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守汉中十年不失,姜维连30天都没守住?刘禅:怪我投降太早

江舸 2024-05-08 07:12:55

在三国时期汉中一直都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这里不但是蜀地的门户,更是他们通向长安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当年刘备也是在夺取汉中之后确定了鼎足三分局面的,因此季汉政权对于汉中的防守和经营工作十分看重。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张飞会成为汉中太守,但刘备却选择由魏延出任这一职位。

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魏延凭借着“错守诸围”的战术牢牢守住了汉中,这为季汉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魏延死后其继任者也都延续了这种防守方法,直到公元258年,姜维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汉中的局势才发生了变化。

可就在姜维重新部署完防线之后,魏国便对季汉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而随着邓艾成功从阴平偷渡,季汉政权也随之覆灭。

因此,有人认为姜维对汉中防御部署的更改,是季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魏延的错守诸围究竟是怎样的防守方式,所谓“围”指的是魏延在汉中平原上修建的小型防御工事,这和现代战争中的碉堡颇为类似,能够为防守一方的士兵提供掩体,同时还能延缓进攻一方的推进速度。

从姜维之前几任汉中都督的表现来看,这些防御工事并没有构成一道完整的防线,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骚扰前来进攻的敌人。

真正充当汉中门户的,其实是诸葛亮在世时主持修建的汉寿和乐城。

因此即使远道而来的魏军能够绕过外围的工事,他们也会被两座坚城所阻,此时守军就可以利用后方工事对来犯的敌人发动前后夹击,一举夺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如果进攻的魏军选择按部就班拔除外围工事,那么他们就要背负巨大的后勤压力,且其兵力优势在谷口处也难以施展,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正是凭借着这种精妙的设计,魏军在针对汉中的进攻中屡屡受挫,曹真和曹爽都曾在这里吃了大亏。

在姜维提出敛兵聚谷的战略之前,曹魏已经有多年没有进攻汉中了,这也能够看出他们对于这套防守体系的忌惮。

那么姜维为何会摒弃如此成功的防守策略呢?

笔者认为姜维经营陇右的策略方针,是导致其做出如此决定的关键因素。

在诸葛亮在世时期,季汉便制定了控制陇右的战略方针,这不但能够为他们提供战马等物资,更能够减轻汉中的防御压力。

与此同时马超、姜维等将领与陇右地区的游牧民族关系亲密,这可以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盟友。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继承了其遗志多次北伐,而他进攻的重点也是陇右地区。

在公元255年,姜维在北伐中取得了重要胜利,他和夏侯霸击败了曹魏的雍州刺史王经,杀伤了数万名魏军,在陇右战场上取得了巨大优势。

姜维为了进一步稳固陇右地区的形势,在次年发动了上邽之战,但由于汉中都督胡济未能如约抵达战场,导致姜维的大军被魏军分割,死伤惨重,魏国随即收复了陇右大片地区。

此战的失利令陇右地区的实力对比发生逆转,姜维深知如果不能重新夺回陇右,那么季汉的发展将被牢牢限制。

可此时经过连年征战,蜀地的兵力已经十分空虚,把守成都等城池的兵力又不能随便调用,这让拥有三万兵马的汉中,成为了姜维补充兵力的最佳选择。

而如果从汉中抽调兵马,那么汉中外围的防御工事就会出现兵力空虚的问题,魏延设计的防守方法也将失去可行性。

对此姜维提出了敛兵聚谷的防守策略,即将兵力集中到汉寿和乐城两座城池之中,凭借坚固的城防抵挡魏军,同时在汉中平原实行坚壁清野战略,增加敌人的相持成本。

而他则能够将剩余的兵力安排在陇右及其他地区,等到魏军坚持不住撤军的时候,他就可以带领大部队进行追杀。

由于出入汉中的谷道狭窄难行,魏军一定会遭受重大伤亡,这样就可以有效削弱他们在西部地区的防卫力量,为重新经略陇右创造机会。

在之后的钟会伐蜀一役中,汉中依然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这次魏军虽然得以长驱直入进入汉中平原,但在汉寿和乐城之下他们还是没能讨到一点便宜。

事实上汉中的守军是在得到刘禅和姜维投降的消息后,才放弃抵抗的,即使没了外围工事的援助,他们依然是横亘在魏军面前的“天堑”。

如果不是邓艾偷渡阴平逼迫刘禅投降,钟会甚至已经有了退兵的打算,而到时候姜维如果能够按照此前的计划发动袭击,那么魏军主力,势必会遭受到沉重打击。

从最终的战果来看,姜维敛兵聚谷的防守方式,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在季汉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采用这种冒险激进的战略,将很难重新夺回陇右和其他战场上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随着诸葛亮旧部的相继离世,季汉朝内赞同北伐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少,姜维如果不能依靠这个战术取得大胜,那么之后他恐怕就再也不会有北伐的机会了。

当然姜维主动放弃外围防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首先这种战术增加了汉、乐两城的防守压力。

其次这让季汉对汉中平原外围控制力下降,这也会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产,这对经济情况并不乐观的季汉而言,也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姜维敛兵聚谷的防守战略是一次大胆的冒险,最终成都的失守与其在汉中的防守方针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直到刘禅投降,汉中依然固若金汤。

因此以此将季汉灭亡的帽子扣在敛兵聚谷这一方针上,是不太合理的,姜维集中兵力追求歼灭战,导致重要关隘防御力量不足,才是真正的败因。

——●◯参考资料◯●——

《蜀汉后期汉中军事防务及“敛兵聚谷”刍议——兼谈对姜维的评价》

0 阅读:67
评论列表
  • 2024-05-16 08:59

    姜维不丢汉中邓艾能偷渡?邓艾偷渡不了刘禅用得着投降?搞清楚前后顺序了?

江舸

简介: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