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的两首七绝,情景交融,技法高妙,才子不愧为金代文坛盟主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4-28 08:46:39

人生好像一本卷轴图画,徐徐展开,慢慢欣赏,山水草木、楼台亭阁,都凝聚了人们的曲折经历,也寄寓了骚客咏士的复杂情思。当大家沉浸其中,心海中一定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更会不自觉地忆起那些陈年旧事。

古代一位诗人才华卓越,他自小被人称为神童,30岁进士及第,曾编过国史,当过县令,国破家亡之后还曾被囚数年。正因为阅历丰富,他的文学作品便显得发人深省。下面分享元好问的两首七绝,情景交融,技法高妙,才子不愧为金代文坛盟主。

俳体雪香亭杂咏二首 其一

金代 • 元好问

暖日晴云锦树新,风吹雨打旋成尘。

宫园深闭无人到,自在流莺哭暮春。

金朝覆灭时,诗人悲痛万分,虽然心里早有预感,但是他依然止不住悲伤的泪水。诗人目睹旧都景物,触目皆悲,黄莺的叫声也像是在哭泣,这首诗就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当时的凄凉感受。

俳体,本指带有游戏意味的诗歌,这里主要为了委婉地表达诗人心中的悲怨之情。雪香亭,乃是金朝宫殿里的一处景点。

开篇展现皇宫里的迷人景象,春光明媚、白云悠悠,草木葱茏、繁花似锦。这些绚烂的春景本该令人赏心悦目,开心抒怀,可是诗人心中悲戚,根本无心赏景,所以诗人笔端的美好景物,只不过是为了反衬其悲戚的心情。

次句一语双关,风吹雨打既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也暗指烽火硝烟、朝代更替。“旋成尘”是指那些美好的事物很快就化为灰烬,那些帝王将相也忽然间不见踪影,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生动地表达出一种悲慨之意。

由于蒙古铁蹄的蹂躏,遍地都是背井离乡的逃难百姓,随处可闻悲凄的哭泣之声,诗人眼看“宫园深闭无人到”,心如刀绞,又不敢随意对人诉说,只能借助诗行排遣无尽的愁情。

“自在流莺哭暮春”,这一句更是令人不忍卒读。自由飞行的黄莺好像也在 悲慨一个时代的落幕,它静立枝头发出悲戚的鸣声,仿佛正在追忆那些“旋成尘”的景物。全文情景交融,作者借助花木禽鸟,抒发亡国之痛,让人叹惋不已。

俳体雪香亭杂咏二首 其二

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为向杏梁双燕道,营巢何处过明年?

元好问是金代的大才子,他从小勤奋苦读,又喜欢钻研。诗人曾细心研究唐代诗圣杜甫的诗歌,又不断揣摩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文风,并扬长避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他的作品清新自然,不喜雕琢,又结合现实生活,令人百读不厌。这首诗反映金朝灭亡后的旧都景象,充满了感染力。

开篇介绍了人世间的沧桑变化,昔日繁华热闹的洛阳城,由于遭到战火的摧残,而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满眼皆是瓦砾废墟,诗人触目惊心,又无可奈何。

暮虢朝虞,化用春秋时期晋国借道虞国讨伐虢国的典故,这里代指金朝仿佛只在转瞬之间就覆灭了,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为向杏梁双燕道,营巢何处过明年?”这两句颇有言外之意,诗人借问梁上燕子,这里已经变得一片荒芜,来年你们又将栖息何处?诗人明知燕子不懂他的话语,却采用这种极其含蓄的表达手段,显得极其形象。

作者不说很多背井离乡的百姓将会无家可归,也不提自己感到前路迷茫,而是通过与燕子的对话,表达出一种忧伤的心情,可谓技法高妙,让人在赞赏之余,又非常同情诗人的不幸遭遇,更会赞赏元好问不愧是金代的文坛盟主。

3 阅读:426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