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代战机画面曝光,能飞20马赫还能隐身,何时会正式服役?

科学知识点 2024-01-28 08:12:05

央视曝光我国的第六代新型战机,速度能最快飞到20马赫具有隐身能力,这款新型战斗机多久能正式服役?

全球范围内正在使用的战机,最先进的型号是五代技术,美国这样的军事强国,努力在提升研发速度,已经实现了六代战机的原型机打造。让很多连五代战机都没有的国家,望尘莫及。

我国的战机研发技术属于起步很晚的,但是进展能力非常强悍,目前已经实现了六代战机的研发,经过近期央视曝光画面的证实,更让军迷振奋异常,因为实现六代战机技术,意味着中国战机的整体战力,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据悉这种新型的六代战机,竟然具有变形的能力,让军迷非常兴奋,认为这款战机有着更加前沿科技的特征,前掠翼结构非常新颖的设计,和无垂尾特征,都是这款战机的特点,要知道这些特征表现,都是概念机超前的科幻元素,美国曾经在一款X-29A型号的飞机上实现这个测试,经过验证显示前掠翼设计的领先和超前,也引领人类对于这种科幻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和传统的战机设计相比,一般传统的机型都是采用后掠翼设计,对比之下,前掠翼的特征就是机翼的尖部指向飞行器的前方。前掠翼的新布局,让翼尖涡部往机身的内侧移动,让升力效率更加提高,短距离起降时的快速切换能够具有更加稳定和优异的表现。

飞机的表现优异,也同时需要稳定的安全指数来保障,因此前掠翼的尝试也是一种大胆的设计,对于这样的六代机来说,能在突破更快速的航速的同时,形成更稳定的技术层面的突破,具体的可操控性能,就更加的稳定和明显,这也是新型战机的最大进步表现。

颠覆传统的设计,能够在气动方面突出更明显的优势,纵向平衡更为稳定,在高速飞行状态下,也能让翼尖向前带来更为稳妥的表现,但是在飞行中有着一些技术难题需要提前克服和解决,这些都是前掠翼机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此外这种前掠翼的设计,还能够在飞行器的低速航行时,迅速提高起飞和降落时的准确效率,让其表现得更具有更可靠的应变能力。

因为空战的复杂多变,战机的状态和角度,总是在不断变化和调整过程中,在短时间切换的变化中,需要更为高效准确切换到下一个指令和程序,这些都需要极为精准的操控参数。

前掠翼布局是目前世界最先进战机的一种设计理念,不仅仅能提升稳定变换的安全性,对于降低噪音,保持静音飞行,提升隐身效果,都有一定辅助,这种布局也是美国都在研发的一种新布局。

在降低噪音方面,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可以在分贝降低的同时,实现热防护能力的提高,这也是目前六代战机的一个显著的优势。只有热防护能力提升,在高速航行时,才更能得心应手,应对这些复杂的空中变化

和空战环境,更为安全和高效。如果运用在实际空战中,六代战机的高攻角飞行考验也是能够顺利通过,这些涉及非常专业和严苛的标准,六代战机都能实现,代表中国军工战机的研发水平,达到了令人欣慰的新高度。

六代战机无垂尾设计也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这种无垂尾结构,是未来六代战机的标准配置之一,能够让战机的上限获得更大空间的突破,战力的综合表现可以得到更好的优化。

减掉垂直尾翼后的战机,能够让气动布局更加轻盈,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好的提速,因为垂直尾翼会在高速飞行时,增加机身的阻力,没有尾部后的简洁设计,将会让气动阻力降低,动能对应的增加。

这直接带来的一个明显收获,就是节约更多的燃油消耗,让战机的续航能力和载荷能力得到补充,因为无垂尾设计后,内部的空间布局和结构,都能进行更为优化合理的组合和调整,也让更多的功能实用性得到灵活地应变和升级。

在实际应用方面,从美国的幽灵轰炸机能看出,减掉垂直尾翼后的轰炸机能够具有更快速的飞行能力,战机的隐身能力也更加提高,机身本身的横截面积变小了,被雷达电磁波反射的可能也同样更小,被识别和捕获信号影像的概率,也同时变小了。

