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武功到底有多强?水浒中单挑能击败他的人不超过5个

七号说三国 2024-03-08 19:25:28

水浒中高手如云,梁山上和梁山外有不少猛将。武松的武功如何,水浒中能击败他的好汉都有谁?

一、武松的战绩

武松,是靠打虎而名扬江湖的一员好汉。

年轻的时候,武松不慎打死一人而被迫逃离家乡,去沧州柴进府中避祸。一年后,武松得知他只是将人打晕了,并没有打死后,他就决定回乡去寻找哥哥武大郎。途经景阳冈时,武松遭到一只猛虎袭击,他借着酒劲将其打死。至此,武松名声大震,成了人人称赞的“打虎英雄”。

武松打死的第一位好汉,是西门庆。西门庆是阳谷县的富家公子、地头蛇,为人奸诈且贪淫好色。他对武松年轻貌美的嫂子潘金莲一见钟情,并在王婆的搭线牵桥之下,两人勾搭在了一起。

西门庆和潘金莲来往过密之后,流言蜚语在阳谷县流传开了,不久两人的私情也被武大郎知晓。

潘金莲为了一了百了,能和西门庆长相厮守,联合西门庆狠心毒杀了武大郎。起初,武松还寄希望于官府能为他声张正义,但是县令收了西门庆的贿赂,对一切熟视无睹,不愿受理武大郎的案件,这让武松非常绝望,他为了报哥哥武大郎之仇,动用私刑,杀害了西门庆和潘金莲。

武松打死的第二位好汉,是蒋门神。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之后,被判刺配孟州。途经孟州十字坡时,武松将开黑店、做人肉包子的母夜叉孙二娘教训了一顿,并和孙二娘、张青夫妇不打不相识,成了好友。到孟州之后,武松得到了小管营施恩的照顾。施恩对武松好,也是有求于武松。他的快活林被蒋门神抢走了。武松为报恩,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

这之后,蒋门神不甘心,联合张团练等人陷害武松,这彻底激怒武松,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张团练、张都监和蒋门神,连自己喜欢过的玉兰,武松因其背叛自己,也狠心杀了。

武松打死的第三位好汉,是飞天蜈蚣王道人。武松杀人犯罪后,在孙二娘、张青的帮助下,假扮成“行者”的模样,准备去二龙山投奔鲁智深。夜走蜈蚣岭时,武松遇到了杀害张太公一家,又强占张太公女儿的飞天蜈蚣王道人。武松路见不平,和其交手数十个回合,杀了王道人。

加入梁山后,武松为梁山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武松跟随宋江攻打辽国时,他击杀了辽国将领耶律得重。征田虎时,他斩杀了田虎麾下将领沈安。和田虎麾下法师幻魔君乔道清作战时,武松被其击败并生擒。征方腊时,武松斩杀了方腊阵营的三大王方貌和杭州24将之一的贝应夔。武松和方腊帐下将领包道乙做战时,因其会法术,武松败于对手,还被砍断一臂膀。

二、单挑能击败武松的好汉

武松征战生涯中曾被两位好汉击败,乔道清和包道乙。乔道清和包道乙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会法术,他们可以轻松击败武松。水浒中公孙胜、樊瑞、高廉等会法术的好汉,都能击败武松。

我们来看一下,单凭武功,能击败武松的好汉都有谁?

第一位是玉麒麟卢俊义。卢俊义,棍棒技术天下无双,也是梁山的第一武功高手。梁山第二任首领晁盖攻打曾头市时,被曾头市教头史文恭射杀。梁山众人想为晁盖报仇,但史文恭是位超级高手,曾二十回合击败梁山马军五虎之一的秦明,这让梁山众人害怕,不敢和史文恭单挑。

卢俊义加入梁山后,宋江才再次率兵攻打曾头市,并借助卢俊义之手擒杀史文恭,报了晁盖之仇。

卢俊义的巅峰之战,是征讨辽国时,他一人大战辽国耶律四子。宋辽交战时,宋军派出关胜、呼延灼、徐宁、索超四将和耶律宗霖、耶律宗雷、耶律宗电和耶律宗云四将厮杀,关胜、呼延灼等人超未能击败对手,卢俊义出战,和耶律四子激战一个小时,最终斩杀耶律宗霖,吓跑耶律宗雷、耶律宗电和耶律宗云。由于可见,卢俊义武功明显强于关胜等好汉,可以击败武松。

第二位是史文恭。史文恭是曾市的教头,负责教授曾家五虎武功。曾家五虎抢了段景柱准备赠送给宋江的马匹后,晁盖非常气愤,率兵去攻打曾头市。和曾头市交战时,晁盖被史文恭射杀。

射杀首领之仇,对梁山以及梁山众兄弟来说,是一种奇耻大辱,但梁山马军五虎之一的秦明被史文恭二十回合击败。说明史文恭的武功,明显强于秦明等一流高手,其可以凭武功击败武松。

第三位是杜壆。杜壆,是王庆麾下的第一大将,他和卢俊义大战50多回合,未分胜负,最终在另一高手孙安的帮助下,卢俊义才杀了杜壆。杜壆也是一位超级高手,可以凭武功击败武松。

第四位是李助。李助是王庆麾下的头目,剑术天下无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李助和卢俊义交手时,手中的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就招架不住了。幸好公孙胜赶到,他施法打掉李助手中的剑,才帮助卢俊义杀了李助。武松是个一流高手,但遇到剑术无双的李助也招架不住。

水浒中只有卢俊义、杜壆、史文恭、李助四位超级高手,他们可以凭借武功击败武松,而其他的好汉,如林冲、关胜、王进、王寅、石宝等人,都是一流高手,武松也是一位一流高手,武松未必有能力击败林冲、关胜、石宝、王进等高手,但武松战斗意志顽强,败于他们也绝非易事。

0 阅读:77

七号说三国

简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