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方案的需求分析

文物保护专家 2024-02-28 17:17:35

没有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就不能实施有效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因此要建立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一定要先有良好的文物状态监测制度,进而进行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管理。所以,导入文物预防性保护监测与调控系统,首先就是要针对文物进行全年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的数据监测及状态分析,以建立文物保存环境详尽的相关数据库。因此,对于建立文物预防性保护监测与调控系统,其主要意义可归结为:

实现文物保存环境的实时监测;

有助于建立完备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制度;

积累实时文物环境数据,为文物研究奠定科学依据;

减少管理环节和不确定性,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客观文物保存状态评价体系;

预测文物潜在危险,及时进行环境调控;

加快设备的异常状态处理,提高对文物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

通过优化文物保存环境和平衡保护资源,改善保存环境和延长文物寿命。

由此,可以得到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包括:

数据采集子系统:可接纳符合《文物监测系统通信网关标准》规定的通信协议的数据;提供对监测终端采集终端数据的解析能力和存储能力,提供对博物馆已有监控相关系统与设备的接入能力;

数据查询、统计、分析、评价子系统:包含文物状态分析计算引擎、数据分析结果查询模块、数据分析报告生成模块等;

文物保存环境调控子系统: 根据文物保护需求,提供合适的保存环境模型,并构建一个开放且可扩展的环境调控平台,确保文物处于最佳保存状态;

文物预警与应急处理子系统:主要包含文物环境异常监控、异常来源追踪、报警信息记录留存、预警机制触发等功能;

设备故障和异常报警子系统:提供设备运行监察、设备异常追踪、设备报警记录查询、重点调控设备报警台帐管理以及多种方式的报警处理功能。报警信息可通过多种方式通知用户;

文物保护辅助决策模块:包括文物基础信息收集、保存状态评价、风险诊断、辅助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决策支持等功能;

文物状态公示模块:公示方式采用列表、趋势图、饼图、柱状图等,界面直观,支持用户按需配置;

权限管理子系统:提供灵活的权限控制,满足系统使用的安全性需求;

系统运行监控子系统:提供系统运行监视和诊断功能,提供日志功能;

具备向第三方系统提供接口能力:系统平台可向外部提供标准的 XML数据接口,以便与后续其它设备集成整合;

实现对博物馆的整体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和重点文物详细状态监测,实现按场景/展馆进行保存分析。

文物预防性保护监测与调控系统平台,在设计时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设计,分步投入建设

2)兼顾考虑成熟性与先进性,采用经过考验的成熟的软硬件产品,搭建创新的应用体系;

3)充分考虑对既有系统的兼容性,尽量减少软硬件重复投资;

4)充分结合文物的实际情况,在符合需求的同时,凸显特色与亮点。

在以上整体建设原则的基础上,系统的设计将遵守通用设计准则:

1)开放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全开放功能;

2)安全性:系统的软件及技术均满足应用所需的相应安全性;

3)可靠性:系统的软件及技术具有高可靠性;

4)通用性:系统软件及技术应具有通用性;

5)可拓展性和整体性:满足功能拓展;统一标准,规范接口,保证系统的完整性。

本系统遵循整体规划、成熟性与先进性并重、兼容性与特色亮点兼顾等原则,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安全性、可靠性、通用性及可拓展性,以满足不同类型文物的保护需求,为文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文物的长久留存贡献力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