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唯一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晋武帝,为何因为一句戏言被美女杀害

寻根拜祖 2024-01-21 18:31:40

东晋太元21年(396年)九月的一天晚上,晋武帝司马曜跟往常一样,在一大堆美女的簇拥下喝得东倒西歪。

美酒醉人,美女更醉人,司马曜太嗨了,一时兴起,他一把捏住张贵人的下巴戏谑道:“朕宠幸你十余年都生不出一个儿子,如今你都快三十岁了,肤也不白了,皮也不嫩了,白占了一个贵人的位置,明天我就废了你,用更年轻漂亮的姑娘替代你。”

张贵人一哆嗦,不由想起那些人老珠黄的女人们蜷缩于冷宫的凄凉:老娘伺候你十几年,你想换就换啊?你把老娘当旧衣裳,老娘还想把你当臭袜子呢,看谁先甩了谁!

张贵人有一项绝技,号称“千杯不倒”,于是她灵机一动,加快了劝酒的力度,摆出一副赵子龙勇闯曹营的架势,独挑司马曜和他的侍卫们。

不大一会儿功夫,那些傻老爷们、假老爷们全都倒下了,包括司马曜。张贵人一阵冷笑:“姐妹们,给陛下加床被,他嘴巴有点臭,捂死,使点劲……”

就这样,司马曜在醉梦中稀里糊涂地被心爱的女人送上了西天,时年才34岁,死得老憋屈了。

一国之君居然被一群女人活活捂死,估计嘉靖帝读到这段历史时都忍不住笑了。

弑杀皇帝那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啊,张贵人还不得被千刀万剐了?有意思的是,这女人竟然用一个很拙劣的理由蒙混过关了:“陛下做了一个很可怕的噩梦,‘因魇暴崩‘了。”

太有才了,有点可怜“壬寅宫变”中的那群宫女,你们就不会说“陛下脖子凉,我们给他套了几圈围脖”吗?

司马道子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腰:严肃点,咱这是在弑君呐!

司马道子是司马曜的同母弟弟,时任太子太傅、录尚书事。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说,这家伙才是杀害司马曜的真凶。

司马曜对弟弟可谓巴心巴肝,司马道子怎么会杀害哥哥呢?吕先生的这个结论是不是太武断了呢?

确实如此,这哥俩感情不是一般的好。当年他们的老爸简文帝司马昱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儿子没少生,但儿子们像是跟他有仇似的,睁眼看一眼老爸就跑,一个没留住。

司马昱都被整抑郁了,只好向相士求助。相士很有神通,他将司马昱身边的女人们看了个遍,突然指着一个皮肤黝黑的婢女说:她能给你生贵子。

司马昱被迫改口味,还真准,这位叫李陵容的婢女先后给他诞下司马曜和司马道子,这哥俩也成为司马昱唯二的两个儿子。

大概由于这段神奇的经历,娘仨关系亲密,尤其是司马曜当了皇帝后,让不谙政事的弟弟一步登天,成了东晋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咱都知道,当年西晋就是因为宗室之乱才导致亡国之祸,司马曜难道不明白这么做的隐患吗?

司马曜不是昏君,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原来,彼时的东晋政局被门阀家族把控,为了皇权的独立,他只能拉自己的朋友圈,亲弟弟当然是第一人选。

此时的东晋已经经历过了第一波动荡,琅琊王氏早就日落西山,掌权的是以桓温为首的谯国桓氏,以及陈郡谢氏、太原王氏。

桓温为了篡位,废了司马奕,改立司马昱。司马昱这个傀儡皇帝当得很糟心,仅仅八个月就糟心死了。

那年司马曜才10岁,估计司马昱不想让儿子遭罪,临终前他留下遗诏:桓温摄政如周公,司马曜可辅佐就辅佐,如不可,你就“自取之”吧。

这个词是不是很熟悉?对了,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托孤之辞。但很显然,刘备这么说只是谦辞,而司马昱却是心里话。

如果这道诏书发出,等于给桓温篡位制造了法理。就在此时,一个叫王坦之的牛人冲过来一把撕碎圣旨。

王坦之为何这么牛呢?理由很简单,他是太原王氏的当家人,如果桓温当了皇帝,他和太原王氏还怎么活?

接着,王坦之联合谢安,将崇德太后褚蒜子推上台面临朝称制,生生地将桓温挡在了“周公”的宝座下面。

桓温上老火了,第二年就憋屈死了,桓氏家族由此实力大损,而谢氏、太原王氏则翻身成为东晋最牛的家族。

为了感谢这两家,司马曜迎娶了王家姑娘王法慧,司马道子也娶了王国宝的妹妹,这位王国宝正是谢安的女婿。

以前是“王与马统天下”,现在是“王谢马共天下”,其乐融融。

几年后,司马曜亲政了,他这才发现,哪特么有其乐融融?老子的皇权被豪门家族瓜分得只剩骨头架子了!

