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路军总的负责人,建国后搭档成开国元帅,他却以凄凉收场

绿海看历史 2024-05-11 21:56:55

1936年的西征是红军为数不多失败的军事行动,远征西北的两万健儿伤亡大半,幸存者不到十分之一。而负责指挥此次西征的陈昌浩同志也历尽磨难,他好不容易从敌人的枪口下死里逃生,后来却又卷入到中共党内的政治风暴中,最终慢慢被“边缘化”,从红色革命的核心领导者转变为一名籍籍无名的中层干部。

陈昌浩是留苏的高材生,曾在莫斯科某大学深造过三年时间,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及诸多军事理论。1931年,他被委派到鄂豫皖苏区工作,与徐帅、张国焘组成了著名的“铁三角”,三人联手指挥红四方面军作战。不得不说,陈昌浩的军事指挥才能极其出色,在1931年到1934年间,他与徐帅一起策划、指挥了诸多中、大型战役,数次给予反动派沉重打击,将鄂豫皖苏区的实控范围扩大了数倍,而红四方面军也趁势扩军,兵员人员一度从2万发展到10万,实力与红一方面军不相上下。

然而,在1934年下旬,红四方面军受“左倾”思想影响,在军事上愈发激进,竟放弃以往的游击战法,转而与国民党军正面接战,结果吃了大亏,部队损失惨重,皖西、豫南等苏区也接连被占领,这导致四方面军的活动范围大受限制,进退两难。陈昌浩见状,当即找张国焘和徐帅商议下一步作战计划,在经过一番深入交流和研讨之后,三人一致决定离开鄂豫皖,向川西进军,与一方面军会合,整合红色力量东山再起。

在此期间,张国焘野心膨胀,竟公然和党中央唱“对台戏”,意欲夺取革命队伍的最高领导权。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昌浩没能站稳立场,居然选择了偏向张国焘,此举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为陈昌浩将来的失势埋下了伏笔。

1936年初,在共产国际的调和之下,张国焘最终选择了屈服,同意重新接受中共中央的领导,不再搞“对立”。不久之后,四方面军便和二方面军一起离开四川,进入甘陕交界地带驻扎。当年10月,中共中央在经过反复商讨之后,决定抽调两万红军进行西征,而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权则由陈昌浩和徐帅联合执掌。

起初,西征行动一切顺利,红军很快便抵达预定位置。但没过多久,盘踞在甘肃、宁夏的反动派便集结重兵开始攻击红军,红军本就不熟悉西北的环境,且在人数和装备上处于劣势,因此在与敌人的交战中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官兵损失惨重,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便减员了三分之一。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陈昌浩在和徐帅商议之后,决定放弃原有计划,转而向新疆进军,借以寻求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庇护。但谁料国民党军一直对红军紧追不舍,红军只能且战且走,到了1937年初,红军大部队彻底被打散,仅剩几个连级规模的小股部队还在依托祁连山继续和敌人作战。

而陈昌浩则在一次遭遇战中意外与部队离散,他只身一人独木难支,没办法再继续向新疆前进,于是便化妆成小商贩原路返回,在历经层层劫难后终于回归延安。此时延安正在清算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而陈昌浩过去又曾与张国焘来往密切,因此他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牵连,先后多次受到党中央以及红军总政部的批评。

接连的打击使陈昌浩意识消沉,一度茶饭不思、整夜失眠,久而久之,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被迫离开延安,前往苏联接受治疗。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陈昌浩很快便受到战乱影响,被迫四处漂泊、流浪,直到1943年左右,他方才受到苏共的接济,生活处境稍稍好转。抗战结束后,他数次写信给中共中央,请求回国工作,但却并未收到任何回复,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待在苏联。

1952年,中共中央终于批准了他的回国请求,他这才回到了阔别十余年之久的祖国!此时徐帅已经成为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的核心领导人,而李先念、王树声等红四方面军老将也都名满天下、享誉全国,唯独陈昌浩一直“退步”,他在回国后仅仅只当了一个副局长,党内地位远不及老战友和老下属。动荡时期,陈昌浩受到了居心叵测者的“围攻”,他一时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愈发低落、恍惚,1967年,他实在受不了心理上的折磨,自杀身亡,时年61岁。

0 阅读:151

绿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