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一场“蓝眼泪”,看见更深邃的风景

浙江融媒体 2024-05-16 12:33:16

你见过,碎钻洒进大海,星星坠入人间吗?

每年的4至6月,入夜的福建平潭海边,常常翻涌起荧光色的海浪,就像大海流出的眼泪。去追一场“蓝眼泪”,成了旅行风向标,社交媒体相关话题阅读破亿。

平潭,在登顶热搜前,原本被“折叠”在广袤的中国地图中,零工业的它似乎在现代化评价标准体系里并不拔尖,还曾被写入小众海岛名单,因为那神秘的“蓝眼泪”,让它在“折叠”的第次中被“展开”。

“蓝眼泪”究竟有什么样的神奇魔力?

(蓝眼泪。受访者供图)

走,追泪去

刚从平潭站下车,“蓝眼泪”热度就扑面而来,站台咨询处摆着“追泪”指南,公交车身是星星点点的深蓝色。

出站后,迎接我们的不是阳光海滩,而是潮湿的阴天、吹飞外套的大风。“这只是我们这的微风。”网约车司机黄师傅科普道,“别扫兴,阵风、阴天是‘蓝眼泪’现身的好时机,但它像捉迷藏般会移动,得靠追!”

晚上9点,我们租好小电驴,环海“追泪”去,第一站——东美村,据说,“蓝眼泪”常光顾这里。果真,游客们早已聚集在海滩交流心得。

有人一句“风车海附近有发现!”一海滩的人赶紧转场。路上,海风呼呼灌进领口,但下一秒,就被漫无边际的蓝色治愈。“说星星掉进海里还是保守了,这简直是银河洒落人间。”来自浙江的小余挽起裤脚体验“踏碎星河”。

(追泪的游客。受访者供图)

撩人心弦的“蓝眼泪”到底是什么?“绝大部分是由夜光藻形成,它体内有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受到外界扰动时,会和氧气发生反应释放蓝光。”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淳说。

这一自然现象同样“眷恋”中国沿海城市,但“泼天的富贵”为何偏偏降落这里?

原来,平潭是中国第五大岛,这里延绵408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283个天然港湾、澳口,优质沙滩超过70公里,可谓“追泪”条件“天花板”。“比起别的地方,平潭仿佛就是巨幕版,画面很震撼!”游客们评价。

(平潭人王波推出的“蓝眼泪”伴手礼。记者 金晨 摄)

人潮中,不仅有游客,也有推出租车服务的商户、带游客赶场的民宿老板、直播“追泪”的村民,还有卖“蓝眼泪”纪念品的人。“嗅觉灵敏”的岛民们循着商机入局,仿佛搭建起“追泪”全产业链。

“腿定住,来,摆右臂,停,等浪来!”当地人小李将直播镜头对准海滩,在浪花溅起时,帮游客抓拍与“蓝眼泪”同框的瞬间。网线那头,有人问能否预约追泪?有人问具体方位?有人直呼“好想去”……掀起另一波高潮。

(“蓝眼泪” 网友@Edward明珠 供图)

晚上10点,这里的“蓝眼泪”的浓度减散,有刚抵达的游客抱憾。“上官方小程序,看看别的点位还有没有。”听闻热心人支招,我们也打开“畅游平潭”小程序,不同点位慢直播画面轮番切换,原来,这里贴心地“盘”出了“三区两点”追泪点,探索建立概率预报模型,还能一键查看未来5天“蓝眼泪”的出现概率。

聚光灯下的小城

有人因“追泪”到平潭,有人冲“烧烤”进淄博,也有人为“簪花”去泉州……携程发布《2024五一假期旅行总结》,旅游流量同比增长36%以上的县域目的地,平潭位居一席,还有淄博、扬州等入围十大热门三、四线目的地。如今,每到一个假期,总会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城被推到聚光灯下,这是为何?

