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3次“神奇”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世界可能是一个轮回

陋室文史 2024-05-17 17:29:25

“时尚是个圈”,这句话用来形容历史,似乎也十分贴切。

翻开厚重的史书,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和故事,那些跌宕起伏的王朝兴衰,似乎总会在不经意间,与我们当下产生奇妙的共鸣。

难道历史真的只是一个不断轮回的圈?

二世而亡的历史轮回

第一个巧合就是秦王朝和隋王朝。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战火纷飞,将分散的中原大地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帝国-秦朝。

上任后他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万里长城,这一个个壮举,直接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一直都比较希望自己的江山稳固,而且他穷尽一生追求长生不老,但是始终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

公元前210年,这位铁腕君主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他的帝国,也随着他的离去走向了衰败。

继位的秦二世胡亥,与他父亲的雄才伟略形成鲜明对比。他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将国政全权交给了奸臣赵高。

赵高阴险狡诈,他假传圣旨,逼迫长子扶苏自杀,又将忠臣蒙恬赐死,朝堂之上,一片腥风血雨。

暴政之下,民怨沸腾。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引来了各地百姓的支持,也就是在这三年里,曾经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便土崩瓦解,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统一王朝之一。

几百年后,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同样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再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他励精图治,勤俭节约,开创了“开皇之治”,让隋朝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可是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却与他父亲截然不同。

他好大喜功,总想打仗,三征高句丽就把国库掏空了,老百姓也活不下去了,各地农民都开始造反,其中瓦岗寨的起义闹得最大。

隋炀帝在内外交困中,最终被叛军缢死,隋朝也随之灭亡。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无比强大的王朝,最后都葬送在了两代人的手里,开国皇帝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后代却不争气,这到底是注定的,还是有什么历史巧合?

七岁皇帝与王朝的命运

到了宋朝同样存在这样的巧合,五代十国,乱世纷争,后周世宗柴荣励精图治,但是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年仅七岁的幼主柴宗训。

孤儿寡母,哪有办法掌控风雨飘摇的朝政?这时手握兵权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就成为权力的中心。

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抵御辽国入侵,来到了陈桥驿,将士们一夜之间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王。

赵匡胤“半推半就”地接受了黄袍,然后带领着军队返回开封,直接逼迫七岁的周恭帝禅位,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将领们的兵权,避免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再次出现。

他还重视文化教育,提倡文治,让宋朝的文化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俨然一副欣欣向荣的和谐样子。

但是赵匡胤或许自己没有想到,他从一个七岁皇帝手中夺取的江山,最终也会断送在一个七岁皇帝手中。

两百多年后,蒙古大军南下,南宋王朝风雨飘摇。

公元1276年,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年仅七岁的宋恭帝赵㬎成为俘虏。

三年后,在崖山海战中,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被彻底击溃。丞相陆秀夫背负着年仅八岁的少帝赵昺,毅然决然地投身汹涌的波涛之中,以身殉国。南宋王朝,至此画上了句号,彻底走向历史的终结。

一个七岁皇帝的禅让,开启了宋朝三百年的历史,另一个七岁皇帝的覆灭,却是宣告了宋朝的终结。

这样的巧合,真是让人感叹,历史确实存在奇妙轮回。

赵匡胤或许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慨:难道这就是天意吗?

刘邦斩蛇,王莽灭汉

第三个巧合就是汉高祖刘邦,传说在刘邦起义之前,为躲避仇家,带领兄弟们逃入山中。

路上一条巨大的白蛇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众人皆惊恐万分。只有刘邦一点也不害怕,还用自己的剑把白蛇劈成了两半。

谁知道又走了一段路,遇到了一位哭泣的老妇人,她对刘邦一行人说,自己的儿子刚才被赤帝之子给杀了,她的儿子就是那条大白蛇。

刘邦的兄弟们听到老夫人的话,心中暗自揣测:赤帝之子杀害了大白蛇?刚才就是刘邦杀的,这意思是说刘邦是赤帝之子?

或许是这件事为刘邦带来了声誉,很多人赶来投奔他,刘邦的力量越来越大,最后建立了强大的汉朝,开创了四百年的辉煌基业。

但是两百多年后,汉朝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王莽篡汉。

王莽逼迫汉帝禅位,建立了新朝。

令人玩味的是,王莽的名字似乎与刘邦斩杀的那条白蛇,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联。

在古汉语中,“莽”字与“蛇”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禁让人怀疑:王莽是不是就是那条被刘邦斩杀的白蛇的化身,前来向汉朝复仇?

而且王莽篡汉后,他建立的新朝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被汉光武帝刘秀推翻,重新恢复了汉朝。

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刘邦当初把白蛇劈成了2部分,就像是汉朝现在的样子,也是分成了两部分。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真实性没办法考证。

但不可否认的是,王莽篡汉事件恰好发生在汉朝的中期,将汉朝的历史一分为二,这与刘邦斩蛇的传说确实形成了某种巧合。

结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了无数的巧合和谜题。

这些巧合,或许只是历史的偶然,或许是后人杜撰而成,但它们都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历史的轮回,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简单的重复,更像是一种不断上升的过程。

而我们,也应该从历史的轮回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13 阅读:6110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8:26

    和没说一样,废话连篇

  • 2024-05-24 15:14

    得位不正

  • 2024-05-17 23:10

    秦亡出强汉隋亡出盛唐

  • 2024-05-18 21:20

    民国和秦,隋难道不相似吗

  • 2024-05-18 07:55

    一个日期中死两个名人的有很多!不稀罕!

  • 2024-05-18 20:56

    还有满清,成于摄政王,孤儿寡母得天下,亡于摄政王,孤儿寡母失天下。

  • 2024-05-18 12:22

    这就"网聊"、"网扯",胡说八道;想怎么扯,就怎么乱扯!

  • 2024-05-18 13:19

    还有清朝孤儿寡母入住中原,到清末孤儿寡母出,清亡也!

  • 2024-05-18 03:31

    我还发现了一个巧合,那就是哥伦布和麦哲伦两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伦”字。

  • 2024-05-18 06:44

    柴荣的儿子是柴宗训!

  • 2024-05-18 07:29

    赵匡胤7岁的儿子和王安石怎么可能一个朝代。作者还是好好研究一下时间轴吧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