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率部最先挺进东北,却因武器、物资问题,让不少人对他产生误解

从阳化石 2024-05-10 11:17:04

1945年,日军在宣布投降之前,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奉命率部挺进东北,配合苏联红军作战。下辖部队1.5万(含2000多地方干部),兵分三路向东北挺进。

我们知道,曾克林率先抵达东北沈阳,他是中路部队,率领4000多人。

李运昌作于9月6日率领第二梯队抵达山海关,原本山海关驻守日伪军,曾克林部挺进东北是绕开进入东北,与苏联红军取得联系后,在其配合下占领山海关,留副司令李道之驻守山海关,曾克林继续向沈阳进发。

因为山海关是通往东北的咽喉要道,必须牢牢控制,派2个团驻守。李运昌安排妥当后,向锦州进发。此时,曾克林率部已经抵达沈阳,与苏军交涉后,部队驻扎到离沈阳30公里外的苏家屯,虽然对此不满意,但还是接受了,并成立卫戍区。

苏家屯有一个日军最大的仓库交给曾克林,而曾克林抵达沈阳后就开始扩编部队,部队有了,就从这个仓库里拉武器,武器有多少呢?曾克林回忆说:先后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枪2万支,轻重机枪一千挺,还有一百五十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野炮和山炮。李运昌回忆:这里的武器可以武装10万以上的部队。

曾克林扩编部队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几个月从四千多扩编到七万多。

武器拉出来后,先发给扩编的新部队,这也是正常的情况。又用火车向鞍山、营口、安东运送,武装了抵达东北的359旅和山东先到部队,甚至还把一些武器弹药送到山东地区。

不仅仅是日军仓库的武器,还有他们收缴日伪军大量武器,仅仅在沈阳就缴获迫击炮28门,重机枪、轻机枪216挺,步枪3200多支,手枪150多支,炮弹一百余箱,子弹五万发,汽车二十多辆。此外还有绥中也解除一千多人的武装等。

可以说从仓库拉出来的和缴获的武器多达数万,虽然没有做具体统计,可李运昌后来回忆,从日军仓库拿,加上收缴也有10万支左右。武器去向,主要是武装新扩编多部队,有几万支。还给359旅、第二旅、警一旅、山东2师、7师以及冀中部队、新四军3师。以及运往山东多一批,支援热河、冀东部队一部分。在当时来看可谓是遍地都是武器。

当我军借看守仓库机会,拿出一批武器,迅速扩大部队,让美国得知后,向苏联提出交涉,苏联与国民党签订条约,因此仓库被收回。此时的曾克林前往延安汇报工作,并不知情。

延安方面也根据他们反映的情况,做出新的决策,向东北派部队。实际上延安方面早有计划向东北派部队,只是对于东北情况不了解,又考虑到条约限制和不明苏军的态度,因此没有下定派大部队前往的决心,如今上级对东北情况清楚了,争取东北的决心越来越大。

根据曾克林反映各地堆积各种武器,上级命令调往东北地区的部队,把武器留在原地,到东北重新发给武器。有些部队带着少部分武器前往,有些先到的进行武装了,像黄克诚3师部队,在华中和山东留下一部分武器,到东北已经是11月中旬了。武器基本上没有了,只剩下一些弹药还有少量的棉服。

这是因曾克林反映遍地都是武器造成的情况吗?实际上,还发生另一件事。当彭真被派到东北主持工作,苏联向他承诺,有一个武装10万人的仓库准备移交给我方。因此东北局也向中央中央汇报此事。

也就是说,即使曾克林看的仓库被收走,苏军依然答应给10万支枪支,这是完全满足部队需要的。根据曾克林与彭真的反映,也印证了东北武器多。因此给调动的部队发命令,要求他们留下武器。

谁曾想苏军没有兑现承诺,这样使得前来的部队没有武器,让他们陷入被动,使得李运昌、曾克林受到很大埋怨和误会。

前往东北的部队没有拿到武器,又不知道具体什么事情,肯定有情绪,所谓“新兵新枪,老兵老枪”的说法就出来了。很多人找李运昌要武器、武装,因为特殊情况下,也没有做登记,谁来要就给谁,被扣上“本位主义”。因此成立一个清查小组,根本没有所谓不给老部队发武器这回事。

对于这样的现象发生,也是当时客观条件造成的。

0 阅读:112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