“相比一、二线城市的‘人挤人’,下沉市场为游客身心放松地度过假期提供了可能,而且更有性价比。”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表示,向三、四线甚至县城走,日后将愈发普遍。而高铁交通基建的完善,也提高了县域市场与中心城市的直达性。

的确,地图里,平潭是一座孤悬的岛屿,10多年前,乘轮渡到福清是当地人出岛的唯一选择,速度每小时10公里。这一历史在2020年底,随着设计时速为200公里每小时的福平铁路通车被改写。再后来,“蓝眼泪”经过本地“侦察兵”分享、外来“特种兵”打卡,在社交媒体发酵,掀起流量狂潮。

(社交平台上,网友交流分享自己的“追泪”之旅 图源小红书)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戴学锋看来,小城火爆看似偶然现象,实则厚积薄发,以更轻、更巧的方式放大自身优势,“盘”出独特“卖点”,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卖点”在升级,小城“上新”能力也在增强。

前一天“追泪”偶遇的小余,又和我们在龙王头“平潭有礼”文创店再碰面。小余已经接连跑了3家,只为买到夜光效果的“蓝眼泪”冰箱贴。她说,不仅要把‘蓝眼泪’带回家,晚上还要去星球幻想·蓝眼泪数字奇幻主题乐园,感受一把追泪“黑科技”。“就像追星要追全套!”

“‘全套’背后,是平潭历经多年基础设施、文旅项目等方面建设,逐步搭建起多元的产业形态,其中就包括日渐成熟的‘追泪’服务以及延伸业态。”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郁川坦言,平潭不仅仅只有蓝眼泪这个IP,还有美丽的海岛风光,以及丰富多彩的旅游业态产品供给。

(68海里景区 受访者供图)

去追“两岸情缘”,午后的限山岛,游客们在68海里景区航标塔下排队合影,上海游客高川迎风诵起《乡愁》,因为这是中国大陆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去追赛事,是初入平潭的游客王淑计划外的收获。9日夜晚,龙王头沙滩运动基地,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正激烈开战,中国实力碾压澳大利亚。

(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 记者 金晨 摄)

也有游客只为追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平潭人周榕常教游客解锁“本地人”玩法:坐在木麻黄树下的躺椅喝咖啡看海;捡压浪石描绘成五彩斑斓的图案;在建在石头厝里的南岛语族博物馆看7000年的历史文明……

她说,一千个人能看到一千种平潭,每个人的旅行目的不一样,千万别被“热门玩法”裹挟初衷,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就好。

(石头厝 记者 金晨 摄)

要出圈更要常青

追泪季已过大半,但平潭的旅游旺季还刚开始。在“枕海入眠”海景度假酒店,老板张建一边送走离店的客人,另一边,暑期订单也已提前“砸来”。

民宿,就像反映城市旅游热度的窗口。“追泪季只是‘预热’,暑期才是亲子游带动的旺季。”张建是招康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率先将连片的石头厝改造成为酒店。但业态经营并不一帆风顺。他记得,两年前刚营业时,杭州客人阿邱带家人来度假,结果抱襁褓中的孩子突然发烧,电还跳闸了。

(“枕海入眠”海景度假酒店泳池 受访者供图)

那会的小村,似乎还没做好迎接流量的万全准备,但慢慢在磨合中成长,两年间,阿邱的孩子学会爬楼捣乱,一家人成了这里的常客,村里的民宿也增加了10倍。

当平潭被“网红”等关键词修饰,迎来了“高光”时刻,但也经历着成长的烦恼,高速增长的游客量与旅游接待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平潭理性与激情并存,摸索从自然景观向智慧文旅升级,从观光型向体验型海岛转变。毕竟,‘常青’比‘出圈’更耐人寻味。

旅游消费投诉“先行垫付 代位追偿”机制、涉旅行业服务标准正逐一落地,只为让旅游体验更舒心;作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凭着“风大又怎样?”的不羁,平潭人巧妙将短板变“卖点”,国际风筝冲浪节、国际帆船赛等体育赛事,帆船、空中飞人、拖曳伞等水上业态在此“风生水起”。

(风筝冲浪 图源平潭融媒体)

文旅融合是一个时代命题,未来的路怎么走?“我们看到一些‘网红’城市正在有序构建‘长红’的制度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坦言,政府与市场、自然与人文的相得益彰,才是当代旅游的基础架构,也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架构。要释放更多的善意和温暖,以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现代商业环境留住游客。

当下,“泼天的富贵”还在持续降临,无法预知谁是下一个“流量闸口”,但一个个城市轮动发热,既弹奏出各自的“动听”,又共同构成了中国文旅交织饱满的和声与张力。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