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硬通货”,究竟长什么样?

老王说玉 2024-04-29 10:03:19

对于入和田玉坑比较久的老玩家来说,拥有一件“硬通货”,几乎是必然的归宿。

什么是硬通货?就是品质够硬,流通够快,当然,相应的,价格也够高。为什么硬通货成了众多老玩家殊途同归的选择?因为一盘通货,抵不上一件精品。

玉玩久了,品味上去了,要求增多了,认知提升了,这时候,除了硬通货之外,其他东西真的没有办法再给自己带来愉悦感了。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老玩家青睐的“硬通货”呢?首先,料子的各项指标,综合起来达到高品质的程度。

细度、润度、油性、瑕疵,要每一项都达到天花板级别,这是不可能的,毕竟玉是天然的存在,不可能完美无缺,偶然出现各项指标都“哇塞”的极品,价格也一定是玩家们“不可承受之重”。老玩家认知到位,知道玩玉是需要包容的,不求完美,但是称得上硬通货的东西,一定是各项指标综合来看,总分比较高的。

或者是,某一项指标很高,其他指标达到平均水平,这也是可以的。比如高品质籽料,其实在白度上的得分不会比俄料高,但是论油性、润度和老熟度,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料子能比得过高品籽料,所以,高品籽料仍旧是老玩家们的心头好。

其次,题材方面,一定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有些赶时髦的题材,当下看,可能觉得好玩,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题材不再流行了,或者过了那个新鲜劲,就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会嫌弃起来。很多玩家拿着手里的东西找到玉雕工作室,要求改做,就是题材不再喜欢的原因。

要想经得住时间考验,题材必须经典。比如无事牌这个题材,从明代一直玩到现在,还是经典。再比如一些器皿件,就是怎么看都看不腻。玉雕行业,特别讲究传承。要论创新,不是做不到,当代的造型艺术一度被运用在玉雕上,但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最后,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还是一些经典的题材。所以,玉雕的传承,是创作者和市场的双重选择,绝对不是空谈。

题材的经典性,还体现在文化上。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美和文化才是玩玉的归宿。因为,长久的热爱必然不会局限于一器或一物,而是一种文化,物只是文化的承载而已。一件玉雕作品,承载的文化元素越多,就越是经得起品鉴,越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最后,工艺要足够好。好的料子,好的题材,好的设计,最终都需要好的工艺来实现。也就是说,好的工艺,是玉器价值的最终成就者。没有好的工艺,已经具备的所有元素都将前功尽弃。

2 阅读:414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6:40

    用药水浸泡可以变成羊脂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