尤其是“淝水之战”后,谢家权倾天下,一点不比桓温差。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司马曜才想到了弟弟,于是在司马道子以及王氏家族的打击下,谢氏倒了。

皇权回归,司马曜成了东晋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拥有实权的皇帝。

原来所谓的门阀家族跟豆腐渣差不多嘛!有这么简单吗?当然不会,事实上门阀就像野草,根本除不尽,比如说桓氏,桓温死了,桓家确实元气大伤,但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后来桓温的儿子桓玄还当了桓楚开国皇帝。

所以,司马曜的胜利只是阶段性的领跑,更大的考验来了,因为太原王氏闹内讧了。

前面我们讲过,王坦之将两个族侄女分别嫁给司马曜和琅琊王司马道子兄弟,太原王氏以皇后王法慧的哥哥王恭,和琅琊王妃的哥哥王忱、王国宝为中心,形成了两大派系,王家人内部咬起来了。

这哥仨都是“性情哥”,王恭是“火药子”,王忱是“酒蒙子”,王国宝是“纨绔子”,三人将朝廷搅得天翻地覆。

王恭性情刚烈,发起脾气来连司马道子都害怕。

有一回司马道子设宴,席间来了一位姓裴的美女,此女不光长得漂亮,口才还特别好,与在座的宾客侃侃而谈关于“人臣失节”的宏篇大论。

东晋好清谈,连女人都赶时髦,你服不服?可是在座的名士们却都忍不住捂嘴偷笑,原来这位裴氏是某位官员的儿媳,因为被司马道子相中,成了琅琊王府的“长期顾问”。司马道子也不顾世人鄙视的眼神,与裴氏打得火热。

一个失节的女人居然公然谈论“人臣失节”,你说讽刺不?于是王恭火了,他腾地跳起来,指着司马道子的鼻子说:“堂堂宰相府上竟然出现失行妇人,告辞!”说罢甩袖而去,羞得司马道子的脸成了万花筒。

王忱是个酒蒙子,也是个才子,就是长得有点磕碜,跟他弟弟王国宝完全相反,因此世人给他们哥俩分别起了个绰号,王忱叫“狗面人心”,王国宝叫“人面狗心”。

王忱具备魏晋南北朝所有名士的毛病,这伙计酒不离手,常常一醉数月,喝醉了还裸行。他老丈人死的时候,王忱带着十几个宾客,醉醺醺地光屁股围着棺材转了三圈,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王家起内讧时,王恭本想与王忱和解,却不料有人故意从中挑唆,假托王忱的话将王恭臭骂一顿,从此两派再也无法调和了。

王国宝就是个活宝,这家伙脚踩谢氏、王氏、司马氏三条船,却专干过河拆桥的事,先帮司马氏干掉老丈人谢安,后来又背叛司马道子讨好司马曜,司马曜驾崩后,他又调转船头投进司马道子的怀抱,身段相当的柔软。

司马曜与司马道子哥俩好,就没办法让王恭、王忱、王国宝哥仨好吗?

问题就出在司马曜和司马道子身上,因为这哥俩也翻脸了,王恭和王忱、王国宝的斗争,其实就是司马家族内斗的延伸。

司马曜也够糟心的,好容易扳倒了桓氏、谢氏,睁眼一看被亲弟弟抄了后路,满朝堂全是司马道子的人。桓氏、谢氏再凶猛,篡权没那么容易,可如果亲弟弟要篡位的话,连禅让仪式都不需要。

如果司马道子是块料也就罢了,好歹肉也烂在司马家的锅里了,偏偏这伙计就是个“贪婪骄恣,宠昵群小”的烂货,无非是凭借家族的优势占据了权力中枢。

司马道子也是个大酒缸,有一回喝得不省人事,等清醒过来的时候家人告诉他:报告老爷,咱家少爷顶替你掌了录尚书事。

少爷是指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这小子居然趁他爹荒淫无度的时候在背后下手,夺了他爹的大权。从此以后,司马道子和儿子分权治天下,号称“东录”和“西录”。

权力面前无父子,何况兄弟?所以,吕思勉先生认为,因为一句酒后戏言,张贵人就弑杀皇帝的可能性不大,司马道子应该就是幕后主使。

吕先生的推论虽然没有证据,但符合逻辑,因为对司马道子父子来说,司马曜的威胁太大,如果换作司马德宗上台的话,那就高枕无忧了。

司马德宗就是司马曜的太子,这娃儿贼可怜,智商比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还要低,连春夏秋冬都分不清。

果然,司马德宗即位后,根本不提父亲的离奇死因,也没有处置张贵人,就当他爹酒喝多了,走丢了。

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已经无法复原,门阀时代的政治凶险难以言表,死一个皇帝就是一场毛毛雨啦。

6 阅读:2033

寻根拜祖

简介:汲取先人营养,滋润后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