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打沙特,脚踩以色列

淮河雨 2023-11-27 23:07:16

图片引用自网络

作者:淮河雨

短评

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内部矛盾远远超过阿以之间的矛盾,这并不奇怪,按照系统论的逻辑,数量越多,复杂性越高,阿拉伯国家多达数十个之多,怎么可能做到毫无矛盾。

01在11月11日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峰会上,以色列取得了意外之外,又意料之内的收获。

以色列在一场自己没有参加的峰会上赢得了外交胜利,阿拉伯国家拒绝制裁以色列,最受伤的不是哈马斯,而是巴勒斯坦。

哈马斯组织不被国际社会所待见,但加沙民众终究是巴勒斯坦的国民。

本次哈以战争给加沙带来的人员伤亡刷新了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以来的最高值,可阿拉伯-伊斯兰峰会依然将应对措施停留在谴责上。

你无法想象,阿拉伯国家甚至请求让海牙国际法庭来审判以色列,这并非我胡编,阿拉伯-伊斯兰峰会闭幕后的联合声明上真的是这样写的。

国际法庭并没有强制力,约束不了俄罗斯,也同样无法制约以色列。

这一点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阿拉伯国家会不知道吗?知道还这样干,这不是摆明了要做甩手掌柜。

我敢断言,哈马斯倒下之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反抗组织只会更加严厉,这种严厉可能会波及到约旦河西岸地区。

这一切可以说都是哈马斯种下的恶果,可哈马斯也顺手揭下了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遮羞布。

他们对以色列的态度远没有想象中的强硬,沙特等国也许在短时间内不会和以色列建交。

可对他们来说,此次哈以战争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相信大家在平时会有一种感受,在墨菲定律之下,人们总是担心会出现一种自己不想面对的场景。

于是整天提心吊胆,当有一天真的发生之后,可能会有沮丧的心理,产生一种到底还是发生了的感觉。

可是在这种沮丧、无奈、痛苦之外,多少还有一种解脱,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

阿拉伯国家现在多少有这种心态,巴以问题悬而未决,哈马斯、杰哈德等组织三天两头搞恐怖袭击。

作为阿拉伯国家,他们不能对穆斯林兄弟撒手不管,于是每次遇到巴以/哈以摩擦,他们总是会力挺巴勒斯坦。

力挺之余,他们也在想,若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或者和哈马斯真的彻底撕破脸,自己该采取什么立场呢?

在脑海里勾勒了可能有一万套预案,要么是出兵帮忙,要么是制裁以色列,最好顺带连美国和欧洲一起搞石油禁运。

这次以色列发疯似的要踏平加沙,弄死哈马斯,阿拉伯国家却发现自己的那些设想没有一个能够落地的。

他们承受不起和以色列,或者说和西方摊牌的代价,包括在反美这条路上向来是不走寻常路的伊朗也只是将威胁挂在口头。

不过总有一些头铁的,比如盘踞也门北部的胡塞武装。他们在11月9日向以色列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被以军的“箭-3”防空导弹击落。

这不是胡塞武装第一次攻击以色列,在10月份他们已经多次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只不过拦截这些导弹的并非以军,而是部署在红海上的美军导弹驱逐舰。

为什么在战争爆发之后,沙特、约旦、卡塔尔等国都要求美国增加在中东的军力投入,尤其是防空投入,怕的就是胡塞武装这种攻击行为。

不少人对胡塞武装的“仗义出手”大加赞赏,殊不知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哈以冲突爆发之后,阿拉伯国家有两大担心。第一,是担心战争溢出,这点我们上面提到了。

战争溢出有三种形式,一者以色列失心疯一般的主动攻击阿拉伯国家。

二者阿拉伯国家联合出兵以色列,就好像上个世纪的中东战争一样。

三就是加沙难民逃往各国,给各国带来了不可控的冲击。

第一种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以色列并不蠢;第二种可能性呢?这么说吧,阿拉伯国家在峰会上达成制裁以色列的行动都实现不了,出兵就甭想了。

