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以冲突(二)过去

淮河雨 2023-10-15 08:11:18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淮河雨公众号

有人支持以色列,有人支持巴勒斯坦,也有人支持哈马斯。

稍微解释一下,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只是巴勒斯坦内部的一个派别。哈马斯无意脱离巴勒斯坦,但也不接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法塔赫)的指挥。

双方在2007年大打出手,内讧的结果是,法塔赫的力量被哈马斯逐出了加沙地带。

作为巴勒斯坦的最高权力拥有者,法塔赫多年来一直希望“收复”加沙地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法塔赫甚至不惜与敌人以色列合作。

结果是惨淡的,十几年来,哈马斯牢牢掌控着加沙地带,并以此为基地多次和以色列开战。

巴勒斯坦的内讧不仅让以色列看笑话,也让外界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好奇,正常来说,一个国家怎么会有两个权力机构呢?

正常来说当然不会有两个,可是偏偏巴勒斯坦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宣言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

这是一份迟到41年的《独立宣言》,虽然在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后,国际社会普遍予以承认,甚至包括以色列在1993年也承认了巴勒斯坦国的存在。

可是直到现在,巴勒斯坦在一些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依然矮人一头,这其中主要是美国和以色列的阻挠。

以色列的阻挠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已经控制了几乎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国能控制的土地只有2500平方公里,加上哈马斯控制的加沙,一共也不到3000平方公里。

只要巴勒斯坦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那么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和蚕食就不存在国际规则约束。

为什么不存在国际规则约束呢?

因为按照1947年联大的决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别独立建国,以色列是建立起来了。

巴勒斯坦国却迟迟建不起来,于是以色列就可以用阿拉伯国家根本没有履行1947年联大决议的理由,将属于巴勒斯坦国的领土视为“无主”地。

而建国不只是写一份宣言,发表讲话,开几次会那么简单,一个国家存在有三大要素,“人”、“土地”、“权力”。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巴勒斯坦国始终没有成立,而阿拉伯国家发动的灭以战争却一败再败,这些土地自然会被以色列控制。

没有了领土,巴勒斯坦国在何处建立呢?

当发现联合国分给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小之后,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坐不住了,只能选择在1988年先把国家建起来。

可国家是建立了,巴勒斯坦人却分散在各处,甚至不少生活在以色列境内,而巴勒斯坦国的权力现在又被法塔赫和哈马斯瓜分。

所谓的“人”、“土地”、“权力”三要素,巴勒斯坦哪一方面看上去都很勉强。

这也成为以色列阻挠巴勒斯坦获取更多国际认可的主要理由,即巴勒斯坦国在现阶段还不能成为一个有足够自治能力的国家。

现阶段没有,恐怕以后也不会有了。

巴勒斯坦还在为自己越来越小的土地努力,他们希望以色列遵循1947年联大的决议,但目前来看,这已经很不现实。

可能大部分人会认为,这都怪以色列蛮横无理,确实,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领土的做法是违反国际法的。

如果说在1988年之前,以色列还有一些理由说这些土地是因为巴勒斯坦没有建国,他们不要了,我占着。

但是1988年后,无论巴勒斯坦是不是具备完全能力的国家,它都是依据1947年联合国决议建立的,在国际法上,具有严肃性。

可时间节点好区分,现实却不好区分,1988年,巴勒斯坦国成立,但巴勒斯坦地区已经天地换色,这少不了阿拉伯兄弟们的“帮助”。

图片引用自网络

▲ 巴勒斯坦国首任总统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很难用好或者坏来评价他,但阿拉法特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是在1988年力主建立了早就应该成立的巴勒斯坦国,如果不是阿拉法特力排众议,巴勒斯坦也许早就消失了。

说巴勒斯坦原本就属于阿拉伯人是不成立的,如果都以历史为依据,犹太人几千年前还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所以历史可以当作参考,却无法成为证据。

一战时期,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与协约国作战,1916年1月,历时半年的加里波第战役结束,英法联军失败。

