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搭比亚迪新平台,20万内的海狮07EV,用上最强电机?

路咖汽车 2024-05-13 17:34:03

比亚迪海狮07EV上市,腾势Z9 GT插混版完成工信部申报,去年刷下300万辆成绩单的比亚迪,还在加速“爆兵”。除了新车的品类在不断丰富,其电气化技术也在加速迭代。伴随海狮07EV的上市,比亚迪e平台3.0 Evo也正式落地。除了对上市新车的技术加持,平台的意义更在于对未来比亚迪车型产品力的影响。

快充不挑充电桩,30分钟充至100%?

从双枪充电技术被应用开始,比亚迪其实就传递出了更贴近实际用车场景的技术思路。不过在一众车企卷起800V高压快充的环境下,不跟进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比亚迪e平台的3.0 Evo就通过升压手段,实现800V高压级别的快充速度。以比亚迪海狮07EV为例,跑满快充功率,可以实现240kW的充电速度。不过算起来,约25分钟将电池从10%充至80%的速度,横向对比来看,似乎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当然,比亚迪仍然有双枪充电技术。在此基础上,如果实现满血充电功率,则可以达到500kW的水平,也就是说10-80%的充电速度可以被缩短至约12分钟。此外,e平台3.0 Evo除了带来升压技术,还能提供提升电流的选择。既然功率与电压和电流都正相关。那么在电压有限的充电条件中,提升电流,就成了维持充电电压的另一选项。

除了我们常聊的电池健康区间(充至80%)的充电速度,e平台3.0 Evo还涉及对80%电量之外的速度提升。众所周知,电池在充至约80%之后,充电速度会大幅降低。这点不仅是大容量电池的纯电动车,就算是智能手机,也是这一逻辑。因为当电池充至后期,充入的电量多数都消耗在诸如发热等副反应上了。能够克服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在充电过程中加入负脉冲。

即,采用间歇停充,甚至是反向放电的办法,使蓄电池高速充电产生的化学反应,有时间被重新化合吸收,减轻极化现象,释放电池内压,从而在下一轮充电中能够有效吸收更多电量。根据比亚迪的官方数据,采用e平台3.0 Evo技术的海狮07EV,其末端充电的时间,将由30分钟被缩短至18分钟。

总结来说,在充电端,e平台3.0 Evo技术,既坚持了双枪快充的技术路线,又跟进了800V快充的技术趋势。而且为了满足800V的充电需求,除了升电压路线,还增加了升电流操作。综合下来,比亚迪车型在实现快充的同时,对充电桩以及不同充电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被进一步强化。另外,对末端充电速度的强化,主要可以消除车辆在长途行驶时的续航焦虑。毕竟,即使车辆只剩10%的电量,理论上海狮07EV最快只需要30分钟即可完全恢复100%的续航(双枪情况下)。

零百4.2秒只是赠品,未来想配几台电机都随意?

充电更快,自然新平台的电机转速也会更高,从而性能潜力也更强。这套技术逻辑在于,快充本身就必须仰赖半导体材料的迭代。而在高度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下,充电单元与驱动单元又可以看作是统一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充电接口在哪里,基本就意味着车辆到底使用的后驱还是前驱平台。这样的操作可以尽可能节省高压线束,同时提升空间效率。

回到比亚迪海狮07EV这里,其搭载的最高转速达到23000rpm的驱动电机,某种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此。当然,采用耐高压的SiC材料,只是满足高转速电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毕竟,华为、小米此前都已经拿出了自家超过2万转转速的量产电机。绕组的满槽率、转子的结构强度、电机材料的极限等等,都能影响最终极限转速的结果。在这方面,主流车企的操作基本一致。比如优化设计,采用硅钢材料等等。特斯拉所采用的碳纤维技术方案,注定无法成为主流。毕竟成本控制压力太大。最终决定超过2万转之后表现的,恐怕还是技术加工细节的把控能力。

当然,对极限转速的追求,是展现技术实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更需要弄懂的或许是新技术能带来什么效果。性能当然是最直观的,在没有变速箱的情况下,电机转速在一定前提下,可以等同于极限性能表现。比如比亚迪海狮07EV的最快零百加速成绩为4.2秒,即便是单电机版也能达到6.7秒。要知道这可是一台整备质量在2.2吨左右(单电机版)的中型SUV。而在性能背后,电机的小型化趋势,或许才是更重要的部分。

这点可以借助刚完成申报的腾势Z9 GT插混版进行说明,该车型在PHEV结构下,居然拿还能满足三台电机布局。自身接近5.2米的车长,以及近2米的车宽,当然是如此布局的基础。但新车的发动机可是采用了2.0T排量,本身也非增程式的串联结构,而是能够实现串并联的插混。如此,还能实现前置200kW单电机,后置双220kW驱动电机的布局,电机本身的尺寸以及电驱系统的散热效率,必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很显然,以上技术点都与e平台3.0 Evo是吻合的。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单台电机的高转速以及高功率,只是最基础的表象。电机的高集成、高效率和小型化,才是本质。在此基础上,新能源车的电机布局能够更加灵活,从而实现对单独车轮更为精确地控制。再结合包括云辇技术在内的各种底盘技术,以及智能驾驶硬件与算法的积累。一套结合智能化、主动底盘、高性能、低能耗的产品构思,已经浮出水面。事实上,这或许才是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主流新能源车企们,想要实现的技术方向。

3 阅读:347
评论列表
  • 2024-05-14 02:23

    趴半小时左右补能[汗],那还是 虚趴之王 啊🤓🤓

路咖汽车

简介: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