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为什么能成?做能让自己精神爽和物质多的事,还要本身有天赋

谦奇评论 2024-04-01 00:10:35

前段时间,贾玲减肥的话题热度非常高,对于她导演的电影《热辣滚烫》的讨论也非常之多,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贾玲能用一年时间减掉一百斤?

有人认为贾玲是为了减肥拍了部电影,变成更好自己的同时,顺手挣了钱。

真的是这样吗?

很有可能是贾玲在拍电影之前,做电影选题就已经选定了春节档,要在这个“最挣钱”的档期,做一部大热的电影。

幽默、上进且能引起共鸣的电影,则最能吸引全家老少都去电影院。

所以如果贾玲能够把自己胖胖的刻板印象在大家面前做出改变,所有人都能在荧屏上看到她的蜕变过程,那么大概率这就是一个会赚钱的好电影项目!

贾玲在电影拍摄和训练减重的过程中,虽然消耗了巨大的意志力,但她同时得到了心理和经济两方面的能量补充。

一是看到自己不断变瘦的成就感,包括工作团队成员赞叹佩服等等,她在这个过程中,精神上有巨大回馈;

二是电影要卡住春节档的时间节点的限制,以及电影上映后可预期的经济效益也让她能够得到激励。

“精神爽”+“物质多”,有这两方面的正反馈,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更大概率成功。

无论是学习还是做某项事业,我们都是围绕这两个方向,去找正反馈和正循环。

那些走出寻常轨迹或者打破原有圈层的人,都是既努力、辛苦又很有天赋的人。

恩比德是15岁才打篮球,三年后他就以探花身份进入NBA,连续七年获得NBA篮板王的罗德曼是19岁的时候才接触的篮球,三角进攻他能秒懂是其篮球智商的体现,对于篮板球的落点他也比别人更敏感。

他们的确努力,但他们的天赋一样不可忽视。

回到开始的话题,为啥很多学贾玲减肥的人中途放弃,或者延伸来说,为啥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现象?

因为大伙不像贾玲减肥的过程那样有正反馈,在走到最后十里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和物质能量都耗尽了,又得不到补充,所以倒在了成功的前夜。

多年前,曾有一个广为流传的“1万小时定律”,似乎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努力,就能从平凡蜕变为大师。

然而,这个定律并非万能钥匙。它忽略了个体差异、练习的质量与反馈的重要性。

单纯的时间累积,并不能保证技能的精进与事业的成功。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规划并实践出一条真正能走远的事业之路呢?

答案或许就隐藏在“刻意练习”的智慧之中。

刻意练习并非简单的重复,它要求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舒适圈,将复杂的技能拆解成简单的动作,进行系统的训练。

同时,一个高质量的教练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的动作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我们避免走入误区。

然而,仅仅依靠刻意练习和教练的指导,就能确保成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成功的道路上,还有太多的未知与挑战等待着我们。许多人都能在初期充满激情地投入,但往往在最后关头,因为意志力的衰竭或注意力的分散而功亏一篑。

成功的核心规律远不止于刻意练习和天赋的发掘。

它更关乎于如何打造一个能量正循环的系统,如何判断自己的天赋所在,并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燃料,持续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天之道”与“人之道”的辩证关系。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对于天之道,老子解释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在自然状态下,能量永远只能由热处传到冷处,也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其实化学平衡的勒夏特列原理也是讲的同样的道理。

至于“损不足而奉有余”,19世纪的大卫·李嘉图发表了被后世称为的李嘉图定律,解释了这句话: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以牺牲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代价的。

人之道,是有余者,夺更多之不足;不足者,丧仅剩之有余;愈不足者愈献祭;愈有余者愈登天,也就是发展和进步是以牺牲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代价的。

人之道看似和天之道背道而驰,实则人之道终究也会被天之道的客观规律所框定,可以说人之道,其实也是天之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天之道”,意味着能量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高能量者注定会耗散,会由高峰趋于平均,但“人之道”,出手干预逆转了能量的自然传递过程,他逆天的让“低温”流向了“高温”。

这个“逆天”的过程通常是:高能量者燃烧了低能量者加热自己,使得自己的能量越高,燃料则在能量耗尽后成为了烟尘。

不过,高能量者的能量越高,与周边的任何事物温差也会越大,高能量者会注定散发自己的能量被周边掠夺:比如自身的欲望,亲近的索取,官僚体系衍生的触角。

总之,高能量者天然每分每秒都在“散功”。

但高能量者如果想要保持沸腾,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燃料对他献祭,所谓“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找到那个平衡点,让自己的事业得以持续发展。

同我们还需要明白,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我们在不断尝试与失败中积累经验,需要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0 阅读:7
评论列表
  • 2024-04-01 21:14

    屎粑粑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