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浙江军区司令员,61岁被免职,晚年两个儿子被判死刑与死缓

陶陶读历史 2024-04-13 12:21:42
前言

在战乱的年代,国家涌现出一批保家卫国的英雄,他们将大部分时光奉献在战场上。而随着国家的建立,这些昔日有功之臣被分配到国家各个领域,继续为人民作出贡献。

无论是在政府机构还是在社会组织,这些英雄们都充满热忱地服务人民,用他们的才华和经验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可惜,有一位少将在九一三事件爆发后,对上级部门要求传达基层的文件通知却敷衍了事。这一行为在1972年引发了公开批判,并导致了他的免职和被隔离审查的处分。

从那时起,他便逐渐淡出了政坛的角色。

与此同时,他对儿子的教育也存在疏忽,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儿子被判处死刑,而另一个则被判处了死缓。这样的结果无疑令人深感遗憾。

那么,这位少将究竟是谁?他的两个儿子又为什么会被分别判处死刑和死缓呢?

熊应堂的革命之路

这位少将叫做熊应堂,他1911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他在很小的年纪就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经历了无尽的苦难和欺凌。正是由于这些经历,他深刻认识到拥有一门手艺,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他身体瘦小,许多需要体力的工作都无法胜任。于是,他决定向当地的理发师学习技艺,以此为契机加入了红军部队。

在红军部队中,熊应堂不仅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一名红军理发师,还经常协助队里完成一些简单的后勤工作。

他的聪明机敏在一次战斗中得到了体现,他成功缴获了敌人的手枪,并借此机会投身到土地革命的战斗中。从那时起,他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军旅生涯。

在红四方面军中的岁月里,熊应堂积极参与了鄂豫皖四次“反围剿”战役,并为创建川陕苏区和长征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多次建立了奇功,因此曾被任命为红军的团长。长征到达陕北后,熊应堂这位出身理发师的杰出将领受到了组织上的重点培养,被派往红军大学和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深造。

毕业后,熊应堂来到了新四军工作,并先后担任过团长、副旅长和旅长等职务。在解放战争期间,熊应堂的最高职务是三野副军长,而在建国后,他又晋升为军长的职位。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盛大的授衔仪式。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上,熊应堂因为他的丰功伟绩和资历经验,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

随着授衔仪式的结束,熊应堂将军开始长期在浙江省工作。他以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政治智慧,逐渐崭露头角。

他的成就不可谓不高,最终升至浙江省委书记的职位。

身为位高权重的人,更应该小心翼翼,避免一步错失,以免人生跌入谷底。然而,可惜的是,熊应堂却在一个重要的时刻犯下了错误,导致他的人生走向了低谷。

那是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后,熊应堂对上级部门要求传达基层文件通知的任务敷衍了事。

因此,61岁的熊应堂在1972年受到了中央公开批评并被免职。随后,他接受了隔离审查的处分,并逐渐淡出了政坛的舞台。

在熊应堂最终从隔离审查中走出来,并恢复了工作后,他被派往四川参与国防建设工作。

然而,他平顺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他痛苦的消息,那就是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子被判刑。

“老子英雄儿混蛋?”教子无方终成错

1952年,熊应堂和妻子在上海迎来了两个儿子的诞生。然而,由于熊应堂忙于军事工作,且教育水平有限,他无法分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亲自照顾和教育这两个孩子。

因此,他将孩子们的教育任务完全交给了妻子。

然而,正是因为母亲对他们的过度放纵和溺爱,才导致了熊应堂的两个儿子走上了这样的下场。

熊应堂在两个儿子出生后给他们取名为熊北平和熊紫平。当两兄弟还在蹒跚学步时,他们非常可爱,把自己的父亲视为心中的偶像,总是咿咿呀呀地说着:“我们长大后要像爸爸一样。”

然而,这些话只是幼稚无知的孩子的口头禅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母亲的过度溺爱和家庭条件的优越,熊应堂的两个儿子变得傲慢跋扈、娇纵任性,他们变成了家里的公子哥,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心情稍有不愉快,他们就会对身边的人大声嚷嚷、发脾气,毫不顾忌他人的感受。

从上学开始,熊北平和熊紫平两兄弟几乎没有将同学和老师放在眼里。他们常常因为不高兴而动手打人或者辱骂他人,毫无尊师重道的概念。

由于两兄弟家庭的原因,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保持沉默,不敢表达不满。这种缺乏抵抗的行为反而助长了熊北平和熊紫平的肆无忌惮,他们开始进行偷窃、欺骗等恶劣行为。