眼看通过战争压不垮奥斯曼帝国,英国人决定在土耳其人背后放火。

1917年,著名的《贝尔福宣言》发表,英国首次宣布将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彼时的巴勒斯坦地区还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也就在同一时间,英国人为了煽动更多的阿拉伯人发起对土耳其的反抗,许诺阿拉伯人在未来中东地区的势力划分中占据优先地位。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倒下,阿拉伯人充分发挥内讧的优良传统,各个部落之间争斗不绝,最终只能默认英国对中东地区的事实控制。

1920年,国际联盟正式委托英国管理中东地区,其中就包括现在的巴勒斯坦。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巴勒斯坦地区,在1922年之前是不存在的。

1922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河东给了哈希姆家族,也就是约旦王室,哈希姆家族长期追随英国,是英国在中东的铁杆盟友。

而河西称之为巴勒斯坦,由英国直接管辖,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巴勒斯坦地区。

所以,巴勒斯坦地区原本是不独立存在的,是一个整体,是英国人以约旦河划界给折腾了出来。

而折腾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兑现在一战中的承诺,即阿拉伯人在中东的势力划分中占据优势。

因此哈希姆家族获得了英国托管土地的大部分,巴勒斯坦地区则剩下不到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英国之所以没有把河西的巴勒斯坦给哪个部落或者家族,主要还是因为在当地,没有一个足够压倒各方势力的存在。

同时英国也需要一个在中东的立足点,不能把宝都押在哈希姆家族等附庸者身上。

梳理脉络的话,以近现代的眼光来看,巴勒斯坦地区最开始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人被赶走后,英国成为这里的统治者。

到1947年,犹太人只拥有巴勒斯坦7.4%的土地,阿拉伯人也只是占据了11.6%的土地,其他外籍人士拥有6.9%,剩余的70%以上依旧属于英国直辖的面积。

所以说,犹太人侵吞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英国在托管巴勒斯坦的几十年里,确实鼓动犹太人来定居,好稀释阿拉伯人的数量,稳固自己的统治。

可英国人也鬼精鬼精的,他们也知道,如果犹太人真的在中东建国,那就不需要自己托管了。

为了能够长久的控制中东,英国于1939年颁布白皮书,规定5年内犹太人可以再移民75000人至巴勒斯坦地区,之后一个人也不行。

对此,阿拉伯人鼓掌欢迎,犹太人却气得大骂英国背叛了《贝尔福宣言》,英国人只不过是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玩平衡罢了,谈不上偏袒哪一方。

这里再说一个逻辑,1947年11月,联大的181号决议通过,半年后的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成立,领土面积占巴勒斯坦地区的56%,而此前只有7.4%。

如果按照部分人说的那样,巴勒斯坦人占据了巴勒斯坦地区土地的绝大部分,那么以色列建国时的大片领土是怎么来的呢?

当然是英国转让的,巴勒斯坦人不会蠢到主动让出土地,而英国直接控制的土地,阿拉伯人压根就没有控制过,所以他们根本无力阻止以色列从英国人手里获得联大181号决议中规定的土地面积。

因此,这可能才是历史的真相,而不是有些人嘴里说的鸠占鹊巢。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当天,阿拉伯军队向以色列发动了战争,战争结局大家都知道,实力占据优势的阿拉伯联军被以色列逆袭。

按照1947年联大181号决议,阿拉伯人获得了1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1000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还剩下10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审时度势,阿拉伯兄弟们应该在战争失败后尽快将巴勒斯坦国建起来,好在巴勒斯坦地区与以色列长期相持。

但这帮阿拉伯国家干了什么?

