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警察经常免费“吃喝”,群众却交手称赞?老百姓这样评价

风云闲谈 2024-04-30 22:46:12

最近跟朋友聊天,他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情,让我感触非常深,也再次引发了我对贪污腐败的思考。朋友比较年轻,前几年通过考试进入了当地的公安系统,后来被安排到基层派出所任民警。平时的工作就是跟着一个老民警出任务,同时处理辖区内的各种矛盾纠纷。这个老民警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警龄的老警察。朋友严格遵守各种纪律,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于群众递过来的烟,他也一概拒绝(其实他自己的烟瘾挺大),更别说群众请吃饭了,他一直都非常认真努力的工作。

        

尽管他非常的刚正不阿,做事也都公平公正,但是他发现自己的工作很难开展,一些小问题,明明一方稍微退一步就可以解决,但是事情总会卡在那里。与此相反的是,他的师傅,也就是这名老警察却不一样,对于群众递过来的烟,他一概接下,并热情的与群众拉家常。有时候工作时间太晚,他偶尔也愿意在群众家蹭上一顿饭,也从不会给钱。尽管如此,但是他的师傅处理各种问题效率非常高,有时候三言两语就把问题解决了,甚至有的事情,在朋友看来不够公平,不够严谨。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大多数群众对于朋友师傅这种免费“吃喝”的现象和一些“霸道”的作风非常喜欢,不但不反感,反而都非常信服,并亲切的称呼他为最亲民的好警察。

        

时间久了,在师傅的带领下,朋友也逐渐熟悉了这种工作方式,也开始接受群众的一些“小恩小惠”,比如一根烟、一瓶水甚至是一顿饭。领悟了之后他发现,虽然似乎自己的行为本应该是群众反感的,但是群众却丝毫没有这样的想法,反而认为他更接地气了,终于能够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朋友也因此越来越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欢。然而最近,就在朋友准备提拔副所长的时候,却被一名同事举报,内容就是:作风不严谨,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经常接受群众的吃请。于是朋友非常郁闷,就来跟我聊天。

        

我给他讲了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例子:张三举报同学考试作弊,那位同学受到处分丢了学位。但张三却被全班人孤立。张三找到老师问:我错了吗?老师反问他:你后悔么?张三说:不后悔,但我不明白,我错在哪里了。王老师说,首先你没有错,你举报他人作弊,这是学校给你的教育。而同学们孤立你,这是社会给你的教育。学校教你正直,社会教会你,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都要付出代价。所以你没有错,错也是错在你选择了正义和清高,却又在意世俗的眼光。朋友听了之后也只能苦笑,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权利,为了工作,我们不得不融入社会;一旦真正融入了社会之后,你就会发现,人生的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要看你如何取舍。

        

对于朋友而言,本身跟群众打成一片,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工作。虽然这样的事情在老百姓的眼中并没有不妥,甚至是人性化的标志,也是能够了解群众,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是接地气的表现,但是在工作制度的标准里,有的轻微违纪的现象可大可小。一个好的领导会认为这是一种工作方式,只要能在把握住原则的基础上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成就。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原则如何把握,如何界定呢?在很多人的眼中,群众递一支烟,接下来是一种礼貌,对群众来说也是一种尊重;但是在制度的眼中,有这么一条:不得接受服务对象的吃请!而对于吃请的标准并没有规定,这也是导致朋友提拔受挫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样的事可大可小,说小了毛线都不算,说大了,就能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对于老百姓来说,喝瓶水抽根烟其实都是联络感情,是一种亲民的行为,更是接地气的表现,只要秉公执法就是好警察。甚至有的网友说:以前很多民警下午基本就是醉的,但农村那时候大多都很平安。当然,有些网友意见可能有些偏激,但是大家总体的意见就是:群众不需要严格执法,铁面无私,绝不通融的执法机器,而是需要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能够高效解决问题有血有肉的人民警察。对于这句话,我深感赞同。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感情,尤其是一些基层执法者,绝不能把自己放到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位置,对于老百姓递过来的一瓶水,或者一根烟,动辄以纪律为由拒绝。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这并不是一种自律,而是一种自傲,是自然的把自己与老百姓区分开了。

        

说实话,遇到过另一个基层执法者,他的处理方式就非常好。因为帮助一个老人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老人感激涕零,于是请他吃饭,他没有去,结果老人非常生气。对他说:我又不找你办其他的事,更谈不上送礼,你这样也太不近人情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位老人家种的瓜熟了,就给这个人摘了一口袋,因为怕再次被拒绝,于是这个老人就打电话给这个人说,我摔倒了,你能不能开车来帮我送到医院?这个人一听,二话没说,立即开车赶到事发地点,到了地方才发现,这位老人给他准备了一口袋西瓜,让他无论也要收下。这个人知道,如果他不收下的话,肯定会伤了别人的自尊,于是他就爽快的收下了。只是后来,他以老人身体不好为由,给了村干部200元钱,让村干部买了一点营养品给老人送了过去。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基层执法者在基层开展工作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方面要秉公执法,另一方面还必须有人情味;一方面不能接受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另一方面还不能伤及老百姓的尊严;一方面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规定,另一方面遇到特殊情况又必须要灵活对待。但是这个标准是不好把握的,边界更是不好界定的,也正因为如此,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就选择了远离群众,因为这样相对来说更安全;也有人选择了跟随本心,与群众打成一片,但是这样的人往往最后都是默默无闻,就像本文开头那位老片警,从警三十年,处理了无数个矛盾纠纷,虽然仍旧是一个最普通的一线民警,但是他却得到了老百姓的尊重,收获了民心。

        

总体来说,在我个人看来,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在选择一种生活或者工作方式的 同时,你必定会失去另一种,那就要看我们如何对待得失的问题了。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前途,那你就必须忍受得孤独,哪怕群众不理解,你也要忍受,毕竟你有前途群众决定不了,而是由你的上级来决定。如果你要跟随本心,那索性就敞开胸怀,看淡得失,那你就必须忍受住失落,毕竟很多东西不可能两全。并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是在当今社会风气之下,很多事情身不由己而已。朋友听了之后,若有所思。我不知道他明白了没有,但是我更希望他没有明白,毕竟郑板桥说过:难得糊涂。

        

对于本文开头的那位老片警来说,他选择的是一种平淡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他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也没有巨大的工作压力,只要能够让群众满意,只要能够让自己快乐就行。其实生活本就如此,我们很多人在不停的追求名利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生的真正意义。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总是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后同样是赤裸裸的离开,在仅有的日子里,为什么不能够对自己好一点呢?我们很多人鄙视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女孩,其实每一个盲目追求名利的人又何尝不是同样,只不过身份地位不同而已,其实感受都是相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能够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其实这位老片警就做到了。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为提拔晋升而烦恼,只用随着自己的心意完成好自己的职能使命,这就行了。

        

我们再回头看看当年国内的各大富豪,不错,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达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享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但是现在看来,很多人甚至还不如一个农民过得快乐。对于体制内其实也是同样,有的人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费尽心机攀上了高位,也曾经一时风光无限,但是终于有一天他们也会反思自己的过往。尤其是近些年落马的一些人,不知道他们现在心里怎么想,或许他们认为,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吧,大家觉得呢?

0 阅读:131

风云闲谈

简介:社会评论者! 艺术行路人! 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