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零件仅剩2%,苹果“去中国化”成功了?

老吴侃科技 2024-03-07 14:58:31

自蒂姆·库克掌舵苹果公司以来,他对中国市场的特别关注已不是秘密。他上任后不久便踏上中国这片土地,频繁的访问次数凸显了这个市场对苹果而言的独特地位。库克在中国的足迹几乎遍及各个角落,从名牌高等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讲堂到富士康的繁忙生产线,再到城市中心的苹果零售店,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

这一系列的行动不仅展示了他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重视,更反映出中国在苹果全球战略中占据的关键位置。毕竟,中国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者市场,更是苹果众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所在地,这些合作伙伴对苹果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

然而,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芯片规则调整和华为遭受制裁的背景下,库克开始实施产能转移的计划,这一计划显然旨在减少苹果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十余家中国供应商被逐渐排除出苹果的供应链网络,标志着苹果“去中国化”战略的实质性推进。

这一战略的深层目的在于两点:一方面,减少苹果在全球供应链中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从而降低潜在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国市场的“脱钩”,寻求更广泛的全球布局和供应链的多元化。

库克的这一系列动作,虽然在表面上似乎是对中国市场的背离,但实际上是出于对公司长远发展和全球战略布局的考虑。

从美国本土供应商的元器件占比的增加,到中国供应商的份额显著下降,苹果的“去中国化”似乎正在稳步推进。根据最新的iPhone旗舰机型的拆解报告,可以看到美国供应商的组件占比已从22%上升至33%,而中国供应商的比例则从4.5%降至仅剩2%。

这一变化不仅标志着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部分回归,也暗示苹果正通过调整其供应链结构,以适应全球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库克的这一战略决定,虽然引起了对中国供应商的不小冲击,但也为苹果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多元化和稳定性提供了新的保障。

在库克的精明领导下,苹果的策略调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特别是美国的媒体,对库克的决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不仅仅是在执行一个简单的业务战略调整,而是在为苹果公司的未来铺平道路。库克的这些举措被看作是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方向高度一致的,预计这将为苹果在未来的政治和商业环境中赢得更多的支持和话语权。

此外,通过减少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苹果能够降低潜在的经济和政治风险,这是一个明智的防范措施。同时,向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产能,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地区的低成本劳动力,还能开拓新的市场,这对于提升苹果的利润率和市场份额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库克的这些战略决策,展示了他作为苹果CEO的远见卓识和商业智慧,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导者。

然而,正当苹果公司在库克的带领下稳步推进其“去中国化”计划时,华为的强势回归给苹果的策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挑战。华为Mate 60系列的市场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其销量的惊人爆发力彻底颠覆了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根据最新的数据,Mate 60系列的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3000万台,预计到2024年,其销量将达到6000万至7000万台。这一数据的实现,无疑会对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产生重大冲击,尤其是在苹果一直试图通过技术更新来维持其市场领先地位的情况下。

此外,苹果一直以来的市场策略,如“挤牙膏式”升级和采用落后接口,已经引起了全球多国的不满,甚至欧盟、巴西、荷兰等国家对其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如果苹果失去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其全球市值数万亿美元的巨头地位将面临巨大风险。

与此同时,那些被苹果遗弃的中国供应链厂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华为订单的增加,这些供应商开始扩大生产能力和招聘员工,如欧菲光、欣旺达和长兴通讯等公司都在积极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这不仅为这些供应商带来了“第二春”,也为中国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显示出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即便苹果撤离中国市场,这些国产厂商的崛起也能够有效填补市场空缺,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这种转变,不仅为中国的技术和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定义了市场竞争的格局。

外界对此普遍持积极评价,认为一旦中国市场不再需要苹果,苹果在中国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这一系列事件充分展示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全球供应链动态变化的影响。

0 阅读:91

老吴侃科技

简介:个人科技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