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越边境几十万部队向越南境内开进。虽然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我军推进迅速,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17日的战斗过程中,解放军第11军第31师93团一个营的战士竟然在前线激烈战斗的时候,全部跑去抬遗体,差点延误战机。
幸而指挥部及时发现前线部队在指挥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部署,这才能没有酿成大祸。战后,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丛林之虎何其宗中将回忆:前线战斗正激烈,战士们却在抬遗体。
一、11军进军越南第一仗,出现了突发情况
第11军驻扎地——云南金坪的正对面就是越军主力部队316A师的阵地。当时越军在金坪对面部署了长达30公里的防御阵地,由越军主力部队316A师98团(欠7营)、莱州省军事指挥部所属741团、193团2营、2个炮兵营和一部分特工部队在此防守,总兵力达到了5000多人。
当时越军为了在长达30公里的防御阵地上取得优势地位,还动员了大量的民兵在此配合正规军作战。因越军在此构筑阵地已久,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阵地防线。不论是构筑的工事,部署的兵力,组织的火力点,埋设的地雷阵,还是形成的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都已经相当成熟。
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向越南出兵时,第11军按照原本战斗部署和第14军、第13军在西线云南方向向越南进发。第11军的任务是从云南的金坪方向,向越南境内的封土、巴丹作辅助突击,帮助解放军主要进攻部队的作战,在打击敌人的同时牵制越军主力,防止敌人支援越南老街。
相比于同在西线作战的第14军、第13军,第11军的实力略显单薄。这支部队是在1969年全军大调整的时候重新组建的,只有2个陆军师,属于简编军。在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第11军辖陆军第31师、第32师、师炮团、高炮团、配属云南、昆明等临时调拨部队,共40000多人向越军发动进攻。
第11军军长陈家贵在出兵前就根据越南的情况进行了战斗部署。在第一阶段,陈家贵令第31师等部沿着楠那河向越南封土、巴丹进发,途中遇到敌人就进攻,形成正面进攻态势,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夺取巴沙山口等战略要点。令第32师为军区预备队,大部队在第31师后方随时待命,准备进行支援,同时派出第32师第94团歼灭在西罗楼阵地进行防守的越军,为我军主力部队提供侧翼防护。
在第二阶段,陈家贵令第31师主力部队向封土县城发动进攻,震慑巴丹地区的敌人,随后继续向前进发,在冯登、王宝地区等待大部队。令第32师机动至河口地区,化整为零,3个团分别配合第13军、14军,配合主力部队进攻沙巴、郭参、春斗地区。
从战略安排上看,军长陈家贵的安排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执行具体作战计划的时候,因我军部分指战员战斗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失误。这才导致当时31师93团在越南战场上出现了前面一部分部队打得火热,后方预备队却全都跑去搬运战士遗体的指挥失误问题。
不过好在我军当时信息通讯准备工作比较得当,31师93团2营在前线作战的时候及时向团指挥部报告没有预备队了,部队处于停止进攻状态。
得知消息后,指挥部紧急派参谋长带着警卫班上前支援,何其宗来到2营阵地后发现,并不是没有预备队了,而是预备队基本都去搬运牺牲烈士的遗体和抬重伤员了。
当时我中央军委给全军下达的命令是不允许把烈士的遗体丢在别国的土地上,所以在战斗开始后预备队就开始搬运遗体,帮忙抢救重伤员。
虽然这样的做法是很好的,但抬一个人就需要4个人,重伤也需要往回运送,预备队所有人都在抢担架从阵地上往后方运送伤员,所以就没有了预备队。面对这种情况,前线指战员只有向指挥部报告。
二、趁夜色靠近越军阵地,奇袭被发现
战斗开始前,第11军各部队按照预定作战计划向越南进发。当时93团在何其宗的细致安排下,全团2000多人在5天行军途中无一例意外情况。当时31师分配给93团的任务是在1979年2月17日战斗开始后在金坪方向歼灭1108高地的敌人。正是在这里的战斗中,第93团出现了“前线打得火热,预备队却在忙着搬运遗体”的情况。
当时越军莱州省742团64营的一部分兵力分别驻扎在1108高地周围的967、1002、897高地,营部设在1108高地。越军莱州省742团64营这部分将近200人的部队在这片区域共部署了重机枪阵地13个、12.7毫米高射机枪阵地5个、迫击炮阵地3个、土木质步兵掩体60个。再加上占据地形优势,这样的部署可以说是易守难攻。但1108高地位于越南巴封公路北侧制高点,不拿下此地,后续作战无法保障。
在对敌人情况侦察清楚后,我军发现,虽然越军占据地形优势,火力点覆盖面广,还有防步兵地雷场,主要防御方向就是麻粟坡至931高地西侧的空旷地带,但我军可以通过奇袭
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把敌人的防御阵地撕开一个口子。只要撕开口子,攻克1108高地就会容易许多。
当时93团决定派一部分兵力在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火力,集中主要火力向967和1002高地进攻,拿下1102后就可以顺势对1108高地进行侧面包围。同时,令派一支部队从897高地的河谷地带穿插至越军莱州省742团64营防区外的914高地和1002高地的中间带,只要拿下914高地,我军就可以在就可以对1108高地形成完整的包围圈,来一个关门打狗!