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虽然每次都有熊夫人帮他们撇清关系,但总会有一些事情传到熊应堂将军的耳朵里。

然而,他没有立即向儿子们询问情况,也没有亲自进行严格的管教。相反,他决定将熊北平和熊紫平送入军队,希望他们通过军队生活的磨砺和艰苦,得到一些教训和成长。

不久之后,熊北平和熊紫平两兄弟被他们的父亲送进了军队,但并不是熊应堂将军直接管理的部队。然而,即使来到部队,他们的嚣张行为并没有改变。

部队里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父亲是熊应堂,因此不敢对他们施加任何约束。在服役期间,他们依旧像在学校一样不遵守纪律,经常喝酒闹事,甚至拒绝参加训练。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服役期间,他们还强奸了一名女兵。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两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能够顺利退伍,并且各自获得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机会——一个在杭州重型机械厂,另一个在杭州锅炉厂做工人。

然而,熊北平和熊紫平两兄弟并没有改掉他们的恶习,他们在工作中仍然无所事事,只顾吃饭、睡觉、耍流氓和搞破坏。

他们从未认真工作过一天,没有为工厂做过任何正面贡献。更糟糕的是,他们的破坏行为几乎导致了工厂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由于他们的恶劣行为,工厂的其他工人给他们起了一个绰号:两头恶熊。这个绰号不仅是对他们的行为的讽刺,也反映了他们在工厂中的恶名声。

熊家位于杭州清波桥边,是一栋宽敞的别墅,拥有独立的院子和大门。这个区域戒备森严,有解放军战士轮班守卫,确保安全。

然而,在1974年至1978年的四年间,熊北平和熊紫平逐渐组成了一个犯罪团伙,与马少华、钱永明等14人合谋。

他们以各种借口如“谈恋爱”、“介绍工作”等,哄骗了140多名年轻女性到他们家里,进行了强奸、轮奸、猥亵等违法犯罪活动。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些女性受到侵害后,熊家两兄弟以及其他地痞流氓还会故意恐吓她们,给她们施加更多的伤害。

据统计,仅仅被两兄弟侵害的女性就达到了57人之多。

尽管这一系列丑闻渐渐传到了熊家母亲的耳中,然而她并没有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严厉的教育,反而多次以熊应堂的名义为二熊找借口和提供保护。

这种行为令人难以理解,她竟然对这些恶行视而不见,反而违背了作为母亲的责任。

然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熊应堂对于这一切竟然一无所知,他被妻子多次欺骗,对事实一无所知。

后来,在人民群众不断坚持的举报之下,1978年10月,杭州市公安局通过持续的整理和搜集,终于获取了熊家两兄弟的所有犯罪证据。

拿到了证据,但由于熊家两兄弟特殊的身份背景,杭州市公安局特地向上级领导请示,并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决定对其进行抓捕。

当这些恶行终于传到了熊应堂老将军的耳中后,老将军的脸色变得煞白,就像是冰雪覆盖一样。

但是,熊将军这位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革命家并没有辜负他的军人身份。他组织观念强,冷静思考后,没有为儿子说过一句话,也没有对此案进行任何干涉。

同时,熊将军严令妻子不得过问此案,决定将其完全交由杭州市司法部门审理和判决,不许利用关系为两个儿子求情。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熊应堂的小儿子熊紫平在1979年11月14日下午杭州市的公判大会上表现得非常自信,甚至嚣张地声称他的父亲不会对他们做出任何惩罚。

这种态度激怒了在场的干部和6000多名人民群众。相比之下,熊北平的态度似乎还算可以。

基于这一情况,最终的判决结果如下:由于熊紫平的恶劣态度,他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熊北平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两年。

随着熊紫平被当场处决,熊北平则被送往劳改队进行劳动改造。然而,他的“公子哥”脾性并没有得到改变,无法接受如此巨大的落差。

在与其他犯人发生争执后,他感到无法忍受,最终选择了自杀。

随着岁月的流逝,熊应堂将军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仿佛成为了家族中被遗忘的一段历史。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公开亮相过。

1988年,军队第二次实行军衔制度,中央军委主席亲自签发了一项命令,授予了100多位老将军一级红星荣誉勋章,而熊应堂将军的名字也在其中。

1996年,熊应堂将军悄然离世,享年85岁。

结语

熊应堂将军的一生一直坚持原则,公正正派,善于团结同志,与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

他的生活简朴,廉洁奉公,一直保持着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展现了一位老红军的革命本色。

然而,在熊应堂将军的管教孩子的问题上,他确实犯下了错误,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36 阅读:31226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