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寺佛印苏轼王安石宋神宗的题诗与吴国发的和诗

吴国发 2024-03-30 23:40:17
相国寺佛印苏轼王安石宋神宗的题诗与吴国发的和诗

吴国发编辑

2024年3月29日

内容提要:在北宋年间,佛教盛行,寺庙的香火旺盛。京师的大相国寺是其中最有著名的寺庙。佛印禅师、苏轼、王安石和宋神宗赵顼先后在大相国寺题诗,被传为佳话。本文介绍了他们四人题诗的故事。这激发了笔者的诗兴,遂作宋神宗《七绝·酒色财气》的和诗。

关键词:寺庙古诗佛印苏轼王安石宋神宗

在北宋年间,佛教盛行,寺庙的香火旺盛。京师(汴梁,今开封市)的大相国寺,是其中最有著名的寺庙。

时至今日,大相国寺的香火依然旺盛如故,前去求神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佛印禅师、苏轼、王安石和宋神宗先后在大相国寺题诗。

下面,我们介绍佛印、苏轼、王安石和宋神宗的简历及其在大相国寺题诗的故事。诗的标题是笔者所加。

王安石、佛印、苏轼、宋神宗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 政 治 家、文学家、革新家。王安石三次任宰相;在宋神宗支持下实施“熙宁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被授舒国公,荆国公,谥号“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

佛印禅师(1032-1098),饶州浮梁(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人;俗姓林,法名了元,字觉老;北宋云门宗僧;自幼好学,被称为神童。28岁后,佛印先后住江西、湖北、江苏等地的十多个寺庙,历时四十余年,德化广被,为人称颂。宋神宗曾敕赐金钵,以旌其德。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过从甚密,称为至交。两人应酬文字很多,为后人传诵。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美食家。他的仕途坎坷,但是活得很潇洒。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宋神宗赵顼[xū](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北宋第六位皇帝。治平四年(1067年),赵顼即皇帝位。熙宁二年(1069年),他启用王安石实行变法。赵顼在位18年,始终坚持改革朝政,支持王安石变法。赵顼逝世时年仅38岁,庙号神宗。

佛印、苏轼、王安石和宋神宗先后在大相国寺题诗,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京师大相国寺,佛印和苏轼先后题诗

在北宋王朝中期,京师大相国寺里,佛印是苏轼最好的朋友。

苏轼闲暇时喜欢去大相国寺找佛印研究佛法之事。当诗兴大发之时,他们吟诗做赋,好不痛快。

有一次,苏轼前往大相国寺,佛印因事外出,这让苏轼失望。当时的住持知道苏轼是佛印的好友,加上天色已晚,便将其引入佛印经常悟道的禅房之中。住持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来招待苏轼。

苏轼喜欢饮酒,独自斟酌数杯,不觉微醺。他抬头见到了佛印不久前留下的七言绝句:

跳出酒色财气四堵墙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轼读罢,觉得此诗虽然简单,却颇有哲理,概括了佛教的人生观。但是,苏轼认为,“四大皆空”是佛教僧侣和居士的戒律,普通人不可能戒除“酒色财气”。

于是,苏轼提笔赋诗一首:

绝句·和佛印禅师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与佛印的诗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接地气,普通文人和平民百姓都能接受。

既然普通人不可能戒除酒色财气,那就应该因势利导。苏轼此诗的涵义是:对酒色财气,不要堵死,而要疏导;在享受酒色财气的时候,要恪守道德,适度自律。

苏轼写完这首诗之后,便离开了禅房。

宋神宗和王安石游大相国寺题诗

苏轼题诗后不久,宋神宗带着宰相王安石到大相国寺游览。他们在禅房之中见到了苏轼所写《绝句·和佛印禅师》。

宋神宗是一个富有文采、锐意革新的君主。他很欣赏苏轼的才华,只是不赞成苏轼的保守思想。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宋代大文豪。

宋神宗信任、重用王安石。他指示王安石赋诗,与苏轼一比高下。

对于吟诗做赋,没有谁能难倒王安石。他略作沉思之后,便在苏轼的诗旁提笔写下一首诗:

酒色财气不可无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这首《酒色财气不可无》一反佛教的“四大皆空”,给“酒色财气”赋予新意。

宋神宗看罢《酒色财气不可无》,觉得王安石不愧为改革家。他跳出了佛印和苏轼设定的两个圈套,将酒色财气与人民生息、国家兴衰相结合,立意新颖。

王安石将很多人恐惧的酒色财气,赋予了蓬勃生机和喜庆色彩,不仅不能戒除,反而要使之兴盛。

才华横溢的宋神宗,看到佛印、苏轼、王安石都以酒色财气为主题赋诗,也不甘示弱。他要让臣子们见识一下他的文学造诣。

于是,宋神宗乘兴赋诗一首:

七绝·酒色财气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家国富;气凝太极定阴阳。

与佛印、苏轼、王安石的三首诗相比,宋神宗的《七绝·酒色财气》毫不逊色。赵顼循着王安石的思路,将酒色财气与社稷的礼仪、人类的繁衍、百姓的福祉和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而且末句把 “气”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令人耳目一新。宋神宗果然高人一筹!

从佛印到苏轼,从王安石到宋神宗,他们都尽情抒发了自己对酒色财气的理解、感悟,妙趣横生,被后人传为佳话。

可惜的是,大相国寺的那堵君臣题诗的墙早就不存在了,留给人们的是叹惜和遐想。

对宋神宗《七绝·酒色财气》的和诗

笔者吴国发二十多年前在美国,就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到了关于佛印、苏轼、王安石、宋神宗在大相国寺题诗的趣闻。

现在,笔者根据叙述此事的几篇文章,介绍、评论了他们题诗的故事。此时,笔者的诗兴被激发了,对宋神宗的诗《七绝·酒色财气》,特赋和诗如下:

和宋神宗《七绝·酒色财气》

吴国发

饮酒适量身健康;享色有度家和祥。

钱财普惠黎民乐;正气张扬社稷强。

0 阅读:1

吴国发

简介:技术专家,文化学者;知识渊博,见识广泛,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