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妈妈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尤其第3种,太准了,看看你犯过吗?

优米MaMa 2024-04-05 13:21:04

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在大部分家庭中,妈妈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机会更多。因此妈妈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比爸爸会更重要。

然而我们也是“初为人母”,很多亲子状况也是第一次遇到,我们便会不自觉地照搬父母那一代的教育方式。

但这届孩子一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堪比我们那时一个月的量,以前那种教育方式自然也不起作用了。

于是你会发现,周围的亲子关系一地鸡毛的居多,母慈子孝的极个别!甚至,有时我们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就可能把孩子养成了仇人!

观察周围与孩子关系逐渐恶化的家庭,发现大部分妈妈都有以下3种情况,一起来看看你家有吗?

第一种:过度控制型妈妈

多年前一本《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轰动一时。

这本书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畅销500多万册。虎妈蔡美儿(Amy Chua)以极端严格和苛刻的养育方式,出现在了全世界人民面前。

身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的菜美儿表示,自己从小接受“残酷的中国传统育儿”,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于是有了两个女儿后,她开始严苛地控制女儿们的生活。

她禁止女儿在外过夜,要求她们每门功课必须是A,而且每天练习乐器的时长不能少于6小时!

如果孩子们做不到就要接受来自母亲的嘲讽,甚至取消晚饭、烧掉孩子们的玩具。

“虎妈”何止用一个“虎”来形容,她有时为了控制女儿,还会经常告诉朋友自己的孩子是“垃圾”。正是因为极度残酷的教育方式,让她被称为“地球上最糟糕的母亲”。

好在两个孩子都很争气,大女儿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军队中担任律师;二女儿哈佛毕业后,在迈阿密担任过两次司法助理。

就在大家以为“控制型妈妈”大获全胜时,虎妈菜美儿却说自己后悔了,并表示自己曾差点毁了这个家庭。

她说写那本书时,自己和孩子们正处在危机中,她和孩子们争吵不止。

有次和13岁的二女儿去咖啡厅,因为一件小事两人发生了一次很大的争吵,那天二女儿对她脱口而出:“我恨我的生活。我恨你,我恨这个家!”

现在回翻当年的那本《虎妈战歌》,她还有点后怕!好在没多久她就开始试着改变和孩子们的相处方式,孩子们也越来越优秀。

年轻时的菜美儿,就是典型的“过度控制型妈妈”。她会细致入微地管理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感到被束缚和限制,甚至产生叛逆情绪。

心理学家德西提过一个“自我决定理论”,他认为:

当孩子被过度控制时,他们的自主性受到抑制,这可能导致他们缺乏动力、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

孩子因此会感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对生活的变得“习得性无助”。

真心建议妈妈们应该学会适当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决策权。

第二种:忽视孩子情感的妈妈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一种妈妈总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她们总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地方,而完全忽视孩子的情感反馈。

优米兴趣班里有个9岁的女孩,每次声乐课都是最后一个到,上课也不太爱互动。

老师和孩子奶奶聊过几次后才知道,这孩子完全是被妈妈逼着来学声乐的。

孩子自己想学画画,妈妈觉得画画没前途,学声乐以后参加个海选,说不定还能成明星。再不济,当个唱歌博主也不错。学画画,作者没名气前,谁会买你的画?

但每次看到孩子很痛苦地咬牙坚持,就会觉得这位妈妈真的错了,在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上,任何人都不会走太远!

忽视孩子情感的妈妈,大部分都是这样:明明孩子在某件事上已经遇到了困难或挫折,但妈妈们仍旧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仅缺乏耐心和理解,还大概率会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

要知道,孩子还未成年时,妈妈对孩子的反馈会影响最初建立的“依恋关系”。

若孩子长时间得不到妈妈的正向反馈,即便小时候建立的是“安全型依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被破坏。

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对母亲产生怨恨和不满。

如果孩子在某件事上和你有分歧,不妨坐下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比我们要更懂自己。

第三种:经常批评和抱怨的妈妈

心理咨询师赖佩霞在《幸福为什么那么难》的演讲中,问了个扎心的问题:当你的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哀伤痛苦当中,你敢快乐吗?

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不敢!”!

要知道,妈妈批评、抱怨遭殃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

在某问答平台的亲子领域有个爆款问题:“有一个爱抱怨的妈妈是什么体验?”

一位女孩用亲生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家里一团乱麻,自己极度自卑!

女孩的妈妈从她记事起,每天都在生气、抱怨,即便是做饭那样的小事,她都能抱怨半天。

爸爸为了减少被老婆念叨,只能主动承担起做饭的任务,谁知还是逃不过妈妈的批评!

自己就更不用提了,每天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摸到妈妈的逆鳞。每次考试前只要想到考不好会被妈妈骂,她就心慌、气短。

妈妈的抱怨给她的性格带来的极大的困扰,后来爸爸忍受不了提了离婚,自己高考后也远走他乡,多年不回家。

虽然现在她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但依旧是逃不了妈妈爱抱怨的影响,从小被妈妈批评、打压,导致她的性格极度不自信。

工作后任何抛头露面的事,她都不敢上,即便在单位干活最多,能力最强,但依旧只是普普通通。

女孩说,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会恨那个“精神霸凌”的妈妈!

不得不说,一个经常抱怨和批评的妈妈,真的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她蚕食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热情,更会亲手为孩子的人生笼罩上阴霾!

积极心理学认为:妈妈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对于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持续批评和抱怨会极大程度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有数据统计显示:父母长期的负面评价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低自尊和学业成绩下降有显著关系。

时间长了,孩子还会对妈妈产生反感和敌意。

所以,如何善于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才是我们需要真正重视的课题。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医院的精神科住满了正在上学的孩子!这样惨痛的代价,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作为母亲,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和耐心去引导他们成长,你觉得呢?

1 阅读:1651

优米MaMa

简介:与千万妈妈一起成长,探讨科学育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