第三种,早在哈以战争爆发初期,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就放出狠话,将难民赶出去等同于向约旦宣战。

深受其害的约旦对巴勒斯坦难民是避之唯恐不及,和加沙接壤的埃及也一样。

人家在埃及-加沙的13公里边界上修建了两道隔离墙,分别高8米和6米。

你以为隔离墙只有以色列在修?埃及的隔离墙都修好十几年了,防的就是加沙人跑到埃及领土上。

除了这些,阿拉伯国家还有第二大担心,担心什叶派穆斯林会趁势而起。

说到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大,还是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穆斯林国家与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的矛盾大?

前者是阿以矛盾,后者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内部矛盾。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凡关注中东问题的朋友都会脱口而出,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内部矛盾更大。

不说在历史上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那些因矛盾爆发的冲突,就现在,沙特联军和有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从2015年开始互殴,如今已打了8年之久。

沙特为首的逊尼派联军战死不下4000人,胡塞武装则在沙特联军的空袭下损失数万人。

在对也门的空袭中,以色列发挥自己情报的特长,居然协助沙特联军进攻胡塞武装。

当然,这一切都是隐秘进行的,其中少不了美国的协调。也门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处于伊朗打造的什叶派之弧的最南端。

为了拔掉这颗什叶派的钉子,沙特等国不惜与“死敌”以色列合作,到底是阿以矛盾大还是阿拉伯-伊斯兰内部的矛盾大呢?相信读者有自己的答案。

图片引用自网络胡塞武装是沙特的眼中钉,却是伊朗的心头肉,胡塞武装的崛起源于伊朗的一手扶持,沙特等逊尼派国家打击胡塞武装的背后是两大派系的深刻矛盾。

02胡塞武装得不偿失的关键在于,他们贸然出手让沙特、阿联酋、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们担心战争会产生溢出效应。

胡塞武装有多少力量?自称有100万人,这牛皮吹得也不怕闪了腰。

也门政府军才15万兵力,胡塞武装要是真有100万人,早就灭掉也门政府控制整个也门了。

胡塞武装总兵力在8-12万人,这是比较受认可的数字,这是总兵力,胡塞武装的核心主力只有4万人。

也门距离以色列近2000公里,除了发射几枚伊朗援助的劣质导弹,胡塞武装是真没有威胁以色列的有力手段。

真正有能力威胁以色列的只有胡塞武装的后台伊朗,而别忘了,伊朗视以色列为敌人的同时也是沙特的直接地缘对手。

这要是引发了连锁反应,对沙特、阿联酋等国来说将是大型噩梦现场。

所以,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不仅没有对以色列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反而将阿拉伯国家心中为数不多的犹豫给抹除了。

以前没准他们还犹豫要不要对以色列采取强硬措施,不敢打犹太人,至少可以采取能源制裁吧!

现在好了,胡塞武装的参战等于告诉逊尼派穆斯林,Hello!我什叶派来了,你说沙特、阿联酋等国该怎么选?

我之前听到一个说法,以色列若是完全消灭巴勒斯坦,那么壮大之后的以色列必然会吞噬其他阿拉伯国家,所以阿拉伯国家会全力对抗以色列。

这个说法很难站得住脚,我从不认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是地缘战略上的死敌。

就算以色列完全占领巴勒斯坦,总面积也还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人,地缘能量并不大。

以色列这个国家战斗力很强,但也很精明。

以色列在1967年打下了西奈半岛,这可是块大地盘,无论是扩大以色列的防御纵深还是吸纳更多的人口,发展经济,西奈半岛对以色列的帮助都太大了。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今天西奈半岛还在以色列手里,就不存在加沙问题了。但最后以色列为了同埃及和解,选择归还西奈半岛。

放眼全球,从古至今,战争打赢了,却主动撤退把土地归还的国家有几个?很少很少,但以色列却做到了。

至少在以色列领导层看来,以归还西奈半岛为代价得到的回报将超越西奈半岛本身,最终也确实如此。

埃及成为阿拉伯国家中首个与以色列建交的国家,有了埃及领头,阿以关系慢慢转暖。

以色列的目的是生存,在巴勒斯坦地区生存,这是第一要务。

从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到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持续了34年。

而从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至今41年,如果以色列侵略成性,居然41年没有找埃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打几仗,这合乎逻辑?

