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自杀身亡,原因竟然和日本人有关!

南玖卿 2024-04-09 21:06:20

1997年,第一本系统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书籍正式出版,《南京大屠杀》一经问世,就在西方世界引起轩然大波,日本侵略者二战时期在南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被西方世界所熟知。

此书的作者—美籍华人张纯如也被推到了大众前,成了名人。可是,书籍出版7年之后,家庭幸福,事业也处于上升期的张纯如却驱车到一处偏僻的小路,饮弹自尽。

有人说是因为她查阅南京大屠杀资料的时候,过于投入,被资料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血腥残忍画面震撼,因而患了抑郁症,这才选择自杀。

然而,时隔多年,当张纯如的家人公布她的遗书时,人们才发现,张纯如自杀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西方人竟然不知南京大屠杀

1968年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张纯如和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实在是距离太远,但她的祖父是抗日将领,父母也曾亲历那场泯灭人性的大屠杀,即便是后来定居美国,张纯如的父母还是和她讲了很多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1994年,张纯如第一次从父母的口中得知南京大屠杀,为了找到更加详细的资料,她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结果却发现,似南京大屠杀这般惨绝人寰的浩劫,竟无相关书籍记载。

于是,张纯如心里有了一个想法:既然无人记载南京大屠杀,那就由我来撰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吧!

有了这个想法后,她开始四处走访,不远万里,挖掘真相。为了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年大屠杀时的真相,张纯如曾前往南京,与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详细聊起当年大屠杀的始末。

但这还不够,经过华人朋友的帮忙,张纯如也翻阅到了尘封已久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很多文献都是用德文和日文记载的,而她熟悉的却是中文和英文,作为一个作家,张纯如深知被翻译过得资料与原文件所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有出入,为了更加深刻的还原南京大屠杀,张纯如恶补了德语和日语。

后来张纯如又发现当时任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在当时亲眼目睹南京大屠杀时,不仅乘着自己的职务之便,救了很多南京人,还在日记中记录了1937年12月份南京大屠杀时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个发现让张纯如欣喜若狂,因为《拉贝日记》可以作为非常有力的第三方证据证明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得到这一发现后,她立刻赶往柏林,从约翰.拉贝的孙女手中得到了《拉贝日记》。

南京大屠杀—二战时期被遗忘的浩劫

经过张纯如自己亲自翻译资料以及与亲历者的面谈,再加上拜读《拉贝日记》,观看一张张当时留下来到惨不忍睹的照片,张纯如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1937年,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人人自危的年代,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都记录在《南京大屠杀》一书中。

42天的时间内,我国南京城内30多万同胞在经历了魔鬼的折磨,受尽苦难后惨遭枪毙、活埋、挖心。

张纯如历时三年,终于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时出版了《南京大屠杀》一书。该书一经出版,便轰动美国,连续14周登录纽约畅销书名单,就连美国白宫也采购了这本书,张纯如也被美国总统亲自接见。日本人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孽再度震惊世人。

书籍中记载的画面真实、血腥,很多日本史学家见状纷纷跳出来说张纯如书中的资料和照片都是伪造的。随后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公开指责张纯如,他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张纯如书中所述皆是胡编乱造,南京大屠杀根本就不存在。”对此,张纯如顶着来自各界的压力,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与他对质,在铁证面前,日本人的狡辩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担当。

二战之后,德国政府不允许自己的国家篡改历史,即便曾经犯下滔天罪孽,但德国从未否认过,也在战争结束后诚心忏悔,而日本人别说道歉了,至今都不曾承认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累累罪行,令人不齿。

据张纯如的家人回忆,在撰写《南京大屠杀》一书时,由于事件本身非常血腥残忍,再加上张纯如又非常投入,到最后仿佛她自己曾亲临大屠杀一般,在1996年,撰写期间就已经精神高度紧张,母亲劝张纯如是在受不了了就缓一缓再写,张纯如却坚定的说道:“如今我所看到的不及先辈们经历的万分之一,我没有资格说受不了。”

2004年11月9日,36岁的张纯如留下遗书,驱车离开家中,家人还没找到她,就已经得到了她自杀的消息。

对于张纯如之死,毫无疑问,她是自杀的,自《南京大屠杀》出版之后,张纯如就精神高度紧张,但她的自杀就真的只是因为患上了抑郁症吗?

事实上,张纯如在书籍出版之后不仅自己就连她的父母和丈夫孩子都遭到散居美国的日本右翼分子的各种恐吓、威胁。她原本就在撰写书籍,查阅资料时倍感压力,后来书籍出版之后,又遭受到常年的恐吓与威胁,重重压力压的她喘不过来气,终于在2004年,丢下年仅2岁的孩子和家人,选择了饮弹自尽。

结语

若不是因为被常年恐吓威胁,张纯如何至于走到自杀这一步,如今,当我们提起日本,依然非常抵触,但在新时代、新局面下,该如何爱国,值得深思,旅居他国不一定就是忘本,天天高喊抵制日货就真的有用吗?

即便在美国土生土长,张纯如依然对祖国怀着无比深切的情感,张纯如用她的才华和执着以最文明的方式揭露了日本在二战期间的罪行,事实证明,张纯如的方式更加有效,也更容易被人所理解,所铭记。

张纯如虽身死,但她的精神却永存,张先生千古!

1 阅读:147

南玖卿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