约旦直接吞并了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领土,包括耶路撒冷东部地区,不仅如此,约旦还以“绿线”为界和以色列瓜分了巴勒斯坦的领土。

所谓的“绿线”,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的停火线,因为在地图上是用墨绿色的笔画的,故名“绿线”。

绿线只是停火线,可约旦并没有想着要帮助巴勒斯坦人建国,2019年之前,他们甚至坚持认为绿线以东的巴勒斯坦土地是约旦的领土。

当时约旦国王阿卜杜勒是一心想着建立大约旦王国,而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也不是什么好鸟。

在联合国分治决议通过前,法鲁克的态度是埃及国内的利益和稳定更重要,反对干涉巴勒斯坦地区。

也就是说,你联合国爱怎么分治就怎么分治,我埃及没有兴趣过问。

当时埃及的国内形势很差,法鲁克国王领导的埃及政府,治国无能,贪腐有道,民心尽失。

在分治决议出炉后,埃及国内的民族情绪高涨,法鲁克一看可以借干涉巴勒斯坦问题转移国内矛盾,于是态度大变,积极要求出兵。

他告诉埃进攻以色列的埃及军队,这次进攻的目标是获取土地,以解决政治上的问题。

如果说约旦国王阿卜杜勒在战争爆发前,多少还有些合并巴勒斯坦,扶持建国的想法,法鲁克则是完全没有。

不仅没有,他还给盟友下绊子,比如他就下令扣押了经苏伊士运河给约旦军队运送军火的运输船,理由居然是担心约旦军队抢到更多的巴勒斯坦土地。

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约旦国王阿卜杜勒出任阿拉伯联军总司令,但除了约旦军队,他谁也指挥不了。

叙利亚领导人阿明·侯赛因嘴上支持巴勒斯坦,在心里却希望约旦军队在南部拖住以色列人,自己好在巴勒斯坦北部地区抢地盘。

这几个国家领导人对以色列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约旦希望占领联合国分治决议中划给巴勒斯坦的领土,以及再占领部分以色列领土,最后和以色列谈判媾和。

叙利亚却不打算和以色列坐下来谈,他们希望在夺取巴勒斯坦北部地区后直接和英国人谈判,逼西方国家承认叙利亚对以色列北部和巴勒斯坦北部的支配地位。

原本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是有游击队的,没想到打进来的阿拉伯联军第一件事是解除他们的武装,让他们相当懵逼。

解除武装的理由很简单,巴勒斯坦地区不需要一支统一的阿拉伯军队,因为未来这里,将会由几个国家均分。

可以说,用各怀鬼胎都已经无法形容这帮子阿拉伯国家了,几个国家,却有800个心眼,可几乎没有哪个心眼是想帮助巴勒斯坦建国的。

图片引用自网络

▲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阿拉伯联军。

第一次中东战争失败的结果对得起阿拉伯国家的不团结,除了约旦有那么一点扶持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心思外,其他阿拉伯国家都没有这个打算。

而且约旦自己也在战争爆发后,用“大约旦王国”计划代替了“巴勒斯坦国”计划,失败从来都不是没有原因的。将责任甩在别人身上容易,可这种做法换不回真正的胜利。

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爆发,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

纳赛尔被描述为埃及的英雄,威望极高。

尽管和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的政治观点南辕北辙,但纳赛尔的内心有一个大大的“阿拉伯帝国”梦。

他主张通过伊斯兰主义+社会主义,完成整个阿拉伯国家的统一。

在纳赛尔的规划中,别说巴勒斯坦国,就连埃及都是统一的大阿拉伯国的组成部分。

为了这个理想,纳赛尔很有兴趣灭掉以色列,但建立巴勒斯坦国,他没有兴趣。

当时的埃及是阿拉伯国家的盟主,纳赛尔的泛阿拉伯思想传播广泛,在中东地区很有影响。

这种影响直到1973年,也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失败后才慢慢衰弱。

关于巴勒斯坦的建国问题,在泛阿拉伯思想传播下,几乎很少有国家支持。

1959年,纳赛尔宣布吞并加沙地带,是的,那个时候加沙被埃及控制,埃及吞并的理由是他们要推动建立大阿拉伯国家了。

你巴勒斯坦就不要独立建国了,和我一起合并吧!至于话语权,你还要什么话语权,我们都得听大阿拉伯国的。

那大阿拉伯国谁来做主呢?在纳赛尔的规划中,埃及是大阿拉伯国的主导者。

可以说,巴勒斯坦的惨烈现状,埃及、约旦、叙利亚居功至伟。

1964年,在约旦控制的东耶路撒冷,阿卜杜勒·哈米德·萨耶赫创建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这一组织就是现在的法塔赫。