未来战机的设计,都将会遵从这个设计构思,大量使用无垂尾的设计,因此这个特征是未来战机的设计趋势。

军迷最关心的就是六代战机多久能服役,我国的军工提速能力是有目共睹,虽然异常低调,但是真正的实力也是该亮出来就会惊艳亮相。

预计在2030年左右六代机的机型和定型选材以及批量生产,应该在一定规模内可以完成,如果快速的话,应该在同期可以进行陆续部署入列,所以未来我国空中综合战力,将会不容小觑。

37 阅读:15471
评论列表
  • 团团 12
    2024-01-28 17:06

    20马赫还需要隐身吗,弹道导弹都追不上

    江湖中人 回复:
    你蠢啊,不隐身人家就提前捕捉到了!
    KK 回复:
    哈哈 确实。不是矛盾吗[呲牙笑]
  • 2024-01-28 21:11

    20马赫,飞行员都过载了,9-15G的压力,就目前的飞行服,只能呵呵啊,穿太空服开飞机吗?[笑着哭]

    生意兴隆 回复:
    六代机应该实现无人驾驶了吧!
    老高 回复:
    但是现在人工智能还达不到那个水平啊[笑着哭]关键是神经元系统做不了
  • 2024-01-28 10:24

    [呲牙笑]随着材料学突破,《南天门计划》也越来越近...

  • Dong 5
    2024-01-28 14:12

    歼20的尾部圆形喷口雷达隐形极差,并且红外线基本不隐形,所以歼20属半隐形。使用涡扇15发动机后,可改用二元矢量方形喷口和取消尾部的两片腹鳍,不但尾部雷达隐形大副提高,更重要的是它的方型喷口具有分流红外线的重大作用,实现了红外线隐形,实现和提高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隐形战机。这样,整体所有性能指标数据全面秒杀F22、苏57、F35和歼35,成为真正的当代空中霸王!现在和未来的战机的雷达隐形和红外线隐形,相结合的综合全隐形性能指标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应优先考虑,其他性能指标次要兼顾,虽然使用二元矢量喷口会损失一点动力,但换来综合全隐形性能完全是超值!是否使用二元矢量喷口不仅是增加机动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和提高综合全隐形性能指标的问题。现在的战机、防空系统、对空导弹,普遍采用雷达加红外线等复合探测和制导方式,圆形喷口战机较容易被探测到和锁定,一旦遭到导弹的攻击也很难摆脱掉导弹,而二元矢量喷口战机摆脱掉攻击的导弹的概率要大得多,生死和成败很可能就是一线的差距决定的,所以我们绝不能放弃每一个完善和提升我们战斗机的机会。中国的二元矢量方形喷口技术已成功研发,就看歼20最后用不用了。[鼓掌]

    冬日暖阳 回复:
    好,明天来成飞上班。
  • Mi 5
    2024-01-28 22:51

    吹牛吧!自媒体!老是拿美国及其他的战机来说,不羞吗?

  • 2024-01-28 21:01

    壳子确实不是轻易能造好的,风洞最基础,还有其他一些复杂的计算。但发动机才是根本啊

    大哥大大大 回复:
    变循环发动机已测试。
  • 2024-01-29 14:20

    如果没有尾翼目前难以实现超机动性

  • 2024-01-29 19:07

    帅,很帅!秒速六千米,防空导弹追不上[呲牙笑]

  • 200马赫,不要妄自菲薄,要对我们的科技有信心[呲牙笑]

    不会飞的龙 回复:
    是20倍光速[笑着哭]
  • 1111 2
    2024-01-29 17:23

    想象力丰富,天上好多🐂

  • 2024-01-29 00:01

    有多先进,主要看显卡厉不厉害就行了

  • 2024-01-28 19:43

    六代?先把四代发动机弄出来吧

    风姿花传 回复:
    的确
  • 2024-01-28 18:37

    事实上战斗机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现役%99的空空导弹已经跟不上了

  • 2024-01-29 15:11

    这吹牛皮不打稿东风21末段才10马赫,六代机20马赫无人机都没那发动机,也许几十到百来年后才行

    用户29xxx67 回复:
    无知军盲
  • 2024-01-29 08:04

    20马赫2030年要是能造出来几架也不是不可能,但绝对不会是量产主力六代机。20马赫十年内也大慨率不是普通燃油喷气发动机,应该是火箭推进的,这已经严重影响发动机寿命和重复使用率了,注定就是小批量生产特殊用途飞机。象歼20这种量产几百架的常规主战飞机的接班机应该还是3马赫以内的。

科学知识点

简介:科学知识点:带你畅游知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