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赵光义在高粱河被射死了,会怎么样?

人文之光 2024-05-19 16:03:20

北宋,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局部统一王朝。当然这个定位比较有特点,甚至可谓独一无二。

因为中国古代王朝按照版图情况分类,可以分为大一统王朝(比如秦汉、明清)、偏安王朝(比如东晋、南宋)、分裂时期的正统王朝(比如南朝)、割据王朝(比如孙吴)。唯独像北宋这样的局部统一王朝,很难找到第二个。其实北宋的生态位,应该相当于乱世后的大一统王朝(比如统一三国的西晋,统一南北朝的隋),但是,北宋偏偏没能完成大一统。故而被视为局部统一。

其实这样说明了后世其实对北宋的期望值较高,所以,既然北宋应该处于大一统的状态,所以越南的独立,也被视为北宋的责任。

元朝人修《宋史》的时候,对赵光义的评价较高,在版图方面这样评价:随着定难军的李继捧宣布归顺大宋,此时除了燕云十六州之外,宋朝几乎恢复了汉唐疆域。

当然,赵光义乃至北宋后世君王对于燕云十六州也的确有执念:甚至宋徽宗之所以选择联金灭辽,目的也是打算利用金兵打击契丹,夺回燕云十六州,让自己成为可以比肩太祖、太宗那样的君王。

赵光义本人也为收复燕云十六州付出了很大努力。当然由于没能实现目的,所以,这些努力也被视为无用功。甚至,在高梁河之战中,赵光义还一度被辽兵射伤甚至差不点被辽兵俘虏,成为第二个石重贵。

那么,假设:赵光义在高梁河之战中被辽兵杀死,那么,北宋历史会出现哪些变化?

1、高梁河之战与赵德昭

起初宋朝军队在进入辽境以后处于势如破竹状态。当宋兵抵达高粱河的时候,遭遇辽大将耶律沙的部队。赵光义指挥宋军进攻耶律沙部,耶律沙眼看宋兵兵锋强生,于是只好带着残兵溃逃。赵光义趁机挥师追杀,此时宋军对耶律沙处于大获全胜的状态。

而就在当天夜里,辽国的耶律休哥率骑兵突袭宋军的军阵后方。而耶律沙也指挥残部夹击宋军的左右翼。此时宋军沉浸在白天胜利的喜悦中,对于突袭的辽兵毫无防备,所以宋军很快溃败,折损一万多人。在混战中,赵光义受伤,于是乘坐驴车向南方方向逃亡。

宋军在溃败后重新聚集。但是赵光义当时下落不明。于是宋军很多将领认为,现在皇帝生死未卜。如果在这个节骨眼,皇帝出现不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闹不好辽国会利用宋朝的最高权力出现真空这一点,趁机南下灭掉宋朝(按:檀渊之盟之前,辽确实有吞并宋,成为大一统王朝的想法。)所以此时就应该推举一个新皇帝出来——当然这个具备在后世实实在在落实了。那就是明英宗出击瓦剌被俘虏以后,瓦剌人打算趁机吞并明朝。而明廷也及时拥立朱祁钰为皇帝,粉碎了瓦剌人的图谋。

当时宋军将领们认为,赵光义的侄儿、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就在军中,所以,应该拥立赵德昭为皇帝。就在赵德昭犹豫的时候,赵光义坐着驴车找到宋军,并且也知道了关于将领打算拥立赵德昭为皇帝的图谋。所以之后赵光义不断打压赵德昭。赵德昭也知道,二叔已经容不下自己了。最终被迫自杀。

2、另一个时空的猜想

假设,当时赵光义已经被杀,那么,历史的走向会如何?

首先,赵德昭称帝确实有法理依据。毕竟其父亲赵匡胤是大宋开国皇帝。即便是我们这个时空里,北宋君王都是赵二的后代,但是他们祭祖的时候,也得祭祀赵匡胤,毕竟赵匡胤是太祖皇帝。

所以这一点来看,赵德昭称帝阻力不会太大。

赵德昭称帝以后,宋和辽依旧会处于对峙状态:毕竟在赵光义北伐契丹之前,北汉已经灭亡。所以赵德昭通过整个大宋的体量,来硬刚辽国,其成绩也未必会输给辽。

其次,赵光义因为军中威望不足,且以兄终弟及的名义称帝,所以担心军队不服。因此对于将领的临阵发挥权益有打压心理。而赵德昭称帝则没有这个心理负担,所以宋朝将领的自主权也会相对大一些:即宋朝的对外战争成绩,可能要比我们这个时空好很多。

当然,在赵德昭称帝的那个时空里,还会发生什么,已经无法继续推演了。但是大概率来说,靖康之耻不会发生。甚至世界历史走向都会改写——因为或许赵德昭称帝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会间接影响后来女真、鞑靼(蒙古)的历史,西夏也不会存在。如果蒙古没有崛起,也谈不上蒙古西征,整个中亚、西亚、东欧的历史,都会和我们这个时空,出现大幅度变化。

0 阅读:248

人文之光

简介: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一座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