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具体做了哪一些事?让后世对他的评价,走向两个极端

精写历史事 2024-01-15 06:57:15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饱受争议的皇帝。

功过由后人评说,秦始皇有功有过,那么,他是具体做了哪一些事,让后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秦始皇是否残暴不堪?或者功大于过?接下来我们来扒一扒。

秦始皇的功

秦始皇的治国措施,被后人所熟悉,并称赞不已。具体有以下几件事。

一:统一天下。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加强了文化与思想的统一,促进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二: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等,这也进一步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秦始皇功不可没。

三:打击匈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向北方出击。蒙恬一路横扫,凭借强大的武力,很快将匈奴赶出了河套地区,一直赶到了阴山以北。

并且,沿着黄河建起了很多城镇,又从内地迁移罪犯去填充,作为阻挡匈奴的防线。

四:修建长城。秦始皇把匈奴赶走后,将秦,赵,燕三国留下的旧长城连接到一起,形成了一道超越万里的防线,进一步巩固了北方边境的安全。

五:兴建水利。秦始皇下令修建重要的水利工程,如:灵渠等。

秦始皇的过

一:大兴土木,营造宫室。

秦始皇从前几年攻灭六国的时候起,每打下一个国家的都城,还身为秦王的嬴政,就派人去把那个国家的王宫画下来,然后再渭水北岸建造一个一模一样的。

六国依次被灭,渭水北岸就依次矗立起六座崭新的王宫。就这样,秦始皇还是不满足。

在统一天下的第二年,他又在渭河南岸建造极庙,在骊山的脚下建造甘泉宫前殿,两座宫殿以甬道相连,通过甬道,可以从咸阳直达骊山,不受外界任何干扰。

全国的工匠没日没夜地劳作,前后几年的时间,一座又一座的宫殿在咸阳四面拔地而起(据说宫殿有二百七十座之多)。

不仅如此,秦始皇从登基之时开始,就命人在骊山替自己修建帝陵。骊山是咸阳东北部的一座名山,风景秀丽,使人流连忘返。

骊山陵墓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再加上庞大的秦兵马俑阵列,整个工程极其恐怖,相当于凿空一座山,在里面建一座城。

为了修建如此庞大的工程,秦朝政府征调的人数超过七十万,前后历时三十年才把这个工程建造完毕。

即使是这样,秦始皇还不知足。公元前212年,他颁布命令,动用全国的资源,开始建造人类史上最壮观的超级宫殿——阿房宫。

阿房宫之宏大,超乎人们的想象,仅仅是一座前殿,就接近明朝故宫的大小!

建造这样的超级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已经超出了秦帝国的承受能力,可秦始皇不顾百姓的死活,只为自己的一己私利。

二:频繁出巡,好大喜功。

天下统一后,秦始皇下令修建了许多驰道——一种专供皇帝专用的规格道路。这些道路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为天子出巡提供了便利。

作为皇帝,到四方狩猎,体察民情,考核官吏,这是再正常不过了。从尧舜时代就有这样的传统,历朝历代的帝王也都有出巡的举动。

可是,到了秦始皇这里,意义却变了。他出巡的绝大部分目的,并不是抚慰百姓,而是夸耀自己的功德。

他每到一个地方,就让人立一座石碑,在上面刻上对自己歌颂功德的辞章,以此向百姓,后世宣扬自己的伟大功勋。

三:追求长生不老,被术士欺骗,造成焚书坑儒的惨案。

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为了庆祝秦国取得的成就,就在咸阳宫大摆宴席。

这时候秦始皇的仆射周青臣,大为吹捧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其中特别讲到了郡县制的伟大之处,认为郡县制是使国家稳定的利器。

这时候,博士生淳于越站出来表明,从古至今,国家能够安定,都是因为有分封制的存在。

本来是两个人的学术争论,可是李斯却来横插一脚,他指责淳于越“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

于是,李斯建议焚书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统治。

焚书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卢生逃亡事件,秦始皇羞恨交加,下令在咸阳搜捕术士。被捕的术士相互牵扯,导致迫害的范围迅速扩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说说。

秦始皇一生追求长生不老,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人们都想方设法迎合。一些所谓的“异人”纷纷求见,献上自己的长生不老“秘方”。

秦始皇来者不拒,只要稍微说的逼真一点,就能够得到赏赐,许多人以此飞黄腾达。著名的术士有卢生等人,卢生想方设法编出各种各样的谎言,来欺骗秦始皇。

可花样总有被用完的一天,要是被秦始皇反应过来自己是在欺骗他,那么自己必死无疑。

于是,在卢生的怂恿下,术士们逃之夭夭。秦始皇得知这一消息,震怒不已。派人调查,在这过程中,有大把的儒生被牵扯进来被杀,这就是坑儒。

在历史上颇有争议,在秦始皇大力寻求仙药时,方士受到了重用,而不排除有一些儒生为了功名利禄混进方士的队伍之中。因此,坑杀的方士当中,不可避免有一些是儒生。

况且,一旦出现了杀戮,就有可能伤及无辜。在坑杀的方士之中,难免有些被错杀的儒生。

这次焚书坑儒是一次文化大灾难,秦始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秦始皇有功有过,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评说秦始皇,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功过评说就让后人来评定吧!

0 阅读:11

精写历史事

简介:每天分享一则历史,学会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