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巴菲特的启示:共同的四字箴言

高天洞察 2024-03-26 09:48:46

在华为早期的发展阶段,华为采取跟随战略,在业务发展上,华为跟随和模仿成功者的步伐,运营商业务跟随爱立信、企业业务跟随思科、消费者业务跟随苹果和三星。同时,华为不断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并耗巨资从IBM等公司引入了各种先进的管理流程和方法。

在早期阶段,华为不会轻易投入巨大的资源去开发一些尚未到得市场验证的产品和想法,直至今日,也是如此。随着华为的不断发展壮大,华为逐渐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股神巴菲特是全球投资领域中的传奇人物,巴菲特曾多次强调,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模仿和跟随大师。巴菲特强调,对于刚开始投资的人来说,应该寻找已经被证明长期成功有效的投资方法,然后长期坚持、依葫芦画瓢地照着做就行了。但是,实际上这样做的人却少之又少。

巴菲特本人投资也是从模仿大师开始的。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格雷厄姆教授,此前,巴菲特投资业绩却非常一般。然而,从1951年起,他的投资业绩开始明显改善。巴菲特对此表示,原因非常简单:在大师门下学习几个小时的效果,远远胜过他自己过去10年里自以为是的天真思考。

不少企业和个人苦苦追求、自以为的创新,不少其实不过是早已验证过行不通的想法。只不过是这些企业和个人没有做好市场洞察,对市场、客户和环境缺乏足够的理解。或高估自身的能力。

不少企业或个人苦苦思索的“难题”或“破局之道”,也其实早有答案。雷军曾言,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找个懂的人问问,或许就能很快找到答案。但很多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一个人琢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优秀的企业和个人往往善于对标分析,对同行的优秀企业和人物进行分析,学习、借鉴对方经验。从中明确自身差距。在此基础上投入巨大资源和努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做到极致。

有时,与其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做一些没有得到验证的事或想法,不如模仿和跟随。不少的创新,其实也是基于各种模仿和借鉴基础上所做的创新,而不是空中楼阁式的创新。

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之一,一个企业和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先向标杆企业和人物学习。与其劳心劳力地在充满未知结果的道路上盲目努力,不断尝试尚未得到验证的方法。不如通过对标分析,对众多成功故事进行逆向工程,找到那些标杆人物的共性秘诀。向成功者学习,会让我们不至于在复杂多变的新世界中迷失方向。

模仿并不是单纯的生搬硬套,成功的模仿需要智慧,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模仿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拙劣的拷贝,而在于消化吸收精华,并结合自身优势进行改良创新。

例如,巴菲特学习格雷厄姆也并不是简单地全盘照搬,而是多方学习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良。巴菲特对此也说过,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正如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所说的那样,效仿伟人的意义不在于完全复制,而在于汲取他们的精华,从中获取启发。

正如华为当年模仿和学习西方管理流程和方法时所强调的方式,“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先僵化好的做事方式、再在其基础上持续优化、然后固化,养成习惯。

0 阅读:31

高天洞察

简介:有空一起聊聊科技、财经和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