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出了个好主意:用AI软件识别毒蘑菇?小心有人差点丢了命!

风云圈 2024-05-05 23:48:41

相信不少人都会唱《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吧。像这个季节,很多省份的人们都在挖野菜、采槐花等,而云南呢?就是自己背着竹筐上山采蘑菇。别觉得这是一件既新鲜又好玩的事情,在云南,这绝对是致命诱惑!

都听过“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吧?并不是所有的云南人都喜欢在野生菌市场购买野生菌,他们认为只有自己辛勤付出劳动,采来的蘑菇,才是值得的。

由于云南山高水深,地势地形复杂且雨水充沛,湿度大,自然野生菌的数量和品种也足够多。全球已经食用菌2000多种,云南就有900多种,几乎占了近一半。

在这里,青头菌、牛肝菌、鸡枞菌、羊肚菌、松茸等,都有分布。只要您能往林子里走几步,发现几个蘑菇状的菌子,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这些千奇百怪,长相各异的菌子,时不时就会让你心生疑惑:这真的是地球表面能长出来的生物么?

玩笑归玩笑,为了避免真的“躺板板”,管不住嘴的云南人,只能在实践中去寻找采蘑菇的技巧了。

如今,AI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科学家却警告我们,在涉及健康的问题上,暂时不要完全信赖那些APP。因为,尽管AI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它们的错误判断,有时甚至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每年春夏之交,云南地区的各种蘑菇都是当地人趋之若鹜的美味。但这各种蘑菇好是好,怎么判断有毒无毒呢?昆明植物研究所为此算是操碎了心。每年都会在蘑菇季,就更新一版云南常见毒蘑菇的挂图。这么说吧,如果高考有毒蘑菇识别这道题的话,对云南人来讲,那高考难度简直就是“so easy”了。除此外,一条又一条的有毒菌菇的提醒短信,会发到每一个云南人的手机上。如果你能完整的保留下这些短信内容的话,那你就基本拥有了一本《毒蘑菇百科全书》电子版了。

这几年不是AI很流行么?给了采蘑菇的人一点与众不同的新思路。云南人学着开始在辨识蘑菇这件事上偷懒。他们采蘑菇,只负责采,而辨识毒蘑菇这事,就全部交给AI了。

以至于因误信AI识别而导致的健康风险事件屡见不鲜。国内的咱就不提了,可能会造成共怒。咱就拿漂亮国的大老美来举例吧。

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一家人,因为采蘑菇时候,手机上的APP错误地将毒蘑菇识别为可食用,导致全家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

爱伦一家人,有着代代相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只不过小爱伦觉得,作为新人类,那种经验论早就过时了。而自己这代人是智能手机不离手的,于是就用自己的手机识别自己采到的蘑菇,结果因AI识别错误,导致了一家人误食毒蘑菇,幸运的是,他及时得到了救治。否则根据一生的说法,一口蘑菇就能送走4个人。

这些事件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AI技术在识别蘑菇等自然物品时,其准确性并不总是可靠的。专家指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真菌学家,也很难仅凭视觉准确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因为分辨蘑菇不仅需要观察其颜色、形状,有时还需要借助嗅觉甚至显微镜。

有专家曾对三个声称可以用AI识别野生蘑菇的APP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这些APP对毒蘑菇的准确识别率仅为50%左右,表现最好的也仅为67%。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情况下,这些APP可能会给出错误的判断,这对于依赖它们来识别蘑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尽管AI技术在很多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在涉及健康的问题上,盲目信任它们,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您说对吗?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