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数学思维培养误区,90%父母都中招了!别再走错路了......

橙子育儿日记 2024-01-09 15:17:00

辅导孩子作业时的鸡飞狗跳,有一半是数学给的。尤其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数学这么抽象的东西,他们真的很难明白。

然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生命前九年的早期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尤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呢?脑科学家告诉我们,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符合大脑的基本活动规律,孩子的大脑就能够更聪明。

那如何在遵循儿童基本认知规律的同时做好数学能力培养呢?

哪些数学能力提高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呢?

珠心算、巧算、网上速算方法、记忆法等,是否值得学习?是否要让孩子超前学习呢?

今天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讲解一下大部分家长在给娃辅导数学时都会遇到的困惑,希望能给各位家长们一些启发,之后能在孩子学与不学的问题上做出合理、理性的抉择。

01 速算法该不该学?

重点标签:珠心算、手脑算

吸引父母的关键:

孩子没掌握好课本上的方法,想要提升,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速算”难题,快速计算两位数、三位数甚至更高位数的加减法。

弊端分析:

课本中的方法是最通用的,如果孩子没掌握好课本知识,想通过学习其他方法来提升是不太支持的。

速算法中固然包含一些特殊的计算技巧和规则,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实现快速计算。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是通用的,只适用于特定的场景和问题。

而且,要想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方法,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和练习。

5岁以前是儿童数感启蒙的关键,即儿童理解数是从数量开始的。比如给孩子8颗糖,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这是8颗;或者展示100个棋子,他们能够将其分成10组,每组10个。

然而,速算法大多数依赖于记忆一套口诀和手势进行操作,例如有的将一个拇指表示为10,有的用一个珠子代表5。

如果一个孩子在还未学会数量对应的基础上就开始培养速算法,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数感被破坏,数学理解力和逻辑思维方面也可能变得薄弱。

这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家长A:我家孩子在使用珠心算迅速处理大数字的加减时表现得很快,但是在解决简单的问题,比如2+3=?时,居然还需要用手辅助……

家长B:从中班开始就要求学珠心算,真是没有想到!他甚至还没建立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就要学那些“要加三,退五去二进一”的口诀!

家长C:进位规则与十进制完全不同,这导致我的孩子在上学后在运算中遇到巨大麻烦,根本无法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方法。

益处分析:

速算法可以高度提高注意力。因为在使用速算法时,如果不集中注意力来听并且关注相应的手指的移动,就很可能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在提高注意力方面,速算法还是具有一定益处的。

其次,速算法还可以提高记忆力,主要是通过记忆相应的速算规则。

02 记忆法该不该学?

重点标签:右脑数学、闪卡记忆、记忆法

吸引父母的关键:

能够在短期内记忆大量的信息,不仅包括数量的辨认,还包括识字、英语单词等等。

弊端分析:

在孩子早期接触数学概念时,理解是最基础、也是最难的一关。数学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被机械地记忆。

例如,许多孩子能够条件反射地从一大堆点卡中辨别出每张卡片的点数,能够利用点卡选择出加减法对应的点数,这本质上与马戏团训练动物进行算术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对于儿童对数字的理解,如果只是通过听到念出的数字,然后将其对应到一张卡片上的图案,只记住卡片上的图案就代表了这个数字。

这本质上是一种视觉直映记忆和条件反射的过程,仅仅是认知的最浅层阶段。

除此之外,儿童对数字的认知关键还在于:

能说出数字代表的含义

例如:我有3个苹果,我5岁了,我晚上吃了8个饺子;

理解数字前后的关系

例如:我排4号,说明我前面还有3个人;

知道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数字量化

例如:我没力气了走不动了,大脑里的精力剩下0了;

这还仅仅只是数字,在汉字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例如,一些神童能够识别成千上万的汉字,但很少有这样的神童能够运用这些汉字进行语言表达。

他们变成了只懂得认字的“活字典”,而不是具备表达能力的个体。

左脑和右脑的能力是相互制约的,如果某个能力过于强大,就会抑制其他能力的发展。

尽管右脑能力与直觉和表象紧密相关,能够更迅速、更全面地利用图像记忆知识,但过度依赖右脑会削弱积极的逻辑思考和理解能力。

在脑力发展中,平衡左右脑的协同工作才是关键,以促进全面的智力成长。

益处分析:

确实有可能培养出过目不忘的本领,一般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可能具备图画方面的天赋。

速算法和右脑数学是家长们经常遇到的两种方法,尽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效果,但家长们也应该谨慎对待。真正的理解力才是成就未来学习的关键所在。

03 该不该超前学习?

重点标签:思维方法、解题方法、学习力

经常有家长问:数学能不能超前学习,怎么超前学习?

超前学习的重点在于,训练的是思维方法,而不是解题方法。

举个例子:用5克和7克的砝码组合称重,求不能称出的最大重量。5克和7克砝码的个数没有限制。

砝码称重问题是许多孩子在学习奥数时都会接触到的题型,但这道题属于非常规的砝码问题,无论是使用任何已学的公式、套路或技巧,都难以解决。

许多5、6年级的孩子面对这个题目时可能不知道从何入手,因为他们之前没有学过,也无法套用对应的公式。

8岁孩子:因为不知道怎么算,也没有学过相关知识。因此,索性将所有可能性都列举出来,然后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5这一行,确定可以通过若干个5克砝码称出。接着,他逐一分析了1个7克砝码+若干5克砝码、2个7克砝码+若干5克砝码、3个7克砝码+若干5克砝码、4个7克砝码+若干5克砝码等情况。

通过这样的排除法,他将所有数字都考虑在内,最终确定不能称出的最大重量是23克。

7岁孩子可能会按照7个7个一组进行枚举分析。

枚举分析本是最基本的思维算法。然而,许多孩子在学习了套路公式后往往忘记了这种思维方式。

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选拔优秀孩子时,都会采用讲解一个新知识,然后根据这个新知识的理解现场解决问题的方法。

核心考察的是孩子的新学能力,这并非仅指学习一个公式或一个套路解决模式题目的能力,新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新知识的理解上。

超前学习,可以让孩子超前去看高年级的应用题,但是,核心不是利用高年级的知识解决这个题目,而是理解这道题的意思,然后自己尝试解决。

超前学习的关键在于利用提前学到的知识提升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而绝不是大量摄入超前的知识。

各位家长们,除了上述问题,你还遇到过哪些孩子数学培养的难题呢?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如果孩子不喜欢某种学习方法,那就尝试另外一个,保护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比吸收的快慢重要的多!

面对不做数学,母慈子孝;一做数学,鸡飞狗跳的局面,家长们也无需焦虑,『Mathplore新加坡数学』就是你的最强助力!

Mathplore新加坡数学专为4-12岁孩子设计,基于新加坡教育部(MOE)数学指导意见和新加坡原版数学教材,采用先进的CPA教学法,培养孩子的建模能力和数学思维。

课程涵盖新加坡和国内小学数学大纲的全部知识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通过拓展奥数等真题,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无论是想巩固校内学习基础,还是进行拓展拔高,Mathplore都可以帮孩子轻松应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