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和亲家见面时,要做到“三不问,四不说”

布衣粗食 2023-12-11 15:05:09

古人认为,亲家上门,一文不值。

在封建时代,女儿出嫁了,就像泼出去的水,娘家人都不怎么过问。因而亲家的关系很冷淡,尤其是实力不强的娘家,去了婆家,还会自讨没趣。

进入人人平等的时代,亲家交往比就多了,一起聚会吃饭,也是常事。

当我们退休了,闲来无事,去亲家那里转悠一个圈,住几天,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是我们要懂得言语的分寸,别张口就来。

维护好亲家的关系,子孙的日子就好过了。

若要张嘴,就送春风,而不是出寒风,随时记住“三不问,四不说”。

01

不问,学会尊重。

《礼记》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要多学习,认真问一些不知道的事情,多思考,然后用行动去得出结论。

不管任何时候,“问”是有的放矢的,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提问,导致对方无法回答,或者触及到人的“情绪”。

亲家在一起,应该降低自己的姿态,让对方稍微高大一些。

在我的老家,亲家见面,女方的父母,称呼男方的父母,为“爷爷奶奶”;男方的父母,称呼女方的父母,为“外公外婆”。大家心照不宣,按照孙辈来称呼“亲家”,体现了做人的谦卑。

在尊重的前提下,“三不问”的行为就很重要了。

不问收入,不体现自己的优越感。

你有退休金,但是不等于对方也有。你是干部退休,不等于对方也是。你有存款,不等于对方也有。

特别是一些农村家庭,虽然老人劳动一辈子,还得靠子女供养。很老了,还为生计发愁,是难免的。

不用自己“高高在上的收入”,对比人家的一日一作。就是对方提收入问题,你要少说一些。比方说,你月退休金五千,就说两千好了。

不问过世的老人,不唤起痛苦的回忆。

你退休了,那么你的上一代,多半已经过世了。就是还健在,也特别老了,苟延残喘的情况不少见。

若是亲家很久不见,对方家庭的老人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就是你明明知道对方家庭的老人已经过世,也不要问什么具体情况。

老人过世是家庭的“悲伤”之处,需要慢慢淡忘才好。

你提起悲伤,就会破坏当下聊天的气氛。不要轻易去看到对方的泪眼婆娑。

不问捕风捉影的事,不必努力求证。

很多事情,本就是道听途说的。但是激发了你的兴趣、求知欲。

你到亲家那里,反复求证事情的真伪,来龙去脉,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肯定会令人嫌弃。

比方说,亲家有几个孩子,女儿是你家媳妇。你要问亲家的儿子如何,就要慎重了。可能,亲家的儿子常常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或者啃老什么的。多问几句,就涉及到了家事和丑闻。

在“三不问”的基础上,我们要问一问对方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幸福的事情,对自己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把问题,建立在如何帮助对方的前提下,人心就温暖多了。

02

不说,沉默是金。

说什么,一般是主动说起自己有关的事情,很了解的事情。

但是你说错了,要收回来,就困难了。

记住,沉默是金,开口是银。

你的话,起码也有银子的分量,才能说出来。如泥土一样廉价的内容,就不说为好。

不说儿媳女婿的坏处,努力包涵。

儿媳女婿在你家,做了任何事情,都体现你自己“管教无方”,而不是亲家犯错了。

你嫌弃儿媳和女婿,无疑是体现亲家教育无能,还有你自己在护短的嫌疑。

人呢,不要胳膊往外拐,所有的子孙,都是自己人,要视如己出。

不说社会的负能量,减少抱怨。

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到我们的眼睛里、耳朵里。尤其是城里的退休老人,手机会带来信息,出门会听到噪音。

停止负面情绪,随时随地都要做到。

和亲家交往,你总是说歪门邪道的事情,无疑是把怨气丢出去了。这要破坏大家庭的氛围,还不如不说。

就是有负面消息,你也要找到积极的一面。体现退休老人的素质。

不说曾经的过节,一笑而过。

儿女结婚、带娃、谋业等过程中,总是有过节的。毕竟,大家的观点,不能一模一样。

尤其是结婚之前,为了婚姻大事,伤透脑筋。对于一些要彩礼多的家庭,你可能会愤怒。

但是过去的事情,不要提了,翻旧账是没有用的。过去的东西,你不能重来,结局已经定下了。何必又去责备一番,把矛盾挑起来呢?笑一笑,低头就是聪明人。

不说自己的丑闻,冷暖自知。

亲家和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是大家庭里的人而已。因此,关于你的小家庭有什么丑事,别说了。

比方说,当着儿媳的父母,你别说自己的女儿嫁错了人。

亲家会关心你,但是不会真正和你感同身受。也有一些素质不很高的亲家,会嘲讽人,带着不好的情绪。

03

诗曰:“劝君莫恼鬓毛斑,鬓毛斑时也自难。”

退休了,生活无忧无虑,你就不要自己添加烦恼了。

和亲家交往,本来是喜事,若是说错了什么,滋生了破事,还不如一直闭嘴。

说话唠唠叨叨,还不如帮助亲家做点什么,挖土、收割稻子、采摘等。

去上门,带上一句好话,不如送一份好礼,给亲家实惠。

退休了,不在职场,但是我们仍旧要有职场人的素质,要懂得自我约束。

帮助了亲家,也就是帮助了子女,关爱了儿子女婿,回头看,也带来了自家的和气。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387

布衣粗食

简介: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