制定好战斗计划后,何其宗向各部队下达作战任务:由93团2营在967高地、1002高地正面进攻,突破1002高地后另派1个排在麻粟坡至931高地西侧的空旷地带佯攻,吸引敌人火力,同步向1108高地和914高地进攻,形成对1108高地的侧面包围圈。由93团3营(欠7连、8连)在1108高地侧翼进行进攻,8连负责在914高地攻克后穿插,与2营形成完整包围圈。
战斗部署完毕后,各部队迅速进行战斗准备。因为是采用的奇袭战术,所以93团于1979年2月17日0时开始行动,在夜色的掩护下,我军于2月17日凌晨3时55分越过藤条河,随后继续向敌阵地靠近。当时我军计划尽可能地接近敌人阵地,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结束奇袭战斗。但是在4连进至距离1002高地30米的时候,越军哨兵发现我军动向。随后双方展开战斗,虽是被提前发现,但也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奇袭的效果,4连仅用了9分钟时间就占领了1002高地。随后,进攻1108高地的战斗开始。
当时虽然越军在该地占据各种地形优势,但因我军突袭,敌人来不及反应,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占到了一定的战场主动权。在随后攻克1108高地的战斗中,93团2营、3营几个连在前线灵活作战,互相支援,并没有让越军占到太大的便宜。战斗一直持续至2月18日11时45分顺利结束。
三、前线战斗激烈,后方预备队却空无一人
虽然最后的战斗结果是好的,但在战斗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军的一些问题。93团在出兵之前刚刚进行过扩编,很多战士是都是新兵,不少指战员也没有参加过实际战斗。面对战场上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无法做到灵活应对。
93团2营在进攻1108高地的时候打到一半竟然停止了进攻,还向团指挥部报告没有预备队了。当时在进行战斗部署的时候何其宗充分预设到了战场上的情况,在人员部署上更是越军的几倍,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碰到硬茬了?
带着这样的疑问,身为参谋长的何其宗带着警卫队来到2营阵地上,这才得知预备队都在抬烈士遗体和抢救重伤员。
了解清楚战场情况后,何其宗马上就明白了,这是因为前线指挥员没有作战经验,人员任务分配不均导致的。虽然抢救伤员和搬运烈士遗体刻不容缓,但为了不延误战机,战斗不能停止。随后他立即调整部署,把2营剩余所有战斗人员打破建制,重新进行部署。
当时2营在前线作战的部队有3个连,这三个连长都是平级,谁说了都不算,谁也不服谁,意见不统一战斗很难打出成效。经过权衡,何其宗命令6连长陆天银负责指挥前线3个连的战斗,部队重新向1108高地发动进攻。随后,何其宗命令自己带来的警卫班和后勤部队一起上战场抬烈士遗体,自己也加入抢救转移重伤员的队伍,预备队随时等待支援前线战斗。
经过何其宗的调整后,预备队有了,2营进攻1008高地的战斗得以继续进行。随后2营和3营8连会合,形成对1108高地的完整包围圈,经过理解战斗,我军于1979年2月18日11时45分结束在该地的战斗,获得胜利。
虽然在战斗过程中出现了一点意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攻打越军高地的战斗是解放军在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最早突破并占领敌人阵地的战斗。我军在战斗过程中大胆迂回,从多个方向发动突袭,抓住敌人防御重点进行战斗部署。通过在战斗中躲避比敌人锋芒、进攻弱点地区,实现这种突袭战的完美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93团共伤亡70多人,歼灭越军174人,俘虏20人,缴获各种火炮11门,火箭筒4具,各类机枪13挺炮弹2900发,枪弹100000发。从缴获的物资来看,在该地防守的越军战斗力并不弱!
参考资料:《兵器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