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班子成员实权排名?党委有权,政府有钱,人大举手,政协发言

职抒胸意 2024-03-28 11:13:54

县和市一样,都有四套班子,即县党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党委有权,政府有钱,人大举手,政协发言,这可能也是对四套班子职能和实权的一个概括,那么,真实排名真是如此吗?其实,很多情况并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

首先,我们先来从级别上分析。一般来说,县级四套班子正职都是正处级,而副职则是副处级,从级别上很难进行排序。不过,县委书记可能会更加特殊,很多常常由市委常委或者其他市级职务兼任,因此其级别可能为副厅级,甚至正厅级。从这点来说,县委书记排名第一也是没有争议的。

其次,从座位排序上分析。我们知道,在体制内,开会的座序也是非常重要、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在座序上,县委书记无疑也是排在第一位,这是因为党领导一切,党委排在四套班子第一位。而排在第二位的则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而不是大家想象的县长,县长只能排在第三位,县政协主席排在第四位。其他副职也是如此,县委专职副书记、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市长、县政协副主席等。

最后,实权真实排序分析。

县委书记无疑是县政治生态中的“一哥”。县委书记作为县级党委的最高领导人,对全县工作具有绝对的领导权,这是党管一切、党领导一切的贯彻实施。县委书记掌握着全县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三重一大”事项,有最高的话语权,虽不具体实施,但无处不在。很多经济强县,县委书记往往由市委常委甚至是市委副书记兼任,权威更是无可撼动。

实权第二的不是座序排在第二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而是县委副书记、县长。县长是县委的“二把手”,县政府的“一把手”。县委书记把方向,而县长则是管理具体的事务,抓落实,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和上级决策的贯彻落实。而且,在实际工作当中,也只有县长才可以与县委书记“扳扳手腕”,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微妙,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提醒,才能共同推动县里的各项事务发展。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虽然在实权上弱于县长,但其能量也是不可忽视。县长是由县人大选举出来的,在此之前,县长前面还有一个“代”字,而要去掉这个“代”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这一关必须过。县人大不仅要选举县长、副县长,还需要监督政府,县长每年都必须向人大汇报工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是除市委书记外,唯一能从职能上制约县长的人。

县政协主席在县四套班子正职当中,职能最弱,实权最小,战旗在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县政协主席代表着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通过对政府提出建议和批评,对政府更加完善职能,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和参考。此外,县政协主席是正处级,大多由县党委和政府班子副职晋升而来,其个人实权不一定会减弱。

除了县四大班子正职之外,排名最为靠前的自然是县委专职副书记。县委专职副书记可以说是县四套班子中的“首副”,县长虽然也是县委副书记,排名也在县委专职副书记之前,但其主要是因为县长的原因,也不是副职。县委专职副书记一般负责人事、三农等方面的工作,也是县委5人小组之一,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县委专职副书记是竞争县长的第1人选,不担任县长,也大多可以担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县政协主席,晋升正处级。

县委组织部部长和县纪委书记,都是县委5人小组之一,一个负责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一个则是监督、处置干部,可以说都掌握了至关重要的人事权利,两者在实权上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不过,近些年,县纪委书记还兼任县监察委主任,监管干部的范围更大,不仅在处置干部中有着很大的发言权,在提拔干部时也少不了县纪委监委的参与,所以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有盖过县组织部部长的趋势。

对于常务副县长的排名,也是众说纷纭。常务副县长,也是县委常委,更是县政府党组副书记,是县政府“二把手”,负责县里的日常工作,一般分管最为重要的财政审计发改等工作,实权自不必说。常务副县长也是竞争县长的有力人选,其成功率仅次于县委专职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在实权上,实际也不弱于县委组织部长和县纪委书记,只是赛道不同。

其他县级班子成员,各管一摊,实权基本排序为:县委常委、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实际权力的大小,还要看具体分管的工作以及当地该工作的重要性。比如在旅游城市,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可能实权就非常大。

总之,县领导班子成员的实权排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以及个人的影响力来定。而随着机构的改革,机构职能更加完善,领导班子管理更加成熟,各自的权力也就更加趋于稳定。不过,不管如何,只有大家通力合作,劲往一处使,才能促进城市的发展。

10 阅读:8312

职抒胸意

简介:记录职场点滴,见证自身成长,抒发内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