巴解组织成立之后,其实理论上,巴勒斯坦是具备建国的基础条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1956年,爆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但主要是英国、法国、以色列联手入侵埃及,巴勒斯坦地区没有爆发战事。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的停火线,也就是那条绿线,一直从1949年保持到1967年,这段时间,以色列其实没有再扩张。

在一些涉及巴以冲突的报道中,经常会听到,要求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之前的停火线这一说法,这条线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停火线。

根据这条停火线,巴勒斯坦国将会拥有10500平方公里的面积,是现在实际控制区的3.5倍。

可自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那些土地几乎都被约旦、埃及、叙利亚占着呢,如果这几个“老大哥”同心协力,帮助巴解组织把国家建立起来。

再跟以色列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被夺走的1000平方公里土地,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不过,这几位“老大哥”才没有那个心思,别看他们现在一个个都高喊口号“力挺”巴勒斯坦,早干嘛去了。

以色列建国有美国的支持,有欧洲的支持,阿拉伯国家背后不是没有苏联的存在。

如果苏联鼎力协助,阿拉伯国家众心一力,巴勒斯坦国早就建起来了。

可是阿拉伯国家中,埃及、约旦、叙利亚都没有这个心思,苏联为了争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不想做的事情,自然也不会提这茬。

就这样,一直拖到1988年,巴勒斯坦国才成立。

我个人的观点,巴勒斯坦国在1988年成立是一个相当糟糕的时间,冷战即将结束,苏联无力再提供什么支持。

曾经和以色列横眉冷对的埃及、约旦也都接受了以色列的存在,更是陆续开启了关系邦交正常化。

本就弱小的巴勒斯坦更加没有了依仗,注定了未来道路之艰难。

所以我们才说,巴勒斯坦如今的困局,阿拉伯国家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

我们得承认,1947年联大181号决议过于偏心,尽管那是英国管着的地,可分家的时候多少得公平一些。

人口只占三分之一的犹太人获得了56%的土地,三分之二的阿拉伯人占据剩余的44%,这让谁受得了?

可是阿拉伯国家自己没有问题吗?

扒开历史来看,问题非常大,不团结倒还是其次,关键是至少在80年代以前,巴勒斯坦问题的重量级玩家,埃及、约旦、叙利亚都没有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想法。

联合国分给巴勒斯坦的土地,91.3%被阿拉伯国家控制了近20年之久,到1967年才被夺走。

要是以色列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夺走,大家可以再假设,约旦、埃及、叙利亚会把他们控制的巴勒斯坦土地吐出来合并成一个巴勒斯坦国吗?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因此,把所有的责任都甩给以色列,看上去是一个美好的“双赢局面”。

以色列承担了所有责任,阿拉伯国家被装扮为受害者,完美“双赢”。

但历史是经不起详细推敲的,巴勒斯坦今天的困境,阿拉伯国家难辞其咎。

本文的最后再说一点,1947年联大的181号巴以分治决议,苏联和美国一起投了赞成票。

所以,巴以分治的根源有苏联的因素存在,不要以为都是美国的责任。

苏联支持的原因主要在于,莫斯科希望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苏联国内有着大量的犹太人,这让莫斯科以为自己可以和以色列搞好关系。

另一个原因是,1947年时,苏联和西方的关系没有那么僵,本着和西方保持好关系的想法,苏联对西方国家搞的这个分治决议也就持支持态度了。

没想到冷战铁幕的快速降临让一切都复杂起来,鉴于冷战大局需要,苏联选择一边倒的支持阿拉伯国家。

这一局面直到冷战结束后才略有好转,苏联崩塌后,大量说俄语的犹太人从苏联的废墟上移民到以色列,两国关系也随之改善。

0 阅读:30

淮河雨

简介:喜欢和大家分享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