认为以色列会吞噬中东阿拉伯国家的人似乎只觉得以色列是一个侵略好战的国家,而忘记了,以色列欺负的是极度弱小的巴勒斯坦。

周边除了和以色列样样不对付的叙利亚时常被揍外,国力同样弱小的约旦、黎巴嫩和以色列多年来是相安无事的。

说句不好听的,以色列也是欺软怕硬的,知道谁可以揍,谁不能揍。

对这些,以色列清楚,沙特、约旦、埃及、阿联酋、阿曼看不清楚?天天做邻居,彼此的套路还有不明白的吗。

以色列再凶,也只是一个人口不到1000万的中小型国家,人口超过8000万人的伊朗可能才是沙特等国的切肤之痛。

这次阿拉伯-伊斯兰峰会的亮点之一是沙特王储萨勒曼和伊朗总统希莱的会晤,主要话题哈以冲突反倒没有人关注了。

之所以会如此,还不是大家都清楚,作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各自领袖,沙特与伊朗的行动更能带动中东数十个国家的动向。

这些国家占据了中东阿拉伯世界95%以上的人口,那才是能搅动整个中东的地缘话题。

图片引用自网络伊朗总统希莱和沙特王储萨勒曼会晤,国际社会很清楚,相比于中东小霸王以色列,伊朗和沙特更能牵引中东的地缘格局,关注度自然放在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上。

03胡塞武装看似威风八面,拳打沙特,脚踢以色列,实际上并不入流。

外媒估计在3300万也门人中,武装分子人数达200万人,除了得到沙特、阿联酋支持的也门政府军,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装,这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

胡塞武装的十余万人只不过是这些纷杂无序部落中的一员,要不是得到了伊朗的支持,最多也就是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罢了,哪有在全球媒体面前出圈的机会。

理论上没有伊朗的支持,胡塞武装是没有那个意愿跨越2000公里远程攻击以色列的。

但另一方面,伊朗并没有直接下场和以色列作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伊朗正在利用这次哈以战争,寻求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机会。

也就是说,伊朗并没有真心打算帮助巴勒斯坦。要是真心打算帮助巴勒斯坦,伊朗早就跟以色列掀桌子了。

刚才我说伊朗正在利用这次哈以战争,这样的表述并不准确,因为伊朗是一直在利用每一次巴以问题扩大自己的势力。

从第五次中东战争扶持真主党武装把黎巴嫩搞得一团乱糟,到不断给哈马斯、杰哈德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出兵帮助阿萨德政权和叙利亚反对派作战,伊朗一直在围绕以色列打造忠于德黑兰的军事组织。

这些军事组织根本不可能战胜以色列,真主党+哈马斯+杰哈德的总人数才七八万人,作战兵力仅两三万人。

指望他们击败以色列,这不是白日做梦吗?所以伊朗只不过是利用巴以矛盾在中东布局罢了。

这又是一件令巴勒斯坦扎心的事情,能够在中东掀起风浪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只有埃及、沙特、伊朗、土耳其、伊拉克寥寥几国而已。

埃及早就“改过自新”不再和以色列作对,伊拉克被美国做了外科手术之后,整体状况是一年比一年强,也不打算牵扯过多的地缘政治。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堪称是最强嘴炮的代言人,自以色列对加沙空袭以来,埃尔多安就强硬言论不断,更是在11月4日召回了驻以色列大使。

很多人听了埃尔多安的言论后非常感动,认为埃尔多安很仗义,够爷们。

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行比言更重要。

阿拉伯-伊斯兰峰会是展现土耳其行动的绝佳机会,但是大家听说土耳其在阿拉伯-伊斯兰峰会上有什么亮眼表现吗?

唯一亮眼的是大合影中埃尔多安的站位在东道主沙特王储萨勒曼旁边,中间只隔着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

紧邻C位彰显了土耳其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极高地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爱出风头的埃尔多安在峰会上毫无建树。

埃尔多安确实是一位横亘中东数十年的老牌政客,土耳其国内的伊斯兰势力早已抬头,日趋保守。

此次哈以战争引发了这个群体的极大不满,战争开打一个多月来,土耳其多次爆发了数十万人规模的反以游行。

埃尔多安很适时地借力打力,多次发出强硬到离谱的声音呼应这股民意,提升自己的支持率。

至于采取实际行动援巴抗以,埃尔多安根本不会这么蠢。

2002年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双边贸易额只有14亿美元,到2022年已经达到了90亿美元,两国关系一直在发展。

论规模,以色列是土耳其的第十大贸易伙伴,论含金量,每年和以色列的贸易可以给土耳其带来40-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顺差也就是收入大于支出的差额,不要小看四五十亿美元,土耳其一直是一个贸易逆差的国家,即支出大于收入,对外贸易处于不利的地位。

2022年,土耳其贸易逆差高达1100亿美元,比2021年的1060亿美元还多。

和以色列的贸易规模不大,只占土耳其对外贸易额的1.46%,可在赚钱与否的问题上,土耳其是重大获利方。

埃尔多安经济学已经是一塌糊涂,让土耳其国内的通货膨胀极高,在这种糟糕的背景下,是和以色列硬刚,还是过过嘴瘾,土耳其人实在是太清楚了。

数来数去,似乎只有和以色列相看两厌的伊朗还能为巴勒斯坦提供真正的帮助。

但对巴勒斯坦来说,伊朗并不是一个好的伙伴。

图片引用自网络美国总统拜登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巴勒斯坦现在更多的是依赖美国和欧洲,而不是名声极差的伊朗。

04巴勒斯坦和伊朗的关系很疏远,这点恐怕会让不少人难以接受,尤其是伊朗和巴勒斯坦的双重信徒。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已经很多年没有访问过伊朗,两国领导人也极少接触。

反过来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和伊朗的互动十分频繁,对巴勒斯坦来说,最不想看到的是自己分裂。

一个统一的巴勒斯坦可以对外发出更大的声音,分裂的巴勒斯坦只会让这个国家的未来命运更加迷茫。

伊朗支持哈马斯、杰哈德等于是在支持分裂巴勒斯坦,这让巴勒斯坦政府怎么亲近伊朗呢?

如果伊朗真的为巴勒斯坦考虑,就应该站在巴勒斯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力挺臭名昭著的哈马斯。

这进一步证明了伊朗并没有帮助巴勒斯坦的想法,所谓的解放巴勒斯坦,支持巴勒斯坦、支持加沙的说法不过嘴上说说罢了。

在最强嘴炮的较量中,伊朗完全可以和土耳其竞争首席代表。

巴勒斯坦的命运已经很惨淡,这些拥有巨大地区影响力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还彼此勾心斗角,各有心思,形不成合力。可想而知,巴勒斯坦的未来是难言会善终。

不过这也不能怪这些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他们有自己的地缘利益和地缘诉求,巴勒斯坦和自己真的有关系吗?

我想大家面上不说,心里都清楚,巴以问题以及哈以战争除了能煽动阿拉伯民族和宗教情绪外,什么现实作用也起不到。

胡塞武装拳打沙特,脚踩以色列的背后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尖锐的内部矛盾。

阿拉伯-伊斯兰峰会给以色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对巴勒斯坦呢?刚才还记得我在文中说过的吗?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沙特王储之间站着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

这也许就是巴勒斯坦的现状,大家同情他,在面上会把他摆在C位旁边,但实际上能做的不多了。

—  END —

作者:淮河雨,在外企工作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个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0 阅读:7

淮河雨

简介:喜欢和大家分享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