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贵州省长,当地老百姓说:以后有人整你,我们替你喊冤平反

墨说古今 2023-07-24 10:29:54

1980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王朝文在湄潭观看了一部豫剧电影《唐知县审诰命》。剧中的一句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深深触动了他。心中苦苦思索多日的难题仿佛在一夜之间迎刃而解,王朝文不再犹豫,在心中暗下决定,一定要在省内推行包产到户。

这在当年的贵州,算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王朝文明知道压力巨大,可是为了让政策的红利充分落到农民的头上,而不惜用自己的政治前途做为代价。事实证明,他的抉择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心。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王朝文的故事。

实事求是

1930年,王朝文出生于贵州省黄平县。他的父亲是私塾先生,王朝文在父亲的课堂上,完成了启蒙教育。王朝文天赋不错,求知欲强,对于文化知识与生俱来的兴趣。小学毕业后,王朝文读的是免费的师范学校。

贵州解放的时候,王朝文结束了学业,他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徒步来到镇远找出路。在镇远的干校里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王朝文豁然开朗,感觉自己找到了人生的追求,他要献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

1951年,王朝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干校毕业后,他被安排在黄平县四屏区委当干事,从事团工作。王朝文信仰忠诚,对于中央的决策指示认识比较透彻,在实际工作中,他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坚持一切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原则。

1956年,他被组织上任命为黔东南自治州委书记处书记。五十年代末,全国舆论充斥着“大跃进”的浮夸报道,社会风气出现非理性的扭曲。只有二十几岁的王朝文敏感地注意到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他出身农家,了解贵州地区的实际农业生产状况。

对于亩产“上千斤”甚至“上万斤”的现象,他不理解,也无法认可。虽然如此,他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摆脱农村落后面貌,还是高度赞同的。在日常的工作中,王朝文给自己增加了任务,在实践中探寻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在特殊历史时期里,王朝文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离开了工作岗位。直到1969年,才逐渐恢复了工作。

推进改革

七十年代初期,王朝文出任贵州团省委书记。这一时期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王朝文既要开展工作,又要承受时不时的非正常因素影响,这些困难都被他以老党员的觉悟扛了下来。经过5年的努力,贵州省的团员数量增加了三分之一,达到87万人之多。

1980年,50岁的王朝文出任贵州省委书记(相当于副书记),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开展工作,王朝文又回忆起了多年前的“大跃进”。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一定要得到提高,但是不能重蹈覆辙,他给自己的工作定下了实事求是的铁律。

当时的年代,中央刚刚定下改革的方针,作为偏远省份的贵州,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存疑惑。包括省政府领导在内的多数人,都对“包产到户”这种新鲜的生产模式认识不足,甚至提出应该予以纠正。

王朝文起初也是带着怀疑和担忧的,但是他没有草率地制定政策,而是深入到最基层的农村生产单位,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对于他的到来,朴实的农民说出了心里话:你支持包产到户,以后有人整你,我们替你喊冤平反。

农民对于改革农村生产方式的呼声如此强烈,大大出乎王朝文的意料。经过大量的座谈走访,他掌握了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回到省里后,他立即向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做出汇报。在池必卿的支持下,王朝文领导制定了贵州省新的包干到户政策,为贵州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彻底扫清了道路。

1983年,王朝文当选为贵州省省长,他是我国首位苗族出身的省长。1998年,王朝文进入中央工作,担任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朝文在全国人大的工作,主要以建立健全国家在少数民族方面的政策法规为主,2000年颁布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就饱含着王老的心血。

如今,王朝文已经是93岁高龄的老人,他选择在老家贵州定居。每当他出现在公开活动中时,人们总会亲切地称呼他一声“老省长”。

5 阅读:1506

墨说古今

简介: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