国之主,自己的姓氏又与“猪”字同音,因此有一次朱元璋准备用午膳的时候实在是想吃猪肉,可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告诉御膳房的厨师,思来想去之后,朱元璋便称自己想吃一道叫做“元宝肉”的菜。

御膳房的厨师有几百人,可却没有一个人听说过这道菜,可既然是皇帝下令要吃,他们自然只好照做,第一位厨师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之后,决定用其他肉来做成元宝的形状,可是当这道菜被端到朱元璋的面前时,却引得他发了一通脾气。

可是他还是不肯直接表明自己要吃的就是猪肉,看到朱元璋的反应之后,厨师吓得腿都软了,他称自己不敢用猪肉,害怕侵犯圣上,这样的解释自然是朱元璋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便令人将这位厨师拉出去挨了几十大板。

看着第一位厨师的惨状,其他厨师甚至连试都不敢试了,可是朱元璋并没有善罢甘休,又亲自选择了一位自己比较信任的厨师,请他来做“元宝肉”,有了第一位厨师的经验之后,这位厨师也更加谨慎,他左思右想都想不清楚朱元璋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菜。

最后他便选择了一些猪肉片,外加上元宝摆放在盘子中,这样一来就是既有肉又有元宝了,可当厨师满怀希望地将盘子端上去之后,迎来的却又是朱元璋的一顿臭骂。

这一次他似乎更加生气,虽然猪肉是有了,可是盘子远远看上去都是元宝,这哪是一道菜,分明就是摆着糊弄人呢。

接连换了两位厨师,都没有人做出自己想吃的菜,这时朱元璋也非常恼火,自己堂堂一个皇帝,连吃个猪肉都这么难,朱元璋气的都没有心情继续吃饭了。

这时消息传到了其他宫殿,于是大家纷纷集思广益,最后还是马皇后提出让厨师做一道红烧肉,皇帝这是想吃红烧肉了,在马皇后的提点下,厨师终于做出了朱元璋满意的菜,这下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仅改一个字,巧妙解决尴尬局面

这件事之后,大家对于猪肉更加忌惮了,仅仅因为一道,就有两位大厨受到了惩罚,不敢想象如果是寻常人家的老百姓惹到朱元璋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虽然经历了一番周折,但是朱元璋总算是吃到了自己想吃的食物,所以他也就不再计较那么多,只是每每想到这件事,他都觉得自己对老百姓太苛刻了,于是他便用一个办法来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

因为“食猪门”事件,导致很多老百姓都不敢在家里养猪了,生怕自己会因为猪而受到牵连,大家都不养猪的话就导致市场上的猪越来越少,进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导致猪肉的价格飞速上涨,很多人因此吃不上猪肉。

为了改善这样的现象,朱元璋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甲骨文中的“豕”字取代“猪”字,既然大家都不方便直接说“猪”,而这个字在人们的生活中又经常要用到,那干脆就用一个其他字来代替他,这样大家既不用担心会因此影响到皇权,同时可以实现言语自由。

当这个消息被传到民间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高兴,从那之后老百姓再也不用为养猪的事情而发愁了,并且即便是杀猪和吃猪肉不会受到影响了,老百姓对于朱元璋的这个提议纷纷表示称赞。

在明朝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说猪都是用“豕”来取代,虽然这个问题也曾一直困扰着明朝的老百姓,但好在朱元璋也及时地提出应对之策,而且相比于禁止老百姓养猪和吃猪肉,更改一个字似乎更合适。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生性多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确实实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智慧的人,在他统治的时间里,明朝的农业发展非常好,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朱元璋还在多方面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从而给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因为自己也出身在贫困的家庭和环境中的,所以朱元璋非常懂得体谅底层的老百姓,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非常受人民的爱戴,朱元璋是一位好皇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41

赫薰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