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谈谈郭沫若与新文化运动的青春力量

杨戬看电影 2024-01-15 18:52:36

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谈谈郭沫若与新文化运动的青春力量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这首白话短诗,是中国新文学最初的诗歌代表代表作之一。从1910年代中后期以来,从《新青年》同仁到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为数不少的个人和团体在酝酿着新诗歌。单纯从时间上来说,胡适的《尝试集》尝试的最早,然而其水准相当一般,只能说他率先卡在了新诗歌的起跑线。而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则通过《女神》实现了白话文诗歌的蓬勃积极的呐喊。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加上题目也仅仅只有八句,大致上相当于普通七律的内容,形式上却是非常自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从精神层面提高到社会现实的狂飙,是对旧文化、旧文学的否定和对“新文学”、“新人”的互换。从1840年以来,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在世界之林中逐步边缘化,甚至有沦为全盘殖民地的可能,这时候,爱国者、有识之士都在思索,中国如何自立于民族之林,怎么从旧桎梏中走出来,成为新人甚至于超人,中国需要从政治、文学、科学等诸多层面进行革命,以便中国再次恢复伟大而自信的民族。

面对大海,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激荡下的郭沫若,以本我超拔的青春力量,从中看到了海中火山搬的青春力量,那浩荡感激的灼热情绪汹涌奔突。郭沫若诗中的“我”,以超级大写意的来了、看了、征服了,“放号”便是力的超我化身,表现出相当狂放不羁的情绪价值,解放的、狂飙的、飞扬的力,充满大破坏、大创造的豪迈,力的生机与活的躁动,狂暴着、宣泄着、沉醉着、怒吼着,这是新时代、新文化、新文学、新诗歌的新狂欢。

毁坏的是旧时代,创造的是新时代,这是与时代的对话,这是无法遏制的新生的力在对全世界宣告:我们来了,我们不但要坏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创造一个新世界。闻一多评价《女神》“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完全实现了对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人恬淡诗风的超越,建立起新诗的美学特征,彻底告别士大夫式的咏哦,树立起新的诗歌范式,英特迈往的胆魄、焚身以火却从容。具体到《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则是大写的象征体、宇宙和生命意识的双重共振。《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诗篇,更为浩瀚和大胆,放量书写着文学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冲动。

郭沫若不但是文学革命家,也是社会活动家,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参与者。他和创造社引领了中国文学的革命浪漫派,后来又以中将军衔参加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并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被迫到日本逃亡,又成为甲骨文和中国历史研究的大家,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做出了努力。抗日战争回国,又参与抗战以及领导文艺工作,通过戏剧、演讲、史论等为抗日文艺做出贡献。新中国建立之后,作为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继续领导文化艺术界,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文联主席、中科大校长,又为世界和平事业大力奔走,可以说郭沫若的一生,都为了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而奋斗。

当然,在某些人看来,这恰恰是他的罪过,于是编造了很多段子,对郭沫若进行攻讦。郭沫若和鲁迅、茅盾等人,都是新旧之间“凤凰涅槃”的文学家,他们不仅是文学的革命家,还是社会事务的革命家,文学作品便是他们战斗的武器,当然他们不仅善于写作,更是积极培育青年,呵护青春力量,创造和建设是他们的不断的努力方向。

0 阅读:0

杨戬看电影

简介:与